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文章

打造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来自河北省的探索与实践

发稿时间:2017-11-20 10:23:23   来源:中国财经报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一重要论述将绩效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为预算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全国率先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河北省,从2014年起大刀阔斧地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着力打造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实现了从“预算绩效”到“绩效预算”的系统性重构。最近,本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真切地感受到了绩效预算改革给河北带来的明显变化。

  今年8月31日,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和财政部相关规定,河北省财政厅将省级部门2018年财政预算项目编报库正式封库。此后,按照业务流程,他们利用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对项目库的6017个预算项目,逐一审核绩效目标、指标,审核通过的项目才能进入预算编制的下一环节,确保入库项目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与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与预算部门的工作职能、与绩效预算的目标和指标充分吻合。

  “这些年,在各项财政改革实践中,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我们主动开展的一项最彻底、最有成效的改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一套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财政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体现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和方向。”河北省委常委、省财政厅厅长高志立最近在省财政厅厅长办公会议上如是表示。

  迎难而上,探寻绩效预算管理新路

  2013年河北财政面临多重困境。随着经济迈入“三期叠加”新常态,加上省内化解过剩产能、转型升级、治理污染等特殊困难,各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凸显,如部门支出基数固化、项目安排散碎、资金难以统筹等,导致预算安排紧张与财政资金结余并存,部门资金需求急与支出进度慢并存,影响着财政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破解“做大蛋糕难、预算平衡难、支出管理难、运行风险防控难”等诸多难题,成为河北财政的当务之急。

  改革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将“提高效率”作为现代财政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列为三大改革任务之首。河北省财政厅敏锐地意识到以改革破解难题,向改革要红利,向管理要效益,是突破困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感到,随着预算管理的不断规范,以及预算管理改革、中期财政规划、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国家一揽子改革举措的整体推进,推行绩效预算的时机已经较为成熟”。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杰刚说,“厅党组决心牢牢把握这一契机,闯出一条具有河北特点的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之路。”

  形成共识后,河北省财政厅开始以绩效预算为目标来研究谋划改革路径,着眼于全面全过程的绩效提升,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打破既有的管理思维和框架,重新进行制度设计和模式建构。在融合多方面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2014年7月,《关于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印发,标志着河北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正式启动。这次改革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将绩效管理重心由过去的以事后评价为主的“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转到从预算编制、执行到监督、评价事前、事中、事后相互贯通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可以说是对既有管理模式的一次全面创新,也是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一次全面提升。

  破茧而出,打造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机制

  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不是脱离既有预算体系另起炉灶、再搞一套,而是按照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对现行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按照这个原则,河北省财政厅集思广益,对改革进行了周密设计,确定了总体思路:坚持和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机制,以规范的管理结构为基础,以预算项目为载体,以绩效管理为主线,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切实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促进政府管理效能提升。具体改革内容有五项:

  ——建立科学规范的新型预算管理结构。改变过去以项目为单一层级的预算管理模式,全面建立“部门职责—工作活动—预算项目”三个层级的预算管理结构。部门职责按照政府“三定”方案和重大决策部署分项梳理确定,工作活动根据部门履行相关职责、必须开展的综合管理事务来确定,部门职责、工作活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确需调整的严格按程序进行。所有部门的预算资金安排都要对应到相应的部门职责、工作活动,然后再确定项目预算。

  ——建立科学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与三级预算管理结构相对应,实行部门职责、工作活动、预算项目三个层级的绩效目标指标管理。各部门结合政府和部门中长期战略规划目标、年度规划目标,确定各项职责的年度绩效目标和各项活动的年度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在预算项目层面分项确定年度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上一层级的绩效指标一般对应下一层级的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由绩效目标分解形成。同时,要求细化量化绩效目标指标、评价标准,达到可审核、可监控、可评价。

  ——彻底改变预算审核方式。将财政预算审核由过去审项目、审额度为主,转变为先审绩效、再定额度。改变了以往预算安排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的状况,财政预算审核先审部门职责、绩效目标指标与政府工作部署的匹配性,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再审各项工作活动绩效目标指标的科学性;然后审核预算项目与职责活动的关联性、立项的必要性。偏离政府工作部署和部门总体绩效目标的项目不能安排,绩效指标不明确的不能安排,绩效偏低的少安排或不安排。

