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动态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最前列
——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发稿时间:2020-07-20 11:04:01   来源: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   作者:褚大军 曾繁荣 王博

  【摘要】改革是广州开发区生生不息的灵魂。30多年来,广州开发区人始终秉持敢闯无人区、敢饮头啖汤的改革担当和勇气,在富起来的征程上杀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血路。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如何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关键仍在于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将改革进行到底。本文系统总结了全区在体制机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营商环境等十个方面的改革经验,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关键一招”抓在手上、用到实处,建议从创建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实验区、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示范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广东省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等方面着手,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这里因改革而生,伴开放而长,靠创新而强,开创了土地有偿出让制度、园区服务、人才公选、外企党建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先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将改革开放之初“杀出一条血路”的雄心,化为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豪情,在政策制度创新、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改革、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等领域敢闯无人区、敢饮头啖汤,探索了鲜活经验、塑造了改革品牌、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率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率先推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创造性提出打造“11个黄埔”改革举措。深化行政区和功能区深度融合下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示范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设立广东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实现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一枚印章管审批”;优化设立全国首个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专门破解企业“落地难”的瓶颈问题;率先成立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中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局,统筹推进及监督全区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全国唯一单设区级知识产权局,专司知识产权综合改革。

  二是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深耕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综改试验区,成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集聚各类知识产权机构200余家,加速建立运转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全面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是国内知识产权要素最齐全、链条最完整的区域。“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两项知识产权指标均居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首位。2019年3月,“探索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和典型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三是率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全面建设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全力争创国家级实验区。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动工全链条8个部门38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划转由行政审批局统一实施。全国首创“区块链+AI”商事服务模式,全国首推“秒批”政务服务清单,全市首推“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率先推行涉企证照“44证合一”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天办、一键办、离岸办”。创新推出“12345审批服务体系”,通过“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等举措,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110个工作日压减至13个。建立“一张清单全覆盖”“呼叫启动便利来”“部门联动齐响应”“系统对接一平台”的高效企业筹建服务机制。获评“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第1、“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十佳经济开发区”第1、“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2019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

  四是率先推出“金镶玉”政策体系。陆续出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4个“黄金10条”和人才、知识产权2个“美玉10条”,以及“金融10条”“区块链10条”“纳米10条”“新基建10条”等专项政策。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迅速推出4个“黄金10条”产业发展政策2.0版,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率先出台“暖企8条”,推出土地资源保障“暖企6条”信任审批,制定“稳企6条”,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镶玉”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体系。推出全省首个“一门式”政策兑现窗口,建成全国首个限时办结政策兑现系统,将15个部门382项兑现事项“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平均兑现时间只用10.5个工作日,最短仅8.5个小时,相比传统政策兑现模式效率提升4倍以上。累计完成3万余宗拨付,5000多家企业受益。被评为2019年度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大案例之一、广东省政府第一批全省供借鉴的改革举措。

  五是率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打造“不收费、无费区”,停征(免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免费服务,近2年累计新增减税270多亿元。持续推进售电体制改革,为企业节约电费3.29亿元。试行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实行先建后验。实行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出让,对届满符合续期使用条件的,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续期。推出全国首支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区内11家民营科技企业融资3.01亿元,参与的11家民营中小企业获得300万元至4500万元不等融资款,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持续推进人才工作,率先出台落实市“广聚英才”计划的区级配套政策,全市首创“人才举荐权”。优化人才服务模式,全市首开区级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全区入选国家、省、市、区各级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已达925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六是率先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标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科学城时提出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重要指示精神,省委深改委印发《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推出创建广州科学城“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改革举措。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项工程,支持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和融通发展典型示范。出台“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统筹3个百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融资计划,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池、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健全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加快建设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服务超市、科技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截至2019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12家民营中小企业全年完成产值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12%,新增专利申请量242项,新增授权104项,均同比增长1倍,洁特生物登陆科创板。

  七是率先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广州知识城成功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中欧、中以、中英、中沙国际合作深入推进,累计引进外资企业35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70多个,经贸联系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外向型经济基地。在全国率先出台落实国发11号文、打造“7个新高地”举措,成功承办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现场会。创新提出“湾区+”战略,加快建设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出台“港澳青创10条”和“海外尖端人才8条”,高质量建成运行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香港青年人创新天地、澳门人创新创业部落等重要载体。加快对接港澳营商规则,推进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互通,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合作机制。推出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实现港澳企业商事登记“足不入境、离岸办理”。全国首创海运口岸24小时智能通关改革,探索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同船货运模式。

  八是率先推进“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推出党建引领、绩效管理、财政预算、基层赋权、三级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举措,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综合指挥平台,构建“区—街镇—村社(网格)”三级响应管理机制,试点推开“五治同创、阳光村居”社区治理创新,实现全区调度指挥上下贯通、双向联动的快速响应新机制,形成以党建为“魂”、街镇为“头脑”、村社网格为“眼耳”、区属部门为“手脚”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黄埔样板”。加快实施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创新“快拆、快批、快建”工作机制,“三旧”改造考核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市排名第1,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云埔模式”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动实践。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立垃圾分类样板小区60个,全面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广州市河(湖)长制考核、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均居第1。

