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推行“1+X”事权改革机制 以制度创新为基层减负增能

发稿时间:2019-07-29 14:59:31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君师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也是山东省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和山东省出台的《关于明晰县乡职责规范“属地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的要求,聚焦困扰基层“人少事多、权小责大、权责不清”等问题,率先创新探索“1+X”事权改革机制,“1”就是厘清区镇事权,“X”就是实施“统筹核心发展事权、下沉便民服务事权、明确区镇共有事权、精准差异考核”等若干配套措施,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治理提能增效,以“制度性红包”激励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

  厘清区镇事权,让干事更有章法

  理顺职责权限,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既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基层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事权不清、责任不明,一些部门单位履行职责不到位,假借“属地管理”的名义向基层层层加码,导致基层任务过多、责任过大、疲于应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制度上厘清上级政府及其部门与下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临沂市兰山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职责界限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等堵点痛点,坚持核心事权区级统筹和便民事权下沉镇级双向并举、有机统一,科学界定区镇两级权责,编制了《兰山区区级统筹的核心事权清单》《兰山区区镇共有重要事权清单》《兰山区区级调整下放事权清单》,构建了区镇两级“分工合理、权责一致、齐抓共管”的事权运行体系。“三张清单”为区镇两级干什么、怎么干提供了依据,既实现了核心发展权统筹,解决了镇街“发展粗放”的问题;又实现了便民事权下沉,破解了镇街“权小责大”的难题;还实现了共有事权明确,消除了镇街和部门“权责不清”的痛点,有效发挥了区镇两级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

  统筹核心发展事权,让发展更有质量

  在传统发展阶段,由于一些核心发展事权分散在镇级,致使区级对项目建设、产业布局等资源统筹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粗放发展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等粗放发展模式已不符合动能转换的要求,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事权势在必行。临沂市兰山区按照“突出重点、注重效能”的原则,区级统筹抓好“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片区开发、项目审批”等10项核心发展事权,做到全区全域统筹、城乡协调、统一布局,促进了发展质量的提升。

  坚持规划“一张图”,统筹做好全域规划。过去,由于区域规划不协调,镇街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难免导致出现道路连接不畅、产业业态同质、规划布局无序等问题,既带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今年,兰山区坚持全域统筹、科学规划、多规合一,顶层设计兰山未来发展,着力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城区、兰山经济开发区等片区规划,产业规划以及教育、卫生、交通、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规划。通过规划,既立足当前,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补齐学校、医院、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欠账;还着眼未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互补、生态融合、配套完善,以科学规划引领兰山高质量发展。

  坚持招商“一盘棋”,统筹抓好项目审批建设。建立联合审批制度,成立联合审批小组,对项目是否符合全区规划、发展方向、产业布局进行审核。配套制定招商引资、入园标准、“飞地经济”等政策,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精简事项办理流程,公布手续办理程序图,让群众和市场主体“一目了然”。对通过审批、准予落地的项目,区镇共同组成项目推进服务小组,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坚持城建“一把尺”,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过去,镇街由于财力有限、资源不足等问题,在推进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时,出现了工程进度慢、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今年,兰山区将片区开发等工作收归区级统一运作、统一推进,研究制定“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流程”“棚户区改造、旧城旧村征收征地、建设工程施工手续办理流程”,确保项目推进合法依规。依托兰山区城投公司等国有融资平台,撬动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严控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推进高质高效。统筹做好学校、医院、道路、供暖等基础配套,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下沉便民服务事权,让治理更加科学

  长期以来,基层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既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成为基层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临沂市兰山区深入调研发现,纵向基层力量不足,镇街一线想管管不了,区直部门想管看不见。兰山区坚持“基层的问题靠基层的办法来解决”,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方便群众”的原则,将民生保障、社会事务等便民服务事权下放镇街,实现治理重心的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用“一根针”撬动了“千条线”。

  “赋权”让政府服务便民化。聚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托政务许可服务中心,构建了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将“工商登记、食品经营许可、卫生许可”等54项直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镇级,在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志愿服务,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镇、生活服务不出村”。依托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了区、镇、村三级社会治理平台,承担解决群众诉求和维护社会稳定职能,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在区镇村形成了“许可一厅办,诉求一室解”的便民服务新格局。