  ——实行全过程绩效监控。依托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预算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管理,各级数据库实行统一存储,将预算管理由原来单一的资金指标维度,转变为资金指标、预算项目两个维度,实现指标流、项目流紧密融合,对每个项目从预算编制、调整细化、资金拨付,到监督评价、财务核算,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打通预算管理链条,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全面强化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由过去的项目评价一个层级,转变为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活动绩效评价、部门职责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四个层次。按照分工协作、提高效能的原则,重新界定部门和财政的绩效评价重点。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进行再评价;对部分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第三方评价。完善绩效评价报告机制,建立绩效问责制度,推行评价结果公开,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作为制定政策、分配资金的重要依据。

  “实行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在部门职责层面厘清了部门‘干什么’的问题,在工作活动层面厘清了部门‘怎么干’的问题,在预算项目层面厘清了‘花什么钱、花多少钱’的问题,部门职责、工作活动梳理清了,预算项目安排自然就简单清晰了,财政好审、好监控项目,财政资金配置效率、预算编审工作效能明显提升了。”河北省财政厅预算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赵新海感慨地说。

  强力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开

  从预算绩效管理到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不仅是预算管理方式的变革,而且涉及部门理财理念、管理方法、工作流程的调整,改革设计难,部门接受难,基层落地更难,推进改革的任务艰巨。

  可喜的是,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路建议,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4年7月,省政府常务会研究并印发了专门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还专门召开全省财政财务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随后,河北省财政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了绩效预算管理改革路线图,并组织市县财政局长、部门财务处长、省直业务人员、市县业务骨干轮训7期、2000多人。当年,省级所有预算部门全面推开,并在4个市、县开展试点。2015年,在全省推行,实现所有市、县全覆盖。

  改革实施以来,河北省财政厅先后制定出台了省级绩效预算改革实施方案、省级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市县绩效预算管理实施意见等18项制度办法,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框架体系,为顺利推进改革提供了操作规范和制度保障。同时,河北省财政厅全面梳理确定了省级115个部门(涉密部门除外)部门职责412项、工作活动973项,市级80个部门职责352项、工作活动875项,县级66个部门职责306项、工作活动818项,全省绩效预算管理结构基本定型。针对973项工作活动,研制了3165条绩效指标、12660个评价标准模板;针对项目支出,设立项目共性指标18个和个性指标38类1479个,涵盖了部门共性项目和预算安排资金额度较大的预算项目。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主要是预算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整体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必须同步推进其他相关改革。为此,河北省采取了多项配套措施。一是全面清理转移支付。2015年省政府专题研究,将省级专项转移支付由281项整合归并为118项,项目减少近2/3。二是全面整合专项资金。2016年省委省政府统一研究,将省级专项资金由207项归并整合为137项,资金项目个数压减35%。三是全面修订专项资金理办法。适应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省级所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完善,全部增设了绩效预算管理相关要求。四是全面改进财政资金使用管理。2016年省委省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若干意见,从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改进投入方式、发挥引导放大作用等方面,完善了政策措施。

  由于县级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齐,绩效预算改革要在县级落地非常艰难。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专门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对优化县乡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规范预算管理、强化运行监控、强化编制人员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部署。“2016年,省厅还专门研究制定了《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业务规程》、《乡镇财政业务工作规程》,全面统一了县乡财政管理流程、职责分工、业务规范、时间节点、操作标准等,为基层顺利实施绩效预算改革提供了保障。”保定市徐水区财政局局长周玉桥说。2017年,河北省培育出20个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示范县,并以此为样板,在全省所有市、县开展绩效预管理改革对标活动,推动改革全面落地。

  同时,河北省财政厅自行研发了涵盖预算基础资料、预算项目库、预算编审、预算执行、指标管理、绩效评价等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且连网到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及所属单位,全省实现了“五个一”,即一个应用平台、一个数据标准、一个网络联通、一个数据存储、一个业务流程,同时预算申报、项目审核、文本生成、指标管理、预算执行、资金支付、核算汇总全部实现网上办公。

  在河北省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高云霄看来,河北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在全省上下掀起一场向管理要效益的自我革新,真正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进而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改革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正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是两组耐人寻味的数字:一组是100亿、200亿、300亿——近3年河北财政缺口越来越大,仅省级缺口就以百亿级别扩大,预算平衡越来越难。另一组是97.7%、98.3%、99.4%——3年来,河北省级预算报告通过率却一年比一年高,各方满意度节节攀升。

  是什么让河北在困境中实现了逆袭?

