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实施“双带四起来” 探索旅游精准扶贫新模式

发稿时间:2018-09-21 10:39:25   来源:中国改革网   作者:涞水县委改革办

  涞水紧邻北京,是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三坡。县委、县政府立足良好生态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带动脱贫的有效途径,历经初期自然辐射、“十二五”有计划推进两个阶段后,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探索形成了“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新模式,即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产业培育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2016年以来,已带动62个村、5715人实现脱贫。这一模式列为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参阅典型案例材料,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充分肯定,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18”。全国、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均把旅游扶贫模式作为重点观摩点。

  一、摸底筛查,实现精准识别“全覆盖”

  涞水县结合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对乡村旅游扶贫村基本情况和贫困人口构成进行了精准摸底调查,识别确认野三坡景区内贫困村33个,将这33个贫困村作为旅游扶贫试点村进行了进一步摸底调查。随即对试点村进行科学分类,按照区位划分三类,包括1个景区核心村,18个景区周边村,14个景区辐射村;按照资源禀赋划为三类,包括9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村,9个发展空前广阔的村,15个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对贫困人口按照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划分五种类型,即彻底丧失劳动能力、基本无劳动能力、缺乏基本就业技能、具备劳动能力、有意回乡创业者。立足各村、户实际情况,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思路,确定具体帮扶措施。在景区核心村,实施景村共建、整体提升,重点发展观光游、体验游;在景区周边村,重点发展农业观光、采摘、民宿等旅游项目,打造“太行部落”乡村游;在景区辐射村,重点发展手工农家院和特色种养殖产业园。

  二、政府主导,力促景区带村“齐步走”

  依托700平方公里的野三坡大景区,提升完善旅游功能,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带动实现稳定脱贫。重点实施“七带”举措:一是以旅游规划带村。与野三坡景区总体规划相衔接,立足各村贫困程度、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按照“五位一体”、多规合一的要求,逐村编制旅游扶贫规划,确立发展思路、旅游项目、基础设施、扶贫模式及运营管理机制,明确旅游扶贫目标定位、方向路径、主导产品、功能分区、旅游功能设施、新业态项目等。目前33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已全部编制完成旅游规划并纳入旅游总规当中。二是以旅游业态带村。突出旅游带动脱贫,围绕融入休闲度假大景区,按照景区核心村、周边村、辐射村不同条件,打造了月亮湾康养小镇、四季圣诞小镇、百里峡艺术小镇、香雪广场、舌尖上的中国一条街、乡野公园等10余个旅游新业态项目,构建起了“景区+小镇+特色村”的旅游扶贫格局。目前野三坡景区已由原来的520平方公里拓展到700平方公里,辐射带动的贫困村由33个增加到71个,覆盖贫困人口达到9094户、17526人。同时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品,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景区旅游特色村达到28个。三是以基础设施带村。按照国家5A级旅游区标准,加快构建旅游扶贫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尤其借势打造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新建、改造旅游路35.8公里、桥梁13座;铺设、改造输水管网1.51万米;对15个村的电网实施了改造。四是以旅游环境带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统筹,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环境。2016年以来,在野三坡景区31个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其中贫困村15个。同时改造厕所10000个,并建立了全覆盖的乡村垃圾处理体系。目前,率先推进的15个省级示范片区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五是以旅游培训带村。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工作思路,针对贫困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带动贫困群众融入新业态。在百里峡艺术小镇建立了5个培训基地,已开展培训18期680人次。针对贫困群体设置特殊岗位,以技能培训和岗位设置,把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配置在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六是以旅游营销带村。把旅游扶贫村全部纳入全域旅游示范县总体布局,依托各村新业态项目,把特色小镇、旅游村全部纳入智慧景区系统和精品旅游线路,与核心景区统一管理、统一推介、统一营销,形成互补融合的发展格局。2017年涞水共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亿元,同比增长17.5%。七是以资产平台带村。县政府投入1000万元旅游扶贫基金,入股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8383名山区贫困群众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分红,所有分红由村集体二次分配,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劳务补贴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村内环境卫生、安保等工作,获得收益。

  经过多年探索,涞水旅游扶贫初步形成六种模式,即以松树口、大龙门村为代表的民宿旅游带动模式,以南峪、计鹿村为代表的工商资本带动模式,以吕家铺村为代表的旅游合作社带动模式,以北峪塔村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带动模式,以福山口村为代表的驻村帮扶带动模式,以龙云岭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目前野三坡景区带动的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群众享受的分红收益,景区内美丽乡村覆盖面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典型推动,突出能人带户“四招先”

  以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旅游扶贫产业与贫困户、能人与贫困户之间的有效连接,实现精准到户扶贫。重点实施“四带”举措:一是法人带。引进工商资本和旅游管理公司,通过股份分红及流转土地、农宅,吸纳就业等形式,与贫困户实现利益联结;成立股份制合作社,贫困人口全部入社参股,带动增收;发展农家乐,吸纳贫困群众就业,野三坡景区农家乐经营法人已达2203家。目前全县已有4834名贫困群众纳入法人带动体系。二是回乡创业带。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吸引大多数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农家游等产业,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创业。野三坡大景区回乡创业人员达8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00余人。三是先富群体带。先富裕起来的农户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手把手培训旅游技能,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或经营性收入。目前富裕户已带动贫困群众1004人。四是党员带。鼓励引导党员与贫困群众结对子,实施“点对点”帮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现在2120名党员已结对帮扶5598名贫困群众。

  通过“双带”,涞水旅游扶贫初步实现了“四起来”:把产业培育起来。打造了一批旅游新业态,成立了23家旅游扶贫合作社,新建或改建了1500多家旅游农家院及补充业态。把群众组织起来。基层组织和政府部门围绕旅游扶贫,开展技能培训带动一批、带动476名贫困人口,设置公益岗位安排一批、安排175名贫困群众,支持自主经营培育一批、支持150户贫困户,鼓励回乡创业扶持一批,累计扶持810人、带动4050名贫困人口,提高了群众组织化程度。把利益联结起来。通过县级旅游资产收益平台和旅游扶贫合作社,实现了资本到户、权益到户。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两手抓,尊重乡村文化,注重历史传承,着力培育新时期乡风民风,彻底打破了贫困乡村“久困成习”的生活方式,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真正做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技能。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涞水旅游扶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引领下,在省委领导高度关注下,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及省、市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不忘初心,不懈探索,走出一条可推广、可示范的新时期旅游扶贫之路,让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城里人羡慕神往的特色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