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傅宇剑:深化社会民生体制改革 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

发稿时间:2018-09-25 09:34:18   来源:中国改革网   作者:傅宇剑

  【编者按】:2018年9月16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中共淄博市委联合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社会民生体制改革暨淄博实践现场会”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举行。本文是陕西省宝鸡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主任傅宇剑的演讲稿。


陕西省宝鸡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主任 傅宇剑


  各位领导,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宝鸡市社会民生体制改革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著名的历史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发生在这里。宝鸡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太白山、法门寺享誉天下,西凤酒、好猫烟驰名中外,不仅是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更是国家新材料基地、西部重要工业重镇和装备制造业名城。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8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8.1万。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2179.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1.0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351元和11209元。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深化社会民生体制改革作为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有力抓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教育、医疗和社保三大问题入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努力推进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使群众生活有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新变化。

  一、强基础、提质量,“教育兴强”改革力促公平普惠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我们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着眼破解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矛盾,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公正受教育的机会,都不“输在起跑线上”。

  一是“城乡教育联盟”让资源分布更均衡。目前,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各地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推出“城乡教育联盟”工作机制,让好老师、好方法、好理念等优质教育资源跨城乡、跨区域、跨校际流动起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共进。“教育联盟”由“县区联盟”和“学校联盟”两部分组成。其中,县区联盟由城市四个区分别与山区四个县对应组成,学校联盟由市上直属学校、优秀示范学校等与农村薄弱学校对应组成。市级层面共组建联盟39个、县域层面82个,参与学校达到600多所,有效促进了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跃升。全市12个县区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在陕西省率先实现基本均衡县、“双高双普”县全覆盖。

  二是“考试招生改革”让孩子上学更公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择校热”成为教育最大的焦点。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许多家长想尽了办法,挤破了脑袋。针对这种问题,我们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按照“便民利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辖区学生数量、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采取“单校划片”和“对口直升”两种办法,将热点幼儿园、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整体规划幼儿园和小学入学、小升初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努力实现招生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同时,采取新建学校、名校设立分校、校际联盟和学区化办学等综合举措,有效降温“择校热”,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在哪上都一样”成为家长的共识。

  三是“家庭教育绿荫计划”让家校共育活力更持久。教育需要家长的深度参与。一直以来,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将孩子往学校一送了之,家庭教育不主动、家校沟通不经常。鉴于此,我们在全市启动实施了“好家风·好家长”家庭教育绿荫计划,通过家教讲座月月听、教育知识天天看、家长义工校校有,向广大家长送理念、教方法、解疑惑。同时,积极引导家长深度参与学校建设、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构建家庭、学校、教师三方携手的教育共同体,实现家校互动、相互补益、共同育人。目前,全市100多所学校组建了家长义工队伍,累计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30多期,培训家长3.5万人次,家校共建合力不断加强。

  二、降费用、优服务,“三医联动”改革惠泽百万百姓

  “医改”是世界难题,必须综合施策。宝鸡市作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和陕西省综合医改试点市,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聚焦制度创新,突破重点难点,探索形成了“一破除、三创新、三提升”的医改“宝鸡模式”,连续八年蝉联陕西省医改工作先进市,被国务院评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进市,成功入选全国医改100个典型案例。

  “一破除”:即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从2012年起分步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到2016年在陕西省率先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年均取消药品加成1.5亿元。推行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2016年在全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虚高价格。建立药品耗材价格谈判机制,组建全市采购联合体,累计对1200多个品种、2300多个规格的药品耗材进行多轮谈判,年让利患者3000余万元。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偿同步跟进,先后两次调整价格近2000项,近3年财政补偿3亿元。通过“取消、谈判、调整、补偿”等“组合拳”的实施,全市药品耗材平均降幅分别达到10%和20%左右,群众看病诊疗费用逐步下降,负担明显减轻。

