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文章

江西新余市渝水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稿时间:2018-04-10 09:47:38   来源:新余市委改革办  

  新余市渝水区探索创建全省首家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广纳本地籍成功商人、社会精英和有识之士入会,已发展会员1350名,筹集建设资金2.86亿元,打通“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渠道、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此举得到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暨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肯定推广。

  一、“五有”标准搭平台,将促进会建起来。以简便易行管用为原则,建章立制起队伍。一是制定章程。章程规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是党领导下的联合性、全区性社团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作为执行机构,领导促进会日常工作。会员大会、理事会分别按年度、季度召开工作会议。二是建立制度。制定了促进会办事机构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理事会议事制度等,成立了财务监审组负责财务监管。三是选优人员。推选1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在当地有一定威望、善于统揽协调的老同志担任会长;选聘1名为人公道正派、工作责任心强、有财务管理经验的同志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面向社会聘用4名常驻工作人员,常年聘请1名法律顾问、2名专家顾问。同时延伸触角,在乡村两级设立了13个基层分会。四是设立场所。配备近3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设有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资料室等办公活动场所。五是保障资金。区级财政每年资助30万元工作经费,同时发动员缴纳会费、接收捐赠,已接收各方捐赠近70万元,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四线”融合促振兴,把促进会用起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聚焦特色经济、乡村环境、脱贫攻坚和基层自治四条主线,组织会员踊跃投身秀美新乡村建设。一是引领乡村经济发展。各会员依托自身企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企业增值与农业增效共赢。省级龙头企业玉丰种业与人和乡穑诞村等3个村牵线搭桥,建立豇豆种植合作关系,发展蔬菜新品种。引导南安乡落户果冻橙和牛排菇两个高值产业,一亩大棚纯利达3万元。帮助良山镇引进浙江客商在下保村建立花海观光园,节假日游客超万人。全区蔬菜、蜜桔、莲藕、油茶等产业通过会员参与,逐渐由传统农业提升为休闲观光产业。二是支持乡村环境改善。聚焦村庄整治,组织会员“一对一”支援新农村建设,累计捐资7724万元用于路桥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拆除,常务副会长邹细保一人就资助本村340户拆旧建新户每户3万元,理事李锦林以半价方式提供绿化苗木;聚焦农村教育提升,捐资1.2亿元改善学校设施、资助困难失学儿童,其中会员刘火根带头为兴建珠珊中心学校捐资8000万,钱小云为水北中学科技楼建设捐助220万元。三是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引导812名会员结对8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减贫、捐资助贫等方式,帮助3885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理事付小华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采用“基地+农户+服务”模式,与432户贫困户签订合作发展协议,每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会员胡海根在34个村委建立农村产业扶贫综合服务站,保底月薪600元聘用贫困人口务工并分成经营利润。四是推动乡村基层自治。利用会员来自群众、植根农民的优势,带动村民理事会健全制度、发挥作用。良山镇天水江村理事会组织村民自发拆除140多间危旧房,袁家村理事会组织村民为新农村建设捐资42万元。全区形成理事会主导、促进会帮扶的推进体系。

  三、“三强”锻造壮队伍,让促进会强起来。一是组织建设强凝聚。深化“大单元+小模块”建会模式,即区级单独成立县级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分会,在同级党组织领导下,健全新乡贤信息收集和分类管理制度,帮助促进会落实会员走访和定期恳谈制度,围绕农村公益事业、传播耕读文化、助推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治理四大职责同心发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乡村服务队伍。二是政策激励强感召。研究制定《关于新农村建设中个人捐赠褒奖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会员给予褒奖,把符合条件的会员纳入“两代表一委员”候选范围。组织开展“优秀会长”、“优秀会员”、“模范乡贤”评选报道,探索以村史、功德榜、乡贤桐等形式记录会员事迹,试点公益事业“命名制”,全力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三是功能拓展强效果。探索在促进会内成立参事会,筛选精英会员入参事会,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献策出力。处理好理事会与促进会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负责对内,制定村规民约,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引导村民自发自为。新农村建设促进会负责对外,广泛吸纳农村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反哺,通过“两会”互补,推动“两头”合力。

  (来源:新余市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