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稻葵

人物专栏

未来金融格局变化对投资者有何影响?

发稿时间:2017-03-01 15:16:4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稻葵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发表演讲,他预测,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会影响未来金融格局,中国从事科技金融的公司将会越来越多。李稻葵表示,金融的变化瞬息万变,但是未来一两年影响金融走势主要是三大因素,中国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国际政治和金融格局的变化以及科技和金融的结合。

  以下为演讲实录,略经修改:

  我想聚焦于中国金融的新格局,这个新格局的判断对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研讨科技金融的发展可能有一些帮助。

  谈中国金融新格局离不开对最根本、最基础因素的基本判断,所以我想未来这一两年,影响金融走势的无非是三大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中国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二个因素是国际政治和金融格局的变化,第三个因素是科技。

  百姓的经济兴奋点转向了投资理财

  首先来讲第一个因素,即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个调整对金融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其一,2007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从1992年到2007年,中国的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2007年开始,中国的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渐回升,这一件事对金融有什么影响?劳动收入比重上升了,资本的回报在整个宏观经济上的占比必然会下降。

  其二,实体经济的负债率在我看来还不算高,未来一两年将会出现债务重组的加快,但没必要担心,因为中国经济的储蓄率非常高。

  其三,我们看一下周边的朋友谈的金融话题,已经从在哪里买房子比较便宜、哪里装修比较便宜、哪里的汽车比较好转向了投资理财。中国百姓现在的经济兴奋点总体上讲,已经从以前买汽车、买房子变成了投资,变成了理财。所以,中国人对理财的需求迅速高涨,反映在GDP中金融服务业的附加值已经提升了,因为百姓储蓄高就会产生投资。

  欧盟经济一体化受挫,为世界带来强势的美元

  为了判断未来金融格局的变化,我们必须要看到第二个大的因素——国际政治因素。2016年由英国脱欧事件开始,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量“黑天鹅”事件,这对我们的金融有什么影响?怎么判断影响的大小?这个事我觉得应该要从根本上来看,英国脱欧等事件在很多人看来是全球化的倒退,而在我看来这些事件最根本、最核心、最基础的影响是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在移民政策上、在社会人口组成的问题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思维变化。

  我们看到整个西方国家产生了变化,因此,对金融方面而言,我认为很有可能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将会面临一个强势美元的态势。

  为什么是强势美元?因为欧元肯定会被削弱,尽管英国不是欧元区,但是整个欧盟经济一体化会受挫。

  科技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

  影响未来金融格局的第三大因素是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我看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会改变我们的金融。

  第一个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了,筹款容易。过去我们要把百姓的钱筹集到金融系统中来很难,要建一个经营点,要建一个支行,要天天派一帮服务员每天宣传各种投资方案,这个是传统的办法。现在不一样了,建一个网站,编一个宣传册,设计一个APP,资金很快就进来了。

  第二个影响就是我们的交易变得快了,变得简单了。这一方面我是外行,我外行的观点是区块链这个技术很安全,现在能够一步一步做出来了,金融交易变快了,大笔的交易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了,每一步都可以给你看。与此相关的是交易平台会被建出来,像蚂蚁金服、陆金所都在干这个事,所以平台化建设也是一个重大的冲击,金融行业将出现像淘宝、京东这样的平台,这是科技对金融带来的第二个变化。

  第三个变化是什么?第三个变化刚刚开始,还没有深入。很多实体经济的交易,比如说采购、交话费等很快会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聚集起来,被金融交易所用。以后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将会对实体经济有影响。因为有大数据了,所以可以很精确地看到一个工厂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这个工厂是不是靠谱、运营得好不好,这些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来,根据这个信息可以设计金融产品,可以定向精准地提供金融服务,有点像我们农业讲的因田施肥,这就是大数据服务使得金融更加精准。

  第四个科技对金融的冲击是什么?这个还没有完全开始,就是二级市场的金融交易恐怕会逐步智能化。目前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受到热捧。在金融交易方面,我相信肯定会有人在尝试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减少人工的二级市场交易。对于这个技术,我不知道结果是什么,不知道能不能赢,但我相信有些人一定会干这个东西。

  未来金融格局变化对投资者有何影响?

  讲了这些,最后的落脚点是什么?这些影响因素可能会带来未来几年中国金融格局的几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无风险的投资回报率会下降。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刚刚说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上升,但中国现在是资金富裕的国家,因此无风险的金融投资回报一定会下降。所以,大家以后去理财,流动性很强的金融产品一定要珍惜,恐怕以后就没有了。

  第二,我们的债券市场还会进一步发展,目前债券市场公司债、地方债,加上政府的债占GDP的比重还不够多。为什么这样讲?中国到目前为止,主要的融资方式还是靠银行贷款。但是这几年已经出现变化,银行贷款的增长低于整个融资增长速度,而债券增长速度上升。债券发展缺什么?缺的是交易平台。现在大量的债是在银行间交易的,这个长远来看,我认为是不行的。如果引导大众参与,债券会有大的发展前景,但是会出现债务的破产重组。

  还有,就是金融格局将会多元化。举一个例子,保险现在是中国金融行业增长最快的产品,因为保险提供的是精准定向的金融服务。保险的受益者是可以精准定义的,所以百姓发现,买保险产品比买其他金融产品好象更能够体现存钱的目的,比如说存一笔钱给未成年的女儿,定向给她,不管是成家还是结婚,永远都是给她个人的。而未来,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将会出现。

  最重要的一个格局,是科技金融公司会蓬勃发展。为什么这样讲?过去几年,中国在金融方面的科技创新已经超过美国了。中国互联网比美国更活跃,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市场大,而且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可以跳跃发展。加上中国工程师多,而且相对便宜。同时,我们的金融服务本来就短版较多,缺口较多,为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空间。当然,科技和金融的结合要发展,一定要管控风险,如果做到,我们中国科技金融一定能够跨越式地发展,能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

人物介绍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佛里曼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后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经济学家协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兼任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项目顾问(1989),国际《比较经济学杂志》(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编委(2000-03),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会长(2001-0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2002-03)。现兼任(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美国密西根大学威廉戴维森研究所(TheWilliamDavidsonInstitute)研究员;国际《经济学通报》(EconomicsBulletin),中国《经济研究》,香港《中国评论》(TheChinaReview)等学术杂志的编委;国际比较经济研究会执行理事;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李稻葵曾在《美国经济评论》、《欧洲经济评论》、《比较经济学》、《兰德经济学》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