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安改革

云安改革

发稿时间:2016-09-30 10:44:02  

  【地理位置】地处粤西、西江中游南岸,地处沟通沿海与内地、连接珠江三角洲与大西南的交通要冲。

  【行政区域】管辖六都、高村、白石、镇安、富林、石城、南盛、前锋 8个镇,111个行政村、9个社区。

  【历史沿革】云安县辖地在春秋时期为百越地,秦属南海郡,汉属苍梧郡,晋属晋康郡,元、明属德庆州(府),清属东安县,民国3年后属云浮县,1994年4月设立地级云浮市后属云城区管辖。1996年1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云城区分设云安县,现属云浮市管辖。

  【面积人口】全县总面积1202.9平方公里。到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32.63万人。

  【地形气候】全县93%为丘陵地带,7%为平原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特色经济】到2010年底,全县已形成年产水泥700万吨、硫酸132万吨、钛白粉7万吨、各类板材1805万平方米的产能。规划到2015年,全县水泥产能达2200万吨,成为西江流域最大水泥生产基地;形成年产硫酸152万吨、钛白粉10万吨、电解锰20万吨、球团矿120万吨生产能力,打造中国最大的硫铁矿制酸基地和华南地区最大的硫化工产业集群;全县新型石材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平方米,打造全国最大新型石材生产基地;港口物流量年吞吐量1500 万吨,打造成为广东内河最大港口县。

  全县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51.72万亩,其中,柑桔25.6万亩,西瓜1.9万亩,蚕桑4.56万亩,其他19.86万亩。贡柑、沙糖桔和西瓜等农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云安县是“中国优质沙糖桔之乡”,柑桔主产区南盛镇被评为“中国沙糖桔第一镇”和广东省柑桔生产专业镇,南盛沙糖桔被评为“中国名优柑桔金质奖”和“广东省著名商标”,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镇安镇是广东省“一乡一品”(蚕桑)项目基地和云浮市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云浮市柑桔生产流通加工协会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六都镇庆丰农家农业生态园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云安名片】近年来,云安县分别被认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法治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广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试点县、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试点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广东省人口与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火炬计划硫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林产化工(松香)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水泥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省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硫化工产业基地,并获评为“中国改革(2010)年度十大县市”。 位于云安县城的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被认定为第一批“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

  【经济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亿元,是设县之初的近3.7倍,增幅达16.3%,比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财政综合增长率达40.01%,位居全省第10位和全市首位,比上年提升46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亿元,是设县之初的17倍,增长33.92%;税收收入2.85亿元,是设县之初的13倍,增长27.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91元,是设县之初的2.5倍,增长17.1%,多项指标增幅保持高位运行,位居全市前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城乡差距】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57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91元,增长1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9年的1.72:1缩小到1.64∶1。

  【功能区划】把全县8个镇划分为“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等3类功能区域。2010年,“优先发展区”的园区经济以仅占全县1.09%的面积,就创造出全县83.5%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81.6%的税收收入。其中,51个入园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亿元,达产后可年创产值超200亿元,年创税收超10亿元,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超过建县以来的总和。

  【财政保障】2010年,保障镇级运作经费1360万元,平均每镇170万元。2010年,村级保障运作经费达761万元。其中,一般村干部的基本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850元,支书、主任每人每月900元,另加通讯费100元。从2011年起,村级保障经费还从去年每村每年1.56万元提高到3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村“两委”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中职责的正常发挥。

  【税收共享】2010年,乡镇以税收共享形式增加财政收入达973万元,是上年的2.5倍。其中,园区税收县级库增量960万元,共享增量税收20%部分达192万元;激励机制对镇级财税奖励781万元,比2009年增加384万元,增长80.3%。

  【职权下放】事权下放:把14个县直部门的72项职权向镇级下放,其中,8个县直部门下放行政服务类职权20项,6个县直部门下放行政管理类职权52项。财权下放:2010年,县财政和部门直拨乡镇资金达2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63.6%。人事权下放:2009年以来,经乡镇党委推荐,全县有30多名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16名乡镇领导干部调整岗位。

  【民生投入】2010年,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资金达4.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0.23%(2009年占55.73%),比2009年的2.99亿元增加1.21亿元,增长40.74%,其中对农、林、水的投入达1.0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4.59%(2009年占11.9%),比2009年一般预算支出的6426万元增加3754万元,增长58.42%。

  【“三农”服务】设立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劳动力服务中心、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搭建“三农”服务平台。目前,全县农村土地以转包、互换、承包、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面积达21.92万亩,占可供流转土地面积的51.7%,涉及农户27316户,土地流转的财产性收入达3184万元。全县有61%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全县劳务经济收入12亿元;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491元,增长17.1%。

  【公共服务】一网连市场:截至2010年底,“三农”服务网共发布各类信息1195条,其中农村土地流转信息376条,劳动力供求信息151条,农产品供销信息97条,其他信息571条,网站浏览人数36372人次。一线解难事:今年1月,开设12345政府服务热线,处理行政机关职能范围内的咨询、投诉、建议或意见、求助等事项,为群众提供信息化社会服务。热线开通至今,共接听群众来电投诉5宗,已处理3宗。一站办审批:建立足不出村的远程审批体系,逐步扩大全县326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网上审批覆盖率,力争今年把网上审批事项从原来11项增加到163项,占50%;到2012年达到80%,2013年达到100%。一键强监督:开通“廉政直通车”,对全县120个村(居)委会的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和服务等进行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去年收到投诉件仅10件,比上年下降44%。

  【创先争优】2010年,设置县直机关“党员先锋岗”、乡镇机关“党员示范岗”、农村组织“党员责任岗”共6000多个,组织全县300个党组织和5000多名党员作出公开承诺,走访群众2.5万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60件,化解矛盾纠纷106宗。

  【三讲一有】组建县征信中心1个和镇信用记录中心8个,并推进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创建试点工作;启动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试点县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覆盖人口由原来3.2万人增加到12.2万人,农村垃圾收集率达40%,收集垃圾处理率达100%,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试点创办村级流动“农民夜校”,提升全民创业能力。

  【扶贫“双到”】目前,全县投入帮扶资金3139.98万元,启动帮扶项目1249个,52.2%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