  “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河北省财政厅预算局常务副局长赵新海开门见山、直击要害,“资金安排向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使用过程中不让资金打盹儿,同时积极创新财政支出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效益,努力实现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也办事。”

  破冰、攻坚、扩围、示范……在三年多的探索实践中,经过系统性重构,河北的预算管理在拔节式生长过程中,已顺利实现了平稳转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的顺利实施,推动古老的燕赵大地发生着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

  政府职能在层层锚定中不断优化

  “现在路好走,种核桃、养蜜蜂,有了收成就能及时卖出换成钱。”阜平县龙泉关镇八里庄村贫困户刘士军说。

  新修的公路为贫困户开辟了新的财路。

  “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目标,我们将原来部分准备用于修建省级公路的钱,转投到了贫困县。”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财务处处长秘慧琴向记者介绍。今年省交通厅优化部门支出结构,整合财力20多亿元,用于贫困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目标、职责、政策、资金——河北的绩效预算改革,始于建立政府工作目标和预算项目资金安排之间的有效关联。经过综合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做法,创造性地引入部门职责和工作活动两个层级,将单一的预算管理结构,变为“部门职责——工作活动——预算项目”绩效预算管理三层框架体系,搭建起植根于政府职能活动的预算管理新架构。各部门在编制预算前先梳理职责,在各项职责下分解出工作活动,在工作活动下编制具体预算项目。工作活动须与部门职责相关,预算项目须与工作活动相关,层层关联,层层递进,将预算项目牢牢地锚定在了部门职责上,确保了对党委政府工作目标的有力支撑。

  “改革前,完成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需要各部门履行哪些职责、需要哪些财政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撑,这些层级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关系,预算管理层次只能落在具体项目上,资金安排很多时候只能就事论事、一事一议,预算执行后部门职责履行情况也不清楚,很难从财政角度反映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情况。”赵新海继续向记者解释道:“现在的预算管理层次提升到部门职责,每一个预算项目都对应部门肩负的职责,部门绩效预算实现情况,同步反映部门的履职情况,预算的绩效成为政府的绩效,预算绩效的提升也支撑和反映着政府职能的发挥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这就为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

  “绩效预算将管理层次由项目层面提升到部门职责和专项工作领域,进而提升到部门整体行政绩效层面,解决了以往绩效管理一直围绕单一项目打转转、政策建议层次低、评价结果难应用等问题,也为部门和财政绩效管理的分工协作提供了基础。”秘慧琴深有感触地说。

  2014年,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之初,河北省就按“三定”方案,以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为目标,从财政角度重新梳理确定了省直各部门的职责,解决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边界不清等问题。3年多来,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循环中,财政政策资金对政府职能的支撑能力、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保障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反映在预算安排上,就是支出结构优化,集中财力办大事。翻开河北省2017年省级预算报告,记者看到一组非常抢眼的数字:转型升级安排68.1亿元,增长73.1%;化解产能安排12.5亿元,增长525%;脱贫攻坚安排省级扶贫专项资金37.9亿元,增长75.5%;科技创新安排34.1亿元,增长32.1%;生态治理安排55.2亿元,增长35.6%……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立恒介绍说:“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下,财政部门牵头,在预算编制阶段对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进行梳理,分项提出预算总体安排建议,然后根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作为部门预算安排首先保障的事项足额编列,这就有效解决了部门项目与重大决策部署衔接问题,保证了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资金需求。”

  行政决策在绩效导向下更加科学

  预算是政府活动的基本收支计划,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河北不仅完成了一次财政管理模式的升级,而且从行政方式、决策机制、管理行为上改变着各个部门的行政习惯。

  “这个项目与生态要素修复关联度不高,对试点目标贡献不大……”2016年12月12日,山水林田湖试点项目在石家庄市进行第四次集中评审,专家们提出了中肯的论证建议。省国土厅副厅长聂英武向记者介绍说:“试点方案确定后,我们在试点项目选择上更是精益求精、优中选好,逐项核查、反复论证、多轮筛选,1396个项目最终只留下了287个,入选率仅为20%。”

