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宋晓梧

人物专栏

宋晓梧呼吁农民工市民化:他们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发稿时间:2017-12-04 13:26:31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宋晓梧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改革论坛”于2017年12月2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研究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出席并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不平衡宋晓梧谈到了自己的观点,并认为应该以平衡发展满足人民的需要 。

  从广义上来讲,经济社会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有不平衡问题,比如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产业不平衡。但如果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角度来说,从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的不平衡问题来说,宋晓梧指出,当前主要有这四个问题。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二是区域发展不平,三是一次分配差距过大,四是二次分配在抑制一次分配的差距上一定的问题。

  谈到城乡差距,其表示在城乡不平等里可以举出很多问题,宋晓梧集中提出了农名工的问题,“在城乡之间大量流动的农民工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直到去年为止农民工总量是在增加,而且欠薪问题加大,定劳动合同的人减少,农民工的问题很大。农民工工资确实有所提高,主要是城市里面最低工资提高了,并不是农民收入有多大提高。而且要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光提高工资不够,宋晓梧表示,“要落实城乡居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同工同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赋予农民合理的资产收益包括土地,还有宅基地,还有住房等等。”

  特别是要看到“十三五”时期,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的比重已经超过50%,他们对共享发展的要求远高于第一代,对平衡发展的要求也远高于第一代。宋晓梧指出,第一代农民的参考系是贫穷落后的农村,而新生代农民工很多就是在城里长大的,从来没到过农村,这些人如果让他回到农村去,他们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所以农民工的根本出路是农民工市民化。

  目前农民工总数约为1.7亿,包括家属、留守子女,在中国占了多大分量,这一部分人不平衡占了中国人口多大的比例。宋晓梧认为,未来十年至少平均每年推进2-3千万农民工城市化,十年过去这个问题大致就能解决了,带动他们的直系亲属,而不是相反去设定太高进城的门槛,甚至以各种理由把农民工从城镇里清除出去。

  谈到区域发展不平衡,他主要指出是区域的GDP占全国的GDP之比不平衡。区域之间人口与经济的离合度差的很大,教育、医疗、交通、基础设施的差距依然巨大。

  谈到收入分配差距,他表示这几年基尼系数有所缩小,但实际上基尼系数的缩小主要来源于农村的收入提高了,而农村的收入提高主要来源于农民工的工资提高了,农民工工资提高了主要来源于前些年连续多年大幅度的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尽管有些人很抱怨说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但是要看到如果不这样的话,基尼系数恐怕早超0.5了。

  二次分配方面,我们在一次分配差距远高于欧洲国家,而二次分配缩小发挥的作用也远小于一般发达国家。“在我们的重大的一些职工社会保障项目中,就是养老保险,没有缩小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收入差距。”

  宋晓梧总结道,他认为城乡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大大落后于工业化,加快城镇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农民工市民化。区域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经济聚集度与人口聚集度的不平衡,应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替代GDP衡量指标。

  一次分配不平衡,应着力提高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报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二次分配不平衡,应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二次分配缩小一次分配的作用。

人物介绍

宋晓梧,男,1947年1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研究员、博导。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兼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秘书长、宏观体制司司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分配和社会保障司司长兼国务院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劳动部国际劳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社会兼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顾问、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顾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顾问;国家行政学院、人民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与改革的实践,在企业改革和劳动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撰写了一些有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的论著、文章。主要著作:《回顾与前瞻: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改革:企业·劳动·社保》、《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完善养老保险确保老有所养》、《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管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20年》、《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全书(劳动力市场)》、《产权关系与劳动关系》、《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国际劳务合作与海外就业》、《劳动力市场》、《人口、劳动力、教育、医疗保健中长期预测技术》、《企业劳动管理》、《中国厂长学》、《厂长负责制讲话》等。有关研究成果曾获2000年度孙冶方经济学奖、劳动部1997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二等奖,改革十周年论文奖,1986年度全国企业管理优秀论著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