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襄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

发稿时间:2018-07-05 16:40:17   来源:国家发改委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初步构建起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并在全国22个城市开展试评价。

  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参与试评价的城市既是先行者和探索者,更是示范者和促进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中国改革报特别推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试点城市巡礼”,连续报道试点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最新进展、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敬请关注。

 湖北襄阳推行“47证合一、87证联办”,建立“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登记审批机制,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为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要求,湖北省襄阳市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出台系列政策,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探索推出一系列便民改革举措。

  能减尽减能改尽改

  围绕便捷高效做文章

  近年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创设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更好服务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是摆在襄阳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按照“能减尽减”“能改尽改”的原则,襄阳全面清理整合涉企证照事项,对于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企业能够自主管理的事项以及可以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达到原设定涉企证照事项目的,依法逐步取消或改为备案管理。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非按法定程序设定的涉企证照事项一律取消。经过清理,在原“27证合一”的基础上,将公章刻制备案、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注册登记、医疗器械出口备案等涉及14个审批部门20项涉企准入准营备案事项,纳入“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整合范围,被整合的证照事项不再单独发放。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燃气经营许可、城市排水许可等87项涉企准入准营审批事项,推行“47证合一、87证联办”。

  在各级窗口全面建立健全首办负责制、AB角配备制、限时办结制,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订单服务”“绿色通道”和“大企业直通车”等特色服务。

  3月30日,在襄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湖北沁人美容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健从襄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忠运手中接过了该市颁发的首张“47证合一,87证联办”证照。公司总经理刘健说,以前办理相关证照,需要跑多个部门,起码需要一二十天才能顺利办完。现在不需要跑路,在一个受理窗口提交一套资料,经“一网联办”登记业务平台审批后,由受理窗口向申请人发放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多部门信息的“双二维码”,内含“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和“一网联办”的相关证照,大大减少了办证数量,降低了创业成本,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多证合一”让他感受到了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为了方便纳税人办税,襄阳国税局与市地税局共同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新模式,全市现有共建办税服务厅7个、共驻办税服务厅3个、互设办税服务厅9个,共有100个国地税办税窗口实现“一窗、一人、一机、一屏”,实现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

  “以前带着完税凭证到税务局取发票,跑完国税局,跑地税局,怎么也要花半天的时间。现在只用进一个办税大厅,叫一次号,在一个窗口,用几分钟就能办好。”5月8日,在樊城区七里河办税服务厅里,襄阳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张俊秋说。

  据了解,襄阳市国税局、地税局紧紧依托“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六办”举措,全市厅外业务量占比达到了75.42%;创新发票服务方式,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发票“全市自助通办”便民办税举措,实现了办理发票认证、发票验旧和申领、增值税专用发票代开等涉税事项的实时快速办理。全市目前累计配备自助办税终端设备61台,23,865户纳税人实现自助领取发票,28,890户纳税人实现自助代开专用发票。

  容缺审批先办后补

  “办急事”企业少跑腿

  “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办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申请人携带材料或要件不全,无法及时办理审批,申请人必须补齐材料再来办理的情况。不但影响审批效率,也给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增加了时间成本。”襄阳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审批进程改革再上新台阶,在充分借鉴发达地区成熟经验并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襄阳片区推行“容缺审批”机制。

  明确适用范围。梳理可以办理“容缺审批”的审批事项,理清纳入“容缺审批”的各项容缺前置条件,制定便于操作的可“容缺审批”情况执行标准。

  规范工作流程。出台容缺审批实施方案,对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进行规范,做到有章可循,对违诺的项目单位和个人的监管和处罚也进行明确,做到有规可循。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和更新,及时对容缺事项和范围进行动态调整,并及时公示。

  襄阳片区目前容缺审批事项涉及发改、城建、环保、林业、农业、人社、食药、教育、民政、人防、卫计和文体新旅等13个部门80项事项,不论是事项范围,还是事项数量,都已远远走在前列。

  在事后监管方面,随时保持与承诺单位和法人联系,进行践诺提醒;加强与行业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加强容缺审批后的后续监管;充分发挥好湖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