  原先决策多是开会研究,现在决策要靠科学论证。

  绩效目标指标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对科学论证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三层预算管理架构之内,建立了三级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即在部门职责层面,结合政府和部门中长期战略规划目标、年度规划目标,确定部门各项职责的年度绩效目标;在工作活动层面,设立年度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在预算项目层面,设立项目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在编制预算时,根据绩效目标指标择优选择项目,对发展支撑强、贡献大、绩效高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完成后还要进行绩效评价确认效果。

  “为建立清晰可靠的绩效目标指标,我们对试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确保项目选择不跑偏,资金安排不脱靶。” 聂英武表示,“这样的架构和程序安排,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深挖项目安排和资金配置潜力,实现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最终,在全国竞争性评审中,河北省夺得第一名,成为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试点生态修复试点。

  这就倒逼部门在预算申报阶段,就要提前着手研究下年度工作,“拍脑袋决策”、“仓促上项目”等情况得到明显改观。改革的第二年,省直部门追加预算的申请就大幅减少,省财政厅只召开了一次追加预算会议,批准了省级预算部门上报的17项追加预算申请,且这些大部分都是因为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调整所追加的预算。

  随着绩效导向日渐清晰,河北省直各部门决策的科学水平逐步提升,干就干好已经成为各部门的共同追求。

  细致、精致、极致——结合全省上下深入开展的机关作风整顿,河北正在掀起一场向管理要效益的自我革新。各级各部门通过精益求精的项目深入论证,千方百计提高项目的精准性、可执行性,想方设法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自身职能作用更加充分的发挥。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的管理科学化水平越来越高……

  河北省人大财经工委预算处处长刘建伟表示:“推行绩效预算改革后,在三层框架体系内的绩效目标、指标、评价标准及依据等指向明确、清晰具体、科学量化、合理可行,项目预算安排也越来越细、越来越实,连原先很难细化的基建项目,也都安排得非常具体,透明度越来越高,为人大审查和监督预算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依据,也便于社会公众更好地监督。”

  工作效率在全程管控中持续提速

  “能做饭,能取暖,还不多花钱。这炉子用着真好!”在去年入冬前用上新电炉的邯郸市冀南新区辛庄营乡李家庄村农民王福山得到了实惠,带着满意的笑容对记者说。目前全省像王福山一样享受电代煤、气代煤财政补助政策的,已超过今年目标——180万户,工作进度跑在了计划目标的前面。今年3月底,省级以上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简称大气资金)47.65亿元就全部下达市县。据统计,截至9月底,形成实际支出的已达到70%。

  可在两年前,河北的大气资金支出还因进度缓慢,被财政部亮起了“红灯”。

  该松绑的松绑,该预拨的预拨,该调整的调整,该收回的收回……绩效预算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为主要环节的管理闭环,实行全过程管控,强调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有利于打破资金管理固化的藩篱,让财政资金不再“打盹儿”。实际运行中,绩效信息、项目指标贯穿全程、动态监控、即时管理,强化关键节点的督导调度,对偏离绩效目标的预算项目,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偏或者停止执行,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和绩效持续提升。

  给财政资金松绑——让责权更加匹配,让责任主体切实负起责任。2015年,借助全面推广绩效预算改革的东风,河北省发文明确,市县政府是大气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承担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实施以及资金及时拨付、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的责任。“这意味着区政府可以因地制宜,精准投放,让资金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邯郸市冀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振有微笑着说。据了解,近几年,河北省还将科技、涉农等多项资金管理权下放,推动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

  提前下达、授权拨付——河北省推行一系列拨付制度改革,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徐水区财政局预算股股长商晓兰向记者介绍:“2016年收到提前下达专款8亿元,占全年专款的43%,比2013年提高了30%。”这就给基层预留了谋划、推动、落实项目的时间,让基层能够提前着手、提前启动。据统计,2017年,省级共提前下达1648.5亿元,提前下达率达95.2%;办理授权567.6亿元,同比实现了倍增。