  “明责”让基层治理网格化。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今年对全区1401个基础网格重新明确职责,将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信访、宗教、建设、城管、综治、金融、教育、宣传、文化等工作全部纳入网格监管,实现“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配套制定了网格员管理和工作量化机制,建立民情巡察员队伍,公开考选34名民情巡察员,负责监督镇街网格管理情况和考核网格员工作,网格员工作成效与工资挂钩。便民事权的下沉,让网格的责任更加明确,镇街对网格工作的指导、监管也更加直接。

  “减负”让城市管理精细化。便民事权的下沉,让基层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社会治理中的“疑难杂症”,实现了从“包打天下”到“包治百病”的转变。探索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工作,创新推进“红领书记”,选派24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进企业。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270家物业服务企业、21个党支部、485名党员全部纳入物业行业党委管理,形成城市基层治理的合力。坚持社区共驻共建,驻地单位晒出服务事项260个,各类资源下沉基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双报到”制度,7573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便民事下沉镇街让基层干部找到了担当干事、破解难题的抓手,形成了与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明确区镇共有事权,让责任更加清晰

  “条”与“块”的矛盾,历来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结”,也是基层负担的一个“扣”。过于强调属地责任,大量工作就会压到基层,导致“责任甩锅”;过于强调部门责任,又会出现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导致“落实虚化”“责任空转”。临沂市兰山区全面梳理区镇共同承担且职责交叉不清的事项,理顺了条块关系。

  理顺条块关系,前提是确权,让责任清晰明了。综合事权构成、财权承担、实施环节等因素,公布了城管执法、道路维护、城乡环卫一体化等第一批18项共有事权清单,逐一明确了事项的主体责任、配合责任和财权分配占比,避免了因责任不清带来的推诿扯皮问题。

  理顺条块关系,关键是机制,让区镇形成合力。兰山区建立了“平台指令、众人响应”的工作机制,镇街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或者突发事件向区直部门“呼叫”,改变了过去遇到问题“先开会、再协调、最后落实”的流程。今年,部门和镇街上下联动、合力攻坚,拆除了沂河南北岛、祊河奇园、涑河台湾城等违建,以往“有心治理、无处发力”的局面一去不返。

  理顺条块关系,保障是监督,让问责有依可循。依据事权清单和责任划分,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必相等、失职必追究”的原则,改进问责管理办法,切实提高问责精准度,防止出现属地式问责、强压式问责、“背锅式”问责等情形,真正让干部干事有底气。同时,针对一些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社区干部对全区中心工作不知道、岗位职责不清楚、工作底线不明白,甚至触碰“红线”都浑然不知的情况,制定了《村社区干部“负面清单”二十条》,将扫黑除恶、土地征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违建治理等重点工作的任务内容、问责情形印成一张“明白纸”,发放至每一名村社区干部手中,让他们既对当前重点工作“了然于胸”,也对红线底线“心中有数”,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精准差异考核,让落实更加有力

  减轻基层负担不是让基层撂挑子、甩包袱,而是要减负担增服务、减束缚增效能。这不仅需要明确权责,从制度上解决“干什么”的问题,而且要亮出尺子,从标准上明确“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临沂市兰山区依据区镇事权清单,按照“底线考核、差异区别”的原则,探索实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差异化考核办法,在对党建、脱贫、环保、安全等进行普遍考核的基础上,根据镇街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部门单位的职能职责,量身定做了“跳起来够得着”的考核指标,以科学精准的考核引导各级干部干有目标、比有标尺。兰山区将11个镇街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划分为现代服务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等不同类型,对不同类型的主体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及权重,如对城区四个街道等现代服务业主导型主体,侧重考核城市经济、片区征收、城市管理等内容;对工业主导型主体,侧重考核工业转型、创新发展等内容,重点考核《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二十一条”意见》《企业入园管理办法》《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及“飞地经济”政策等工作落实情况;对农业主导型主体,侧重考核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内容。实施差异化考核,打破了过去实行一套指标体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方式,以不同的指标权重破解了工作“一刀切”的问题,引导各级干部将精力集中到区委区政府要求做的工作上来、聚焦到高质量发展最应该干、群众最希望干的事情上来。

  兰山区“1+X”事权改革机制,厘清的是事权,明确的是责任,落下的是行动,赢得的是民心。这一改革举措,实现了干部“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激励了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