当前位置:首页 >> 高尚全

人物专栏

政府来配置资源是低效率的

发稿时间:2016-09-29 09:49:36   作者:高尚全

  新浪财经讯 “2013央视财经论坛”于12月11日在北京举行。在2013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行动分论坛上,图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

  以下为文字实录:

  高尚全:谢谢主持人,刚才我讲的题目主持人已经宣布了。

  我认为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我认为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我想下面讲三点意见:

  第一,计划经济靠行政配置资源是低效率的。

  第二,从基础性作用转向决定性作用,这个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创新、发展。

  第三,要重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处理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一、先讲第一点。

  第一,资源配置是两种,一种是市场的配置作用,一种是计划来配置资源,现在实践的结果是计划对配置资源是低效率的。我们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呢?我们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开始我们搞计划经济,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

  我亲身地经历过国内的两件事,我的体会很深:第一件事沈阳有两个工厂,一个是叫变压器厂,一个叫冶炼厂,那么变压器厂需要大量的铜,冶炼厂生产大量的铜,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是没有市场和交易。冶炼厂需要生产铜由冶金部调到全国各地,那么变压器厂需要的铜由冶金部从全国各地调到沈阳,现在看来不是傻吗?哎,就是这么傻。因为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产供销人财物都是政府管的,企业没有配置资源的作用,靠政府来配置资源,所以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1956年上海天津很热,当时没有空调,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需要买鼓风机,企业没有自主权,买鼓风机需要打报告,打了报告经过七个部门的批准审批,最后一个部门审批完,夏天已经过去了。这就是行政配置资源的作用。当时我在冶金部研究室工作,看到这个现象觉得奇怪,我这个人爱思考问题,我到冶金部的研究所调查,我调查了1400多个人,这些人来干什么就是跑步前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必然是跑步前进的,因为企业没有自主权,需要的东西都需要跑部里来审批。所以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所以写了一篇东西叫《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个报告1956年12月6号《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

  当时发表了以后有画家画了一个漫画,说企业买打字机,坐着火车到北京来,北京的领导们一大堆的文件要审批,漫画有一点夸张,但反映了企业当时的情况。当时的观念不一样,我的文章发表了以后人家批评,企业怎么能有自主权,那不变成了修正主义了吗?他们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这是国内的例子。

  国外的例子,我是1965年带了18个人的代表团去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考察。那时候我们原来有一个委员叫廖启立(音)同志,他说匈牙利取消了指令经济吗?回来好家伙,倾盆大雨地批判,说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就是取消了计划经济,取消了计划近来就是取消了社会主义,这么上纲上线的。当时我当团长,问匈牙利的主管计划的副总理,我说你们为什么取消指令性计划?他说我们是按照平衡点来编制计划的,平衡点编制计划以后,这些人的结果有的完成了500%,有的完成了10%,他说谁都没有责任。所以这样子配置资源怎么行呢?

  我到捷克斯洛伐克去访问过,原来有一家皮鞋很有名,解放以前上还有的,好,搞了计划经济就没有了,计划经济时,捷克和斯洛伐克是一个国家,计划部门按一人两双皮鞋,做了3200万皮鞋发下去,这样做的结果是市场有的号没有人用,人家要的号没有,这不是造成了资源很大的浪费吗?因为皮鞋是个性化的东西,男人女人不一样,大人小孩不一样,身高和体重不一样嘛,1000多个大头鞋,这样子搞社会主义怎么行呢?所以,国内外的经验都充分的证明,政府来配置资源是低效率的,所以我们解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要探索。

  35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探索资源配置的过程,所以从计划近来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国家35年来实现了五大转变,这《五大转变》是11月11号《人民日报》发文写的,其中一个主要的转变是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转变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资源配置的转变。还是用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还是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但是这个问题很复杂。 因为我们长期搞计划经济,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所以往往是转变不过来。

  这种转变不能说已经转变完了,还是要继续地转变,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从行政手段配置到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这个过程还要继续地深化下去。我们原来是计划经济,后来觉得计划经济不行了,保证不了市场条件,所以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我给中央提出来这个不对,为什么计划经济为主呢?市场调节为辅呢?因为计划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必须要坚持,市场调节作为手段,这就成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了。后来我说不对啊,计划与市场才是配的,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就不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了。

  十四大我们提出了一个目标,我们说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了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起基础性的作用。这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十四大还提社会主义,后来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没有了。

  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我一共参加了六次,1984年改革的决定,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体制的决定》,还有2003年《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我都参与了这个过程。我觉得国家宏观调控下,我觉得不科学。在2003年4月份,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我是组员我就发言说,我说这个表述不科学。为什么?

