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街道 创新“三加”机制 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

发稿时间:2021-11-19 16:10:14  

  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街道位于南京市西南部,街道辖区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其中涉农社区4个,保留村庄形态的村组17个。由于村庄建设时间长,基础设施薄弱,公共配套缺乏,进行人居环境整治迫在眉睫。2020年,街道以“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改革思维为引领,以改革举措为推动,创新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短期整治+长效制度”“环境改善+兴业富民”的“三加”机制,探索形成了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新路径,高标准完成了17个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享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构建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

  立足新发展阶段,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既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板桥街道创新运作模式,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主动协调各方力量,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一改村庄旧面貌,有力促进了农村长期向好发展。一是政府主导,因村施策。街道成立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确定“政府主导、社区主责、家庭主体、居民主动”工作机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街道统筹谋划,社区奋力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层层落实。根据遵循客观规律、突出乡村特色、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理清各个村庄环境整治的方向和重点,将17个村庄分为三类进行整治,其中,基础环境整治类村组12个,人居环境提升类村组3个,美丽家园建设类村组2个。二是社会参与,主动包干。各社区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提升居民改善人居环境、参与村居整治的内生动力,形成多元共治格局。鼓励群众投工投劳,从自家庭院做起,开展以“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自觉履行“门前三包”,以点带面,营建一个个清洁“细胞”、宜居片区、美丽乡村。三是创新机制,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村组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建立“红黑榜”评比制度,常态化开展“卫生家庭”“最美庭院”评比活动,用少量资金引导广大居民自发行动,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推动乡村从“美丽”向“美好”转变。

  二、短期整治+长效制度,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

  人居环境整治既要在“治”的过程中下功夫,更要在“管”的长效上作文章。板桥街道创新整治模式,结合实际建立“上级扶持、社会参与、街道兜底”的维保资金保障机制,真正意义上实现整治管理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全方位打造,提升村容村貌。以拆违拆旧、治杂治乱为主,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解决“脏乱差”问题,让群众看到立竿见影效果。清理乱搭建60余处,改造家禽饲养圈舍2000平方米;完成基础环境整治类农房出新24.39万平方米,完成美丽家园和提升类村庄房屋出新600户;新建垃圾分类亭17座;完成3.9公里道路出新;改造330户老式农用厕所,新增生态卫生公厕8座;完成小微水体整治2.7万平方米,完成污水管网铺设14.5公里,新建污水检查井401座。同时,注重文化元素的植入,通过梳理各村的发展历史、文物景点、民居风格,结合提升人居环境,保留文化脉络,打造各异的乡村风格。二是多渠道联动,建立长效机制。设立电话举报平台,拓宽媒体和群众监督渠道;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协调机制,细化部门、社区责任,坚持建管养并重;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每季度开展一次进村入户调研走访,督促整治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形成了“人人动手、个个争先”的人居环境整治生动局面。三是立体式推进,提升乡风文明。坚持乡风文明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构建以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法治为保障、网格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成立网格乡风汇,构建“点餐式”网格便民服务体系,提供法律、便民等专项服务;建立“情理法”矛盾化解机制,以乡贤调解、法官释法等方式,化解日常村社纠纷;建立乡风文明积分机制,激励村民自觉规范行为,形成“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群众受益”的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氛围。

  三、环境改善+兴业富民,打造宜居宜业新典范

  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与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结合起来,板桥街道创新发展模式,依托村庄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进一步挖掘独特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盘活乡村资源,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一是高标准打造科技生态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街道以2400亩的农业生态园为本底,通过“产业+生态”双轮驱动,汇聚科技办公、文化创意等7大产业,集办公、研发、文创、产业配套服务等于一体,形成“以园促产、以产兴园、产园融合”新模式,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科技、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着力打造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板桥样板。二是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街道以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为基础,深入挖掘村庄自身资源,不断优化周边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种植项目,开发特色乡村经济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区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商务休闲、娱乐美食、精品农业于一体的农村生态旅游示范区。三是高质效促进富民增收。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盘活闲置农房,提高村民收入。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民俗客栈等农旅经济,引入精品民宿、酒店式房车露营等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释放乡村经济新活力。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提升了乡村自然环境面貌的改善,支撑了乡村特色经济的发展,为区域居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家园,走出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发展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供稿: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