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高层研讨会

发稿时间:2013-12-23 00:00:00  

  为了全面总结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巨大成就,研究、探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探索经验、存在的问题,权威解读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引导和推动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国家有关部门,于12月18日至19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召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高层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攀枝花市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承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委领导,宋晓梧等国内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山东济宁等国内部分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的资源型城市代表,新华社等国内主流权威媒体,四川省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攀枝花市各部门负责人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马克主持。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向研讨会发来贺信。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姜四清、东北师范大学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支大林、攀枝花市市长张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协会副理事长黄小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等在研讨会上作主题演讲,山西、山东、河南代表介绍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实践经验。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贺信中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贺信中指出,此次研讨会恰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出台,为我们总结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过去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解读规划精神,研讨规划如何具体实施,展望未来如何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他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契合我国当下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契合十八大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希望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部门负责同志与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认真研讨,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
 
  宋晓梧在致辞中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世界性难题。对可持续发展不关注、考虑不够的‘短视行为’,是目前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宋晓梧指出,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更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
 
  刘成鸣在致辞中表示,攀枝花市1965年建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逐步发展成为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成功跻身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全域纳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然而,钢铁产业“一业独大”和城市建设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攀枝花未来的发展。近年来,攀枝花以创新驱动、发展循环经济为原动力,实施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发展民营经济,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探索出了新路径。在城市转型方面,攀枝花正努力推进由工矿基地向宜居城市转变、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变、由封闭三线建设基地向开放包容城市转变。在产业转型方面,攀枝花努力实现工业由钢铁经济为主向钒钛经济为主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由分散布局向工业园区集中布局转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姜四清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姜四清介绍,2008年以来全国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面临开发秩序有待规范、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突出矛盾,尤其是“一矿独大”产生的挤出效应可能造成接续产业发展困难,出现“矿竭城衰”的现象。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系统提出开发秩序约束、产品价格形成、资源开发补偿、利益分配共享、接续替代产业扶持等五大机制。
 
东北师范大学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支大林
 
  东北师范大学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支大林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有“转变、转向和转移”三种路径选择:资源型城市要么立足现有资源,围绕主业,实施深度开发和相关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由“一业独大”变“多元产业”;要么发展与资源型产业不相关的产业,重新培育主导产业,资源型城市走综合发展道路,实现由“资源型”向“非资源型”转变;对那些无接续资源、区位条件不利、难以发展其他产业、转型成本过高的资源型城市则要实施整体迁移。
 
  支大林表示,生态环境破坏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机制在转型实践中还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他建议,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应建立绿色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绿色GDP核算制度,资源型企业应推动建立绿色会计制度,通过确立绿色考核、开发约束与生态修复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支大林表示,资源型城市具有产业锁定、挤出创新、财富流失等多个阻碍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同时,资源型城市与率先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资源型城市不可能完成转型。同样,主要依赖政府的支持,资源型城市也很难完成转型。因此,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既要强调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优惠、机制建设等作用,又要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并重,实现从“资源型”向“非资源型”的转变。
 
中共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剡
 
  攀枝花市长张剡指出,攀枝花在可持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量小、不协调、欠发达仍然是攀枝花最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未来,攀枝花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协会副理事长黄小虎指出,受计划经济时期遗留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对自然资源处于分割管理状态。现在,国家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相关的机构改革已呼之欲出。这些机构之间应加强协调沟通,首先应从机构规范管理上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角色重叠的问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基本的体制亟待理顺,即,产权制度、监管制度和价格制度。
 
  刘尚希表示,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还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产权制度形式,致使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的资源利益分割没有制度规范。产权与行政管理权长期区分不清,导致资源的无序、过度开发,这是形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原因。产权不明晰导致的另一个后果是责任主体不明。地方政府在没有得到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以国家所有的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资本,实际很大程度上把大部分利益让给了企业,而将风险留给了地方、留给了社会。企业作为经济主体,获得收益,但是企业的责任和风险却不明确。比如矿山开采,产生大量外部性成本,最后却要由中央政府来治理。
 
  刘尚希认为,资源的开发需要监管。资源是否该开采、如何开采、开采到什么程度,都是监管制度中需要考虑的。尤其是一些破坏生态环境,或涉及国家战略的资源产品,需要进行规划。他说,监管制度不完善不仅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或经济问题,还会使一些人借机将国家资源转化为个人财富,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
 
  对于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刘尚希认为市场应起决定性作用,但实际上很多资源开采的成本未被市场计入价格中去。例如,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可能多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因此,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完整显现就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征收资源税,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减少生态风险的累积。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认为,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都出现过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问题,世界各国在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都存在共性的规律。因此,我国亟需借鉴国际上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制度建设,具体包括创新财税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社会治理体制、文化体制开发有序约束机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利益分配共享机制、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等。他建议,利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机遇,推动资源型城市集约紧凑、绿色低碳、智能精明发展规范“三个挂钩”有序推进县改市、新城新区建设,控制开发强度、划定开发边界,以及结合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建立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政策体系。
 
  山东济宁市作为资源鼎盛期主动转型的先行城市代表,河南焦作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典型代表分别就各自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进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享。济宁市常务副市长刘中会指出:“济宁正加快煤炭行业转型、构架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城市化进程,并把科技创新作为济宁转型发展的核心。”河南省焦作市常务副市长赵建军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一定要构建推动城市转型的规划体系,加强对城市转型的指导,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增强城市转型的支撑力。山西省旅游局长冯建平介绍了山西省资源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业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实践内容。这些举措对其他资源型城市推进产业经济转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研讨会后,宋晓梧、张剡、支大林、刘中会、赵建军、马克等针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