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动态

云南普洱市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发稿时间:2018-03-26 08:47:41   来源:普洱市委改革办  

  2017年,普洱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云南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使命、稳定是第一责任、保护是第一政绩、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建是第一保证,以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总抓手,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各项改革举措稳步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改革保障有力。市、县(区)和部门改革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建立健全,改革工作队伍、工作经费保障到位,部署有人管,工作有人干。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和议大事、做决策,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6次,及时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标对表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审议通过改革方案42个。八个专项小组组长均由市委常委担任,认真履职,积极研究谋划本领域改革任务、组织讨论改革议题,为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各县(区)成立由县(区)委书记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紧跟省、市改革步伐,全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谋改革、抓思路、抓调研、抓推进、抓落实工作格局已形成。市委改革办主任、专职副主任、改革督查员和改革科长配全到位。八个专项小组均设立办公室及联络员。10县(区)委改革办主任均由县(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兼任,并配备了1名专职副主任。市直部门明确了改革工作分管领导、职责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

  (二)健全完善制度,改革程序规范。制定实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普洱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规范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议事规则(试行)》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以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决策、会议、督察督办、学习调研、信息报送、协调联络、考核评价7项制度等工作规范,各专项小组、各县(区)和部门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规章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强化统筹协调,狠抓举措落地。坚持把改革与发展统筹结合起来,把改革工作与常规工作统一结合起来,把建立完善改革工作台账与推动改革责任落实有机结合起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一是统筹谋划改革任务。制定出台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年度改革要点、改革台账,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挂账问责。各专项小组、各县(区)及市直各部门通过建立对应的更加具体的改革工作台账,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明晰改革路径,明确改革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改革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二是注重改革协同配套。既重视统筹推进面上的改革工作,又注重突出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重点改革,发挥好改革突破性、先导性作用;既全盘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工作,又着力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三是强化改革督察问效。建立健全督察督办制度,在全省率先配备副处级改革督察员,整合纪检监察、两办督查室力量,切实加大督察力度,做到实时跟踪、即时督办、及时反馈,有力有序推进各项改革落地见效。市委主要领导切实担负改革督促落实责任,明确要求投入更多精力抓督察问效,整合督察力量,坚持每季度深入开展一轮督察,对改革不作为、慢作为的,该约谈的适时约谈,该问责的坚决问责,以强有力的督察形成倒逼压力、激发落实动力。在全省率先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回头看”的做法,得到省委改革办领导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四是加强改革宣传引导。在改革推进中,通过加大新闻宣传、召开动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粘贴宣传标语、深入基层群众做工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改革的氛围基本形成。改革经验做法在省委改革办《改革快报》连续刊发,《云南日报》等,刊登了普洱在全国率先推行绿色经济考评体系的做法,集中反映了普洱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亮点。

  二、取得成效

  (一)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加大简政放权,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市级政府工作部门由32个机构组成,不设部门管理机构,机构比改革前减少5个。全面推行责任清单和权利清单制度,取消或部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56项,调整322项,下放(含子项)14项,保留实施行政审批项目2176项。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推进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投资审批中介超市正式运行,全省首家金融超市挂牌运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统筹财力办大事促发展,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推进“营改增”试点,减轻企业税负2.3亿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争取到省级转贷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43.1亿元,节约利息支出1.3亿元;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发行第二期绿色经济发展基金12.5亿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累计5户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打造品牌的新平台,西盟县被列为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率先在全省开工建设那勐勐情怀小镇,8个特色小镇进入国家和省级盘子并全部启动建设。

  (二)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把扩大开放作为牵动全局的基本战略,用开放的理念办法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开明,以开放促发展。建成江城勐康国家级口岸,孟连(勐阿)边合区建设提速,孟连口岸推行实施绿色通关、预检通关、“阳光早市” “阳光急救热线” “阳光求学通道”等通关便利化措施,通关时间6:00—22:00,成为全省通关时间最长的口岸。2017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增长11.1%,孟连口岸海关征收税款9.1亿元,居全省关区第一。突出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了天士力、汇源果汁、香港新华、深圳华侨城等一批知名企业,与南方电网、华能集团、港中旅、云南城投、公投、建投、能投、文投等央企、省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19亿元,增长22.5%。大力开展“大事件营销”,发展“注意力经济”, 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三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暨第四届茶文化高峰论坛、 “绿色旅游·康体养生”主题会等活动,“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更加响亮。国际著名品牌安缦酒店落户澜沧,“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被认定为首批1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之一。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0亿元,增长60.4%,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TOP20”称号。

