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

王元:科技创新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发稿时间:2014-09-09 10:08:00   作者:王元

 编者按:8月2日-3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联合承办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下文是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的主题演讲。
 
  非常高兴到济宁参加如此大规模的全国研讨会,讨论资源型转型和未来发展的问题。7月30日习总书记率领全体委员视察之后召开了第九次集体学习会,提出了着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于人才队伍,着力于体制机制的环境,着力于深化改革开放。要求科技部牵头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共同做好创新驱动顶层设计。自从中央做部署和要求之后,我们一直在紧锣密鼓的从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7月30日,张高丽副总理听取了科技部和发改委的汇报,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的重要部署、思路和一些重大政策给予充分肯定。8月中旬之后,习总书记要亲自听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顶层设计的汇报。我认为现在讨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确实是一个既紧迫又非常现实的问题。调结构转方式是我们整个国家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着力点。
 
  从去年开始,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区域发展先后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从云南到海西,京津冀,甘肃,东北等等。一个是国内外的资源统筹,第二个是东中西部的平衡发展。第三明确的提出这些地方的发展,核心问题要解决创新驱动的问题,或者是科技创新的问题。最后特别强调这些地区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样的经验,包括自贸区的经验,都要可复制,可推广。不能再一窝蜂寻求各种各样的特殊政策和特殊的待遇,要带有政策的普惠性。这一系列的要求对东西部的平衡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讲三个问题:一是创新驱动本质要寻找新的动力和新的路径;第二要谈一谈以企业为主的大众创新时代;第三是创新驱动取决于市场要素的配置项目。
 
  我们讲创新驱动发展现在还是有很大的争论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走要素驱动、效益驱动、创新驱动这样几个阶段。对中国来说,维持一个未来依然高速的增长,是不是依然还要强调高的投资率和高的资源消耗和充分利用我们国家的劳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一个地方领导和国家领导面临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时候,要回答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和发改委的同志,还有很多部门达成一个共识。原有的发展模式、增长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过去我们能够依靠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来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这样的路径会越走越远,这是我们达成的高共识。因此,创新驱动发展确实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正如听取我们汇报的时候,张高丽副总理特别强调,这是唯一一条路。所以我们对于整个创新驱动发展,要有深刻的认识。
 
  十八大所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转型阶段。在变化世界的基本背景下,中国的调结构转方式又面临着众多企业、众多地区在寻求这个变化。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特别是科学技术和产业,在迅速变化的中国又有足够的动力和足够的需求在寻求各种各样的变化,抓住这种机遇,我想这是我们需要理解的非常重要的角度。
 
  当我们谈到创新驱动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判断的。你有没有条件、有没有能力支撑这样的创新。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来说,尽管我们在报纸经常看到一些大的科学事件、重大贡献,但是其实中国的科学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根本转变。全社会有效需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真正变成了社会现实的需求,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新的装备、新的产品开拓市场,支撑这个地区的转型。
 
  2013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元,首次占GDP比重突破了2%,这都是非常积极的重要的信号。中国整个科技的能力,我认为总体上,跟进能力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跟进能力,讲的不是跟踪能力,而是你能做出什么,我迅速能做出什么。
 
  最近我们正在主持国家新一轮的技术预测。前期的工作以美国为标杆,对我们国家的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价。得出的结论是将近20%的技术中国是领先的,将近30%的技术中国和美国在同一领域当中是并行的,还有50%多一点的技术中国落后于美国。就像总书记所说的,形成了领跑、并跑、跟跑的一个新格局。这个格局来之不易。我们是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中国科学技术总体的发展的。
 
  中国的总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创新规模相结合,和我国产业极其丰富的结构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我们过去老在讲,中国的科学论文排在第二排,中国发明专利的授权量达到世界第三,大家都认为中国科学论文质量很差,专利大部分都是垃圾专利。我们先不说质量如何,关键问题是背后,从事创新活动人口的总规模,这是一个非常不得了的事。
 
  我认为有了这样的创新规模,会带来非常多样化的创新的可能和创新的突破。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调结构提供了越来越厚实、越来越广泛,以及多样性的重要的基础。
 
  第二个我讲企业为主体大众创新时代。创新本身作为一个创新过程,当然以企业为主体,问题是现在我们看到有两项工作需要做。一项工作就是怎么能够真正提升我们国家的产业技术体系的水平。因此这次我们提出来用绿色智能精细化的技术体系,逐渐的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同时要提高我们国家整个产业总成本的问题。
 
  高铁并不仅仅在于它有着很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很多关键的零部件。关键问题就是我们国家已经具有了能够为各种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个问题是我们产业要提高的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核心能力。一个产业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产业要提高的能力。同时大家应该能注意到,正如梅市长讲的,我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品牌。19世纪很多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培养出了很多国际化的公司和国际品牌。这些品牌家喻户晓。中国在这么多年的工业化过程当中,没有培养出一些真正的中国品牌,现在我们确实到了开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在全世界逐渐树立的时候。这可能也是我们企业,包括地方的同志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特别讲一下大众的创新。来济宁之前,我参加一个我们主持的会议,叫创拓大会,就是在越来越开放的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发明者,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制作人,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产品销售给感兴趣的特定的消费者。你可以在会场上看到不同年龄、不同组合,有个人的,有两个人的,有三人的不同的团队,在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成果。我看到这种现象之后,觉得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它和政府所有的职业性的研发机构没有关系了,不是大学也不是科研机构,可能是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有了发明,有了想法,有了产品,通过网络发布出去。
 
  那么政府要做什么?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平台。要做数字平台,要做知识平台,要做服务平台,特别重要的还要做物理平台。不要去计较一个平台的投资和盈亏,要把我们掌握的大量的数据和知识真正向社会公开。使得我们老百姓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能够得到很低廉,或者无偿的知识和技术的支持,来实现创业和创作的梦想,这个应该引起我们各个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这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了。把公司掌握的大量知识和数据向全社会开放,确实进入了新的大众创新时代。
 
  第三方面,越来越多的物理通道把我们要素输送到任何一个地方的时候,其实每一个地方,创新并不取决于这个地方原有的地方,不是这个地方有多少大学,有多少科研机构,甚至有多少院士和博士,而取决于这个地方是不是能更高效的配置资源。
 
  我觉得一个地方非常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自己的经商环境。打造经商的环境,为企业的设立、融资、成长、消费、销售和人员的获得提足够的便利性。我不知道在济宁几天注册一个公司,如果你在一天之内注册一个公司的话,我觉得它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环境。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成长过程当中得到一些专业机构不同的专业支持,包括融资、包括资产的结构,包括治理结构和管理团队以及生产过程当中的组织专业性的咨询的话,我想这样的经商环境,会给我们整个资源型城市带来重大的活力。
 
  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当中,需要引进新的企业,需要一些新的大企业进入,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本身要有内生的动力和内生的活力。这种内生的动力和活力,是来自于政府公共产品的提供,而不是政府直接过度的投资和过度的参与。因此有这样很重要的经商环境,使我们老百姓都能动起来,使更多的中小企业成长起来,这个城市除了我们原有的资源要充分利用以外,我们会给这个城市的发展,带来更足够的活力和真正的根植性的产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