  第一,这样子的表述好像是宏观调控是前提了,发挥市场作用是以宏观调控为主,那怎么行呢?我说第一表述不科学。第二,资源配置的主体应当是市场,不应该是政府,这么表述政府是主体了。第三,是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不是在政府的作用下再来搞市场调节。第四,宏观调控主要是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而主要不是行政手段,现在往往是用行政手段。第五,谁代表国家?国务院说我当然代表国家了,到了地方、到了省里、到了地区都要掌握宏观调控权,都要行使宏观调控权,这么调控不是乱套了吗?我讲了五条理由以后,温家宝同志还是比较敏锐的,他觉得我讲的有道理。后来觉得原来的表述不行了,请示中央改了一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没有“宏观调控下”了。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

  到了十八大以后,提出来更大程度上而且更广范围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是一个创新。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变化,不光是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不光是两个字的改变,而是体制上的,一个是我们对于市场经济认识的一个深化,质的变化。这是第二点意见。

  第三点意见,我们要重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正确处理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今天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呢?因为十四大提出了我们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家理解上不一样,主要是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调节是特殊,是这么个关系。但是,市场经济一般规律都要遵循,价值规律、市场规律、经济规律都要遵循,我们不同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搞市场经济。

  但另外一种理解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就不一样了,中国的社市场经济可以不遵循价值规律,为什么出现了中国模式呢?为什么搞了政府来主导呢?就是因为这个东西没有定位好,所以这是十八大,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提出“市场决定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我觉得这是说到问题的本质上来。

  我们过去争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完全统一,所以我想这次十八大提出来“市场决定配置资源”,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所以,这个问题我在199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出版社约我写了一本书,名称叫做《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在这本书里讲了,我理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包括市场经济价值规律都要被遵守的。所以,我提出来,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殊。我当时已经提出来,这本书大家可以查一下。我现在还认为我这样子理解是对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讨论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是人类长期形成的规律,是一个共同的规律。市场配置资源的价值规律必须要遵循。

  人类长期形成的价值规律,是人类长期形成的共同的财富,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更不能资本主义独享,不能说这是资本主义的我们要搞什么什么,这太傻了,我们要聪明一点把人家好的东西拿过来,人类不是制度形成的,人类长期形成的共同的财富、形成的规律我们必须要遵循。那是为我所用,所以,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是特殊,要处理好这个关系,我们不能强调特殊否定了一般。如果这样做我们太傻、损失太大。因为我们党的历史上向来重视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从1984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了。

  可能因为我们总是要强调计划经济,后来不断地提出来市场经济的规律、人类形成的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必须要来遵循和借鉴、学习。包括股份制说是姓资的不姓社,后来我们十五大提出来股份制是资产的一个组织形式,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样股份制不就定论了吗?不能说股份制姓资,大家不能用,这不挺傻吗。这是人类长期形成的规律我们必须要借鉴和应用,不然太傻了。

  当然在应用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中国特色,不能生搬硬套。所以,三中全会开过以后,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样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性了,过去争论不休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必须要遵循,我们遵循的时候要结合中国特色。

  所以,我觉得学习了以后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这种重要性的纲领性的文件必须要好好地领会和贯彻。如果这个不定位,政府跟市场的关系怎么处理好?处理不好了。有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该做政府的事情,我们过去政府干什么?政府变成了创造财富的主体了,纳税人的钱集中到政府,政府投入去国营,连买菜、买肉的都是国营的,事实证明这是不行的,我们的实践也证明了是不行的。

  现在转变了过来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老百姓和企业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市场能做的事情政府不要做,社会组织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做了。政府的机构就可以不用那么庞大了,政府管好该管的事情。这样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人物介绍

高尚全,著名经济学家,1929年9月生于上海嘉定,汉族。195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高级顾问,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密苏里大学斯诺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杰出学人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国内外出版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