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文章

雨花台区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改革 拓展产城融合发展新空间

发稿时间:2020-04-07 09:31:54   来源:南京市雨花台区委改革办  

  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近年来雨花台区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革为抓手,通过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有效破解主城区土地资源稀缺的发展瓶颈,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创新实践了“新示范”。2016年,该区获评国家级“节约集约模范区”。2018年5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特色“园中园”建设频被点赞;省政府办公厅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

  一、突出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针对发展空间有限,土地资源不足的客观情况,该区按照“保护资源、服务发展、维护权益”的目标要求,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在城市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扶持等领域全面落实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政策和措施。

  一是加强协同管理。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制定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街道园区的职责、界定了低效用地再开发定义和范围、制定了实施步骤。将节约集约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区政府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指导督查力度,区发改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多个部门协同联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编制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以动态更新的方式编制低效用地再开发年度计划,在明确年度目标任务、产业调整方向的基础上,及时跟进、动态调整年度实施计划,确保问题及时纾解、任务按时完成。二是聚焦项目优化。建立项目用地会审制度,出台《土地指标使用会商办法》《用地指标有偿使用办法》,严把产业优化关、项目落地关。优先保障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软件研发类项目用地。制定政策,对取得一定效益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给予奖励,鼓励扶持企业发展。通过深度比选,引入符合产业要求的高科技产业项目,以润和软件为例,在政策扶持和土地利用支持上全力服务,推动企业成功上市,并位列《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企业榜”前20名。三是提升服务效能。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放管服”“不见面审批”等改革要求,全面落实“全流程优化审批、全区域便民服务、全业务网上办理、全节点效能监督”的“四全”服务模式,从规划预审、征地报批、土地利用和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做好改革事权下放承接工作。积极探索“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以权力事项“应进必进”为原则,在政务服务分中心设立全业务服务窗口,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限、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更好地保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突出规划创新,优化土地增量价值

  作为全市“多规合一”试点区,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环保规划有效衔接,综合衡量落地项目的产业类型、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税收贡献等因素,全力保障科技创新业、现代服务业等符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

  一是坚持“多规合一”,绘制发展蓝图。该区自2016年开展雨花台区“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编制工作。统一空间规划平台,协调发改部门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部门的城乡规划、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之间的矛盾,强调各类空间规划在空间层面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类规划目标。注重统筹兼顾,协调一致。统筹城乡,协调各类保护与发展要求,兼顾各专项规划在同一个空间上实现规模统一、边界一致、功能衔接、政策协调,形成全市统一的“一张蓝图”。在规划编制体系、标准体系、协调机制、项目联合审批机制等方面建立并实施一套协调运作机制。二是坚持“年度会商”,动态优化规划。围绕全区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制定年度规划会商制,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都要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此外,每季度召开土地工作专题会,综合衡量项目的产业类型、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等,“有保有压”地安排用地计划。南京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就是这样获批建成的。基地先后吸引了亚信科技、平安科技等大数据产业链关键企业,已跻身软件谷重点打造的“四城一基地”行列。三是借助高新技术,提升联动效能。充分利用全区软件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工作的新技术、新手段。依托全市国土系统“一张图”平台,实现全区规划管理、耕地保护、土地利用、执法监察、地籍管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控等多项工作统一管控;使用移动端外业综合巡查数据采集系统,实现野外数据采集和PC端业务系统实时交换。依托“智慧雨花”互联网及手机APP平台,实现全区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依托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的“一张图”平台、移动端外业综合巡查数据采集系统、“智慧雨花”互联网及手机APP平台,雨花还加强技术创新,实现全区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资源共享。

  三、突出模式创新,提高资源利用价值

  针对土地资源总量小、存量建设用地占比大、发展空间极为有限的现实问题,该区以向存量土地要增量价值为突破口,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持续加大辖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用更少的空间资源消耗支撑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

  一是“腾笼换鸟”焕发新生。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以产业集聚和发展为出发点,对辖区内空置厂房、楼宇实施升级改造,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如该区对原工业物流原料城载体进行升级,建设创业创新城,引进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和配套设施。下一步,该区将对创业创新城D区实施再开发,未来这里将崛起集科研、总部、商务、商贸,公寓、酒店、综合服务设施于一体的高品质商务楼群,整个园区重新打造后,载体面积由原来的46.7万平方米扩容至140余万平方米,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产城综合体。二是“无中生有”优化增量。为缓解企业用地的矛盾,吸引更多企业落地,该区在土地集约利用上积极探索,在原乡镇关停的砖瓦厂的空地上,通过企业联合竞买土地、统一委托建设、集中托管物业的创新模式开发建设,建设了云密城,实现了“一座城容下八大将”,成为全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样板工程。该模式以“中小企业联合拿地”的方式打造特色“园中园”,着力提升项目的集聚程度、运作效率。不仅有利于打造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项目建设效率,还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工程建设力量不足、自我配套服务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三是“有中提优”盘活存量。对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的存量建设用地,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增加土地供给。在原本城中村交织、环境较差的铁心村、集合村等,先后打造建成了商贸办公综合体楚翘城和虹悦城。将位于南河和凤台南路之间的省供销社地块申报列入南京市首个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在20亩的废旧仓库原地建起天合广场商办写字楼,吸引了苏果总部、全省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等入住,未来有望成为“亿元经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