  实施“容缺审批”后,项目单位可以“先办后补”,更加方便行政相对人办理行政审批,让“办急事”的企业群众少跑腿、省路程,提高审批效率。

  此外,在实行宽审批、严监管,监管与审批有机结合,着力推动政府职能重心从审批为主转移到提升服务和加强监管上,建立健全审批、监管相配套的服务模式,强化批后监管力度和作用,全面形成宽审批、严监管、强服务工作格局,为群众办事创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干事创业的热情。

  审管分离先建后验

  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

  2016年底,襄阳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零审批”制度的要求。借鉴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成熟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了《襄阳市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对“零审批”及其适用范围、办事流程、保障措施和职责分工、组织领导等都做了明确界定。2017年5月19日,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印发襄阳市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要求,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允许类的工业项目,在项目单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按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设定的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依法依规自主开展勘察、设计(消防设计、人防设计、防雷设计、施工图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施工图审查等事项,并向政府有关部门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和备案后,依法依规自主选择施工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竣工后,按照事先承诺进行集中验收,不达标不投产。

  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以“承诺+备案”取代审批,以“服务+监管”转变职能的审批制度。“先建后验”改革措施出台后,整个办理流程11个环节共计30个工作日,比改革前(45个环节,办理时限111个工作日)减少环节34个,节约81个工作日,优化时间比重达到72.9%。

  为切实做好政策落实工作,襄阳市成立了“零审批”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以相关城区政府(管委会)、12个市直部门为成员的项目联审联席会议制度。“零审批”政策得到了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可和拥护,企业申报积极踊跃。截至目前,已经对涉及襄城区、樊城区、东津新区的5个项目进行了联合评审,其中3个合计投资6.78亿元的项目完成相关程序,正式适用“零审批”政策。

  以人为本“三证”同办

  创建国际人才服务港

  随着襄阳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片区内企业聘请外籍人才及台港澳人才日益增多。为打造更加开放的就业环境,为自贸区内国际人才往来便利化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2018年2月11日,中国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公安出入境接待大厅(以下简称“大厅”)正式挂牌成立。在大厅内设置国际人才服务港,外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人社(港澳台内地就业许可)、公安出入境(外国人居留许可)联合办公,将外国人及台港澳同胞来华所需办理的工作许可、签证、居留等业务有机衔接,从网下办过渡到网上办,由跑多次变为只跑一次,为吸引和集聚海外人才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增设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中外合作职业培训机构认定和审批服务项目,设立“外国专家在华就业服务绿色通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提供保障。

  过去,引进外国人才来华工作,需要新办就业证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涉及不同部门,加上各窗口的运行机制、办证程序和办证所需资料信息不统一,大部分工序的链接都是“串联”的,每位申请人得准备多份资料,护照、签证还往往需要重复提交。办事人员免不了来回“跑腿”折腾——反复前往多个窗口递交材料或者领证,导致办证难、手续烦、时间久。

  实行“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服务,使片区的外国人及台港澳同胞办理外籍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人才、外籍华人永久居留、入境、停留居留便利及外籍留学生学习、人才口岸签等证件实现“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申请、一并办结”,实现了最多只跑一次。

  在国家人才服务港大厅,配有能翻译六种语言的翻译机(中韩、中日、中英、中法、中西),每个办证环节均有接待员指引操作细节,同时,配备多名精通外语的辅警及翻译人员,全程陪同外籍人才办理业务,真正做到和外籍人才沟通“零距离”。此外,大厅内配备自助填表机、自助签注机、自助发证机、自助查询机等先进设备,是目前襄阳市功能最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出入境服务办证中心。

  国际人才港的运行,大大降低了人才引进办事时间。以前30多天才能办好的事情,现在只需13个工作日即可,提高服务效率57%。截至目前,已为自贸片区5家企业引进的外国人才提供服务。

  襄阳将围绕“全国率先、全省领先”的目标,以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精神,继续大刀阔斧改革商事制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中国改革报记者 左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