  及时收回使用——不让资金“打盹儿”,更不让资金“沉睡”。去年,保定市徐水区第二小学因为征地拆迁工作没有妥善解决,预算安排的2000万元迟迟不能形成支出。而此时多个重点项目急需用钱。“一边资金在等项目,另一边项目在等资金,原先只能两边都等着,绩效预算让这种情况成为历史。” 商晓兰向记者介绍,徐水区财政局了解情况后,立即按程序收回,调整用于了区重点工程。通过盘活存量,2016年底河北两年以上的沉淀资金全部清零,在财政部历次通报中始终名列第一。

  全程管控,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

  “为满足绩效预算的管理需求,在开发一体化信息平台时,我们融入了大数据、云计算、大规模定制等现代理念,全面导入了三级预算管理架构和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并将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实现了预算管理从单一的指标维度向项目和指标两个维度转变。”省财政厅信息中心主任王洪卫向记者介绍。以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实现对每一个预算项目从申报、审核,到分配、执行,再到支付、记账的全过程管理。项目的支出情况可随时掌握,支出进度可随时反映,统计查询非常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财政支出进度反映政府工作进度,与工作效率同频共振。随着绩效预算的深入推进,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不断提速,屡创新高,2015年河北省支出进度历史性地达到95.8%,2016年又提高到96.3%。这些不断跃升的数字,反映的是河北省各条战线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的新状态,反映的是各级各部门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新风尚,反映的是各个领域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速度……

  “改革只有进行时”。几年来,河北省财政厅为了进一步完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建设现代财政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内部管理在日趋规范中优化升级

  预算公开是中央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重大部署,也是各级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

  总分第一、单项第一——在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组织开展的财政预算、决算信息质量检查评比活动中,河北省连续两年夺得全国冠军。浏览河北省各级各部门的预决算报告,记者发现,其格式统一、内容规范,部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决算全部公开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基本支出也全部按照经济分类科目予以公开。

  绩效引领、制度先行——河北省财政厅先后制定出台了省级绩效预算改革实施方案、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市县绩效预算管理实施意见等18项制度办法,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框架体系。为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制定了《河北省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业务操作规程(试行)》和《河北省乡镇财政业务操作规程(试行)》(简称《两个规程》),全面统一了县乡财政管理流程、职责分工、业务规范、时间节点、操作标准等,为基层顺利实施绩效预算改革提供了保障。

  “原先是摸索着干,按经验办,现在有规程、有规定,工作都是按制度办。”承德市滦平县财政局预算股股长张学琴随手打开两本厚厚的规程。记者看到,县级规程涵盖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决算、监督全过程,乡镇规程涵盖乡镇财政管理方方面面。其中,涉及预决算公开内容,共有10多个章节,对县乡两级预算公开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

  河北财政还将标准化管理模式引入绩效预算,制定了部门预算规范、部门职责活动目录市县版、省市县通用绩效目标指标体系、部门绩效预算编制文本等系列指导文件,为各级各部门提供可供参考的模板。2014年以来,河北全面梳理确定了省级115个部门(涉密部门除外)部门职责412项、工作活动973项。针对梳理出的973项工作活动,省财政厅研制了3165条绩效指标、12660个评价标准模板;针对项目支出,设立项目共性指标18个和个性指标38类1479个,涵盖了部门共性项目和预算安排资金额度较大的预算项目。

  项目预算,是预算管理的重点,也是这次改革规范的重点。在改革之初,河北省就着手构建预算项目库,将项目立项申报、细化分解、追加调整、滚动管理、清理关闭等全部纳入项目库管理,将预算项目管理作为绩效预算管理的源头和主线,建立起预算项目全周期管理新机制。“这就一举打破了只见指标不见项目,只见笼统项目不见具体项目的管理模式,使指标、项目两条主线一直延伸到会计核算,实现了项目全程跟踪。”省财政厅国库局局长段国旭对记者说。预算项目按支出构成分为基建、专项购置、专项业务等12大类,并细分为30小类。项目库系统实行全年开放、随时入库、即时审核、滚动管理、全程留痕。