  九是率先构建科技防控重大疫情新模式。以改革的思维抓防疫,依靠科技创新构筑起预防、检测、治疗三位一体防治体系。科学“防”,加速新冠疫苗研发,牵头开展被列为省科技重大专项的“疫苗开发与生产项目”。牵头开展3个针对疫情防治的科技重大专项,占全省一半。精准“检”,广东省入选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4个产品中,有3个出自广州高新区,全省公布的5家新冠肺炎检测诊断机构,广州高新区独占4家,占全省八成,担负全省70%以上的检测任务。全区新冠肺炎诊断检测试剂日产能达250万人份,占全国1/4。攻关“治”,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牵头组织区内科研力量,从新药合成研发、老药新应用、靶向药物研究、ITNK细胞治疗、致病机理研究及治疗方案优化等5个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分离出第一株在广州本地被感染病例的新冠病毒毒株。

  十是率先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党建+区块链”,建立党建服务系统,促进链上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行“党建+服务链”,深化区、镇街、社区三级党组织联动服务群众机制。通过赋予综合指挥、人事否决、用人自主、财政自主、经济社干部管理等权限,街镇高效调度驻街机构。提高“两新”组织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推动182家“五类企业”完成单独组建,打造全市唯一一家区级非公经济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党建与创新创造创业融合促进。率先全面推行镇街纪(工)委书记专职化,纪(工)委副书记作为区管正科级干部提级管理、交流任职,基层纪检监察人员实现“3+1”配备。加快文化宣传改革创新,成功打造“到黄埔去”文化宣传品牌。深化“政府+企业”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关注和肯定,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围绕招商引资、企业筹建、征地拆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区属国有企业5项重点改革创新领域,明确容错纠错具体适用情形,给锐意进取干部吃下“定心丸”。

  二、工作体会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始终把改革“关键一招”抓在手上、用到实处,才能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与发展同步,才能赢得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思想指引是根本。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面深化改革是崭新事业,必须以伟大思想为指引,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从全区近年来的改革实践和所取得的成绩看,只有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历次会议精神,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才能始终坚定改革的信心不动摇,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才能推动改革发展无往而不胜。

  二是领导重视是关键。“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我们深切感受到,改革千难万难,“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难。近年来,区委、党工委和全区上下始终保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昂扬斗志,把改革“关键一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武器,先后召开12次深改委(组)会议,专题召开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审议改革文件近30份。每当改革纵深推进或者遇到难啃的骨头,区委、党工委“一把手”总是敢担当敢作为,敢接“烫手山芋”,充分发挥了“头雁”作用,带领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干在了实处、走在了前列。

  三是用好平台是基础。平台成就伟业。改革是广州开发区人生生不息的基因和代代相传的灵魂。这里处处洋溢着改革的气息,时时奔涌着改革的激情,每天都在上演“改革故事”。省委、市委也高度关注广州开发区的改革实践,赋予为全省摸索经验、探索新路的时代使命。我们依托这个平台,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争取省委改革办将我区列为基层改革观察哨和联系点,推动省委深改委批准我区建设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广州科学城“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争取省委深改委赋予32项省级管理权限和支持政策,为全区改革发展赢得先机。

  四是健全机制是前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必须建立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运行机制。我们推动出台《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工作制度,健全区委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区委改革办与区政研室深度融合、实体运作,改革工作实现有人抓、有事抓。推动区委、党工委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全区上下谋改革、抓改革、促改革的氛围更加浓厚。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推动各项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意见》,为敢担当敢作为的干部撑起“保护伞”。

  五是重点突破是动力。抓住关键环节,则落一子而满盘活。近年来,我们通过抓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作为重点突破方向,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重磅推出“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案例,作为广东唯一代表入围“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政策兑现、知识产权证券化、“秒批”等3项改革举措在全省推广,“黄埔营商”成为闪耀全国的靓丽名片和金字招牌,牵引和带动区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综合改革、“三旧”改造等重点领域改革,黄埔改革呈现全域推进、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三、未来工作设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始终保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担当,紧紧围绕打造“四个区”,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以赴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一是加快创建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实验区。加快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加快国家实验区申报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落实和提升“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等行政审批改革品牌。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持续推动海关改革,提出一批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探索推动港澳商品进口环节流程简化,扩大跨境电商监管制度改革。改善缴纳税费环境,推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试点,拓展多元化办税渠道,所有税费种类申报100%“网上办”。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持开展粤港澳知识产权金融、保险、交易、贸易活动,建立粤港澳知识产权国际协作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创新公平竞争审查方式,推广第三方评估机制,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试点。

  二是加快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示范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行政区和功能区深度融合,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平安建设协调机制,组织实施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加快构建社会基层治理格局,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示范区。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争创“三旧”改造改革创新国家级试点。推动信用经济创新,创建国家级信用经济试验区。

  三是加快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培育工程,选定100家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一大批走在全国前列的民营及中小企业品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速推动风投创投机构集聚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型民营及中小企业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完善“金融超市”功能,全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强与沪深港新交易所对接合作,推动区内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支持广东股交中心创设“科技创新专板”。实打实为民营企业服务。探索信息化筹建服务,推进“企业筹建APP”建设。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建设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示范园区。

  四是加快创建广东省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打造国家一流的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研发引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和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装置,建设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安全军民融合基地,建设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建设国内顶尖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人才队伍。打造全球顶尖的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集聚高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学检验、医疗器械、再生医学等细分领域,积极争创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中心,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部门合作长效机制,加强生物安全治理国际合作,建设全球生物安全运筹中心和总部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中心。

  (作者褚大军系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曾繁荣系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改革协调处处长,王博系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改革协调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