  “三创新”:即创新人事薪酬制度、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创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在创新人事薪酬制度上,实行“两放开一搞活”。放开人事权,淡化编制管理,全员合同聘用,允许医院在编制外自主招聘;放开分配权,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搞活绩效考核,建立以工作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改革后,市直公立医院人员增加到6270人(编制仅2338个),医务人员平均薪酬增长175.5%。在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上,实行“管、办、评、调”四权分离。对市属医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理事会、监事会,试点法人治理结构;市政府组建医管委,负责公立医院规划、财政投入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成立市医院管理局,履行资产管理、运营评估等具体办医职责;实行第三方社会评价,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等,对市县医院进行综合考评;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累计成功调解医疗纠纷140起。在创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上,推行项目签约式“购买券”管理。转变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变过去的按人头付费为按项目付费,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同时,大力开展健康宝鸡行动,在所有县区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免费基本生育制度,全方位保障了居民健康。

  “三提升”:即提升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能力、提升保障水平。在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供给方面,全市以三级医院为核心组建5个医疗联合体,通过资源共享,辐射带动基层医疗机构123个。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014个,让群众在家门口满足了多样化健康需求。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努力为大医院“减压”,基层首诊率达到65.8%,有效解决了“上端拥挤、下端闲置”大医院“人满为患”等问题。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出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引导市级各医院差异化发展,预留每千人口1.5张床位的发展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全市非公立医院占比达到49.4%。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专科13个,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在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方面,从去年1月起,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并轨运行,实现市级统筹。引入商业保险建立城乡居民同标准筹资、同标准受益的大病医疗保险,因病困难群体就医得到较好保障。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实行108个单病种定额付费和41种日间手术管理,我市做法被全省参照推行。

  三、无缝隙、全覆盖,“大社保”制度改革彰显幸福生活

  社保有“深度”,社会才有“温度”。我们始终把社保制度改革作为“底线”工程来抓,积极推进各项制度的有效整合和成熟定型,构建起了“统筹城乡、体系完善、均衡覆盖、转换顺畅、服务便捷”的“大社保”体系,做到了对全市各类人群的“无缝隙”覆盖,实现了由“解困民生”到“普惠民生”的历史跨越。

  一是社保制度“全覆盖”。宝鸡是全国新农保制度的发源地,2008年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的充分肯定,作为“宝鸡模式”在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质扩面,先后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民工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补助、城乡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制度,率先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基本实现了政策制定和法定人群全覆盖,累计制发社保卡254.24万张,持卡覆盖率居陕西省首位。

  二是服务群众“零距离”。社保办理环节多、程序复杂,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整合成立了宝鸡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对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实行“四险合一”,统一登记、统一经办,变各部门“单打独斗、分散经办”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联动、协同处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同时,针对农村偏远地区实际,探索形成了养老保险经办服务参保、缴费、领取、年检、查询“五个不出村”经办管理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陕西省作为“新宝鸡模式”予以推广。

  三是福利共享“多层次”。社保制度量大面宽,一些政策群众争议比较大。为了切实把好事办好,我们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方法创新。针对低保对象“认定难”,探索出台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算办法,以居民年龄、身体状况为依据,运用劳动力系数科学测算家庭收入,低保对象认定准确率达到95%以上。针对临时救助“不即时”,将救助金额较小的权限全部下放镇街办理,减少审批环节,使困难群众及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针对农村“养老难”,先后建成了1112个农村幸福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心村全覆盖,有效解决了5.5万名农村空巢、独居和留守老人就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空缺问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天的宝鸡,民生领域的“保障线”更加牢固,“制度网”更为坚实,群众“获得感”持续释放。今后,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把民生改善放在发展首位、贯穿改革始终,全面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宝鸡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再次感谢大会给宝鸡这个发言交流的机会!我们诚挚的邀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来宝鸡走一走,看一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勤劳淳朴的370万宝鸡人民热烈欢迎您!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