  腐败空间在多维挤压下越来越小

  随着绩效预算的落地实施,职责越来越清,项目越编越实,审核越来越细,监管越来越严,能做手脚的空间越来越小。

  “以后发放棉花、土地深松等惠农补贴,再也不用为核对面积、人数等信息的准确性而发愁、担心了。”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沙河市蝉房乡财政所所长崔广献,言语间流露出对绩效预算的赞赏之情,“职责捋清了,谁的事儿谁负责。发放惠农补贴,村委会对种植面积或补助人数进行核定和负责,乡镇财政所仅负责核算和公开补助信息。”接过崔广献递过来的惠农补贴清册,记者发现内容非常细致、详尽,包括村社、姓名(与身份证一致)、身份证号码、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内容一一列明。这些信息全部公示,在群众的监督下,根本无法作假。

  新预算法的实施,为绩效预算编细编实的内在本质提供了法理依据。“资金绩效与腐败空间成反比。随着项目资金效益的不断提升,腐败的空间被压缩得越来小、越来越少。”省财政厅预算编审中心主任武炜一针见血地指出。

  绩效预算改革,使预算审核的重点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直接审项目预算,现在转为先审部门职责绩效目标与政府工作部署的匹配性,再审各项工作活动绩效目标指标的科学性,然后审核预算项目与职责活动的关联性、立项的必要性,最终合理确定项目预算额度。规范的程序,细致的审核,既保障了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又督导了各级各部门把预算项目真正编细编实,从源头上斩断了伸向财政资金的“黑手”。

  “2015年,河北省级财政在安排下年预算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等因素,压减了2016年项目资金8亿元。”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常务副局长张振川告诉记者,“近几年,我们对150多项财政重大支出项目和政策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800多亿元,提出了建议100多条。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都进行了整改追责,严肃了财经纪律。”

  “跑冒滴漏、挤占挪用,这些问题大多出在资金监管的盲区、疏漏区。”经过对全国查办与财政有关案件的深入分析后,省财政厅监察室主任薛忆萍说出了问题的根源。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纪委驻省财政厅纪检组长李红广表示:“借助绩效预算体系,我们通过设立风险点、风险类型和风险级别,对财政运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无缝隙的监控,使环环相扣的管理流程成为聚合绩效因子实现良性循环的机制保障。从源头上建立起预防腐败的制度藩篱,把权力锁进了制度的笼子。”

  部门事业在加快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河北的产业结构正在朝着可喜的方向加速转变。技改投资8820.3亿元,跃居全国第3位;工业投资14857.0亿元,跃居全国第4位……河北省工信厅财务处处长张青柳向记者讲述了数字背后的故事:“在编制预算时,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从本部门的职能活动出发,坚持绩效导向,连续加大对技改和工业的投资,2016年在全国的位次有明显提升。”

  用在刀刃上、花在急需处——绩效预算要求部门按照职责明确事业发展目标,以事定钱,全局统筹,确保财政资金科学高效使用。“改革前,财务管钱不管事,处室管事不管钱,项目和资金分离,难以统筹优化,使用结果与部门职责和事业发展难以有效评估,很难形成像技改和工业这么大额的投资。”张青柳说。

  “有了绩效预算,一方面,部门中长期规划可以站在职责活动的高度去拟定,绩效目标也更明确;另一方面,年度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不符合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项目也列不进预算。” 张青柳说。在绩效预算中,项目安排在职责活动的框架体系里,不管地方官员怎么更换,思路怎么变换,都不会跑偏。同时,一个项目一共给了多少钱,通过检索马上就能看到。这也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加直观、分析更易深入、评价更易操作。从长远看,随着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绩效预算和中长期规划将会逐渐成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推进绩效预算改革,不仅没有削弱部门的资金分配和管理权限,反而从机制上增强了部门对资金管理使用的责权。张青柳说“上级有什么要求,国家政策有什么变化,一年中到底干哪些事,怎么干,需要多少资金,资金怎么用,都要研究透,否则就可能列不上预算。”实际上,预算编制的过程,也就成了部门科学梳理职责、推动事业发展规划有效实施的过程。而且,预算一定,部门就可以开始相关工作,许多工作起步早了,推进了部门整体工作进展。

  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杰刚表示:“通过绩效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本单位资金项目安排情况,而且可以即时监控各个项目落实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强化了单位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掌控全局、降低风险,为部门工作健康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刚从基层调研归来的省委常委、省财政厅长高志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河北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仍在路上,需要进一步推进与完善。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按照‘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深化绩效预算改革,尽最大努力花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助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李存才 智荣卿 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