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秦国文

人物专栏

群众要有获得感 干部就当有负重感

发稿时间:2017-02-14 10:32:02   来源:中国改革网   作者:秦国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联系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另一头必然是广大干部的负重感。

  负重是一种常态,人生本就在负重中前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群人都在背负着长长的十字架前行,其中一个人为了省力,不断地砍断十字架,但在最后遇到沟壑的时候,别人都用十字架搭成桥梁,跨越险阻继续前行,而那个“聪明”人,却因为剩下的十字架太短了,只能停在原地,追悔莫急。可见,人在丢掉肩上负重时,也往往丢掉了立足本钱。当前的改革,就是我们每一位干部应当扛起的负重,它砍不得,减不得,更丢不得。现实中,有的干部可能对这种负重没有思想准备,对任务倒排、进度报表等事项心生厌烦,对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等过程浅尝辄止,对第三方评估、督办督察等环节不以为然。殊不知,这正是不能减省的负重,是方案含金量、群众获得感的基石。在改革面临的硬骨头、险滩、深水区前,我们无法回避真抓实改、较真碰硬的负重,幻想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必然会留下“十字架太短”的遗憾。

  负重是一种责任,担当者总是自加压力。“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习总书记今年1月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指出:党看干部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我们不难论证这样一个模型,如果工作效果用函数表示,那么责任、能力就是其主要的两个变量,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力将趋近于常量,这个时候最大的变量则为责任,也即主要是责任决定效果。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徐守盛书记在2014年2月省委全会上庄严承诺:湖南,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兑现这一承诺,不是照套政策、照搬经验的应付交差,更不是裹足不前、推诿扯皮的敷衍塞责,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研透湖南实情,聚焦科学发展,大胆探索实践,做到目标有所指、改革有所向,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不是一般的负重,挑肥拣瘦不行、拈轻怕重更不行,唯有主动担责、自加压力,才能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让改革释放更多红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负重是一种境界,坚毅笃行方能实现超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弱者把压力当成压顶石,不堪重负,强者把压力变成垫脚石,拾梯而上。负重是过程,而不是目的,负重感最终需要转换为获得感,但获得感总不会那样轻易而来。改革是一场攻坚战,“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交替出现,“正面阻击、侧面夹击”时有干扰。力拔千钧,需要突出重点、找准焦距、击中要害;实现超越,需要咬定目标、卧薪尝胆、坚毅笃行。负重感转换为获得感的关键节点在于“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负重感转换为获得感的关键要素在于信念和意志。如果我们把百姓福祉记在心中,把发展重任扛在肩上,勤勉敬业,钻坚研微,“最先一公里”就一定能跑出“含金量”;如果我们能咬定青山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懈怠,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最后一公里”就一定能跑出“获得感”。

  “惟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让干部负重前行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自觉,把负重感转为传动力,化为执行力,我们就能把一张张改革效果图变成实景图,就能把干部的负重感变成老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人物介绍

  秦国文,男,汉族,1967年7月出生,江西南昌人,198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6月参加工作,湖南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研究员职称。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持的课题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参与课题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