  (三)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坚定不移抓标准、抓品牌、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获批建设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孟连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获得有机认证企业135家、证书187张,企业数和证书数均居全省第一,获证有机企业数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普洱石斛”“墨江紫米”“景东晚熟芒果”荣获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业产业区域公共品牌称号;成功推出“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普洱茶”在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位居第一,天士力“帝泊洱”集团获第三届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以澜沧古茶为代表的一批知名茶叶品牌叫响全国。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土地确权102万亩、抵押贷款1874万元,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21亿元,居全省第二。创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举措,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探索结余指标流转交易,宁洱县在省级平台首次流转交易签约仪式上成功交易214.13亩,成交金额5356.9万元。

  (四)民主法制改革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普洱。用好地方立法权,制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建立法规草案公开制度和征求意见制度,扎实推进《普洱市古茶资源保护条例》制定工作,加大民族立法力度,立法在引领推动改革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加大对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按照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的要求,调整扩充预算审查咨询专家库,建立预算审查前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情况。出台《中共普洱市委关于推进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更加注重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更加注重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改革,扩大有序参与的途径,更加注重民族立法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立法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五)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文化宣传推介模式不断创新,文化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拓展,大型民族文化纪录片《民族团结誓言》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舞蹈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在云南大剧院成功首演,微电影《召唤》获亚洲微电影金海棠优秀摄影、新作奖,成功举办首届“普洱马拉松”赛事,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列入全省重点文产项目,普洱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体制改革总体试行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景东、景谷、镇沅三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高分通过国家验收。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市、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并完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38个,实现乡镇签约服务全覆盖;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8%的乡镇卫生院和76%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合)率分别为99.29%、96.16%和98.16%。

  (六)社会体制改革方面。不断扩大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成果,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创建1个示范县、2个民族特色乡镇、6个民族团结示范乡镇、17个民族团结示范村、10个民族特色村寨、20所民族团结进步学校。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信用指数排名居全省第一。司法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全面铺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渐完善,“平安普洱”建设扎实开展。印春荣同志荣获“八一勋章”;普洱市矿山救护队荣获“全国最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人”称号,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并在全省推广。2017年普洱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和“政法队伍执法满意率”均排名全省第一,连续3年获“全省综治维稳(平安建设)考核先进市”。

  (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大山”一起建、生态美和百姓富“两个成果”一起收。加快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经济考评,积极探索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新建成院士工作站7个、专家工作站4个、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全省首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景东县编制完成。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验收,澜沧、墨江国家森林公园获批,普洱“五湖”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荣获“2017全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优秀城市”称号。大唐汉方医药科技园、景谷多上果汁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汇源果汁、景东力奥技改等一批绿色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基地”实力增强,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4.6%。着力打造绿色家园,积极推广新能源城市公交,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八)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相继制定实施《中共普洱市委工作规则(试行)》《中共普洱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试行)》《中共普洱市委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方案》等一批政策文件。干部选拔任用举措不断创新,相继制定了《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普洱市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实施意见》《普洱市科级干部挂职管理办法》等一批政策文件,在全省率先出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选拔管理干部的意见》。“四个行动计划”“支部主题党日”等经验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

  (九)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方面。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努力构筑使领导干部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调整工作顺利完成,直接从事办案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均超过总数的50%。精减市纪委监察局参与议事协调机构从144个减少到17个。制定实施《市管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规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规定》《普洱市加强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办法》等一批政策文件,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工作扎实推进。积极稳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设立市、县(区)两级监察委,圆满完成派驻机构改革,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中国纪检监察报》、中纪委网站多次报道普洱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18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普洱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中央和省委改革步伐,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认识,紧紧围绕破解制约新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难题,推进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一是突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一批改革试点,特别是有资金、有项目等含金量高的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对标一流。加强工作调研,主动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思考、谋划、推进改革工作,力争树立一批改革典型,争当改革创新样板。

  三是强化宣传。认真总结各个领域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宣传普洱改革成效,尤其是关于基层创新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改革成果,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来源:普洱市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