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长江经济带蓄势待发 交通先行

发稿时间:2014-05-09 00:00: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杨烨 方烨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目前已经进入讨论阶段,年内有望出台。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2年长江经济带将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其中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率先建成。这一运输体系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以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为支撑,在保证长江干线航道畅通高效的同时,全面建成沿江高速铁路和国家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骨架。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李克强指出,长江货运量已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但还有很大潜力。要更加注重发挥水运成本低、能耗少的竞争优势,加强航道疏浚治理,提高通航标准,推广标准化船型,增强长江运能。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使长江这一大动脉更有力地辐射和带动广阔腹地发展。

  根据《指导意见》,建成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首要工作是提升长江的黄金水道功能。数据显示,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其流域提供了中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2013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19.2亿吨,连续9年排世界内河货运量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密西西比河和欧洲莱茵河。然而,这条黄金水道却面临着交通能力不足、网络结构不完善、综合交通枢纽落后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航运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有关部门的研究,2014年前后,长江上游过闸货运量达到1.5亿吨。但是仅仅重庆一地2015年工业总产值就将达到2万亿元,将产生1.8亿吨的水运量。

  对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的建设引人关注。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既要加快形成干支流协调的高等级航道系统,扩大三峡枢纽的航运通过能力,也要提高港口现代化水平,合理布局过江通道。其中,按照《指导意见》规划,将推进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和长江下游海港区的功能提升和资源优化,积极推进沿江专业化、规模化港区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通道,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武汉长江中游、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以及南京、芜湖、九江、岳阳、宜宾等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的联动发展。

  除了长江航运建设,快速铁路网概念也被引入长江经济带。多位交通专家表示,要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光有水路不够,还需要对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建设。可以预见,未来长江航运将更加繁忙。为此,《指导意见》提出,各规划部门要做好通道的统筹规划,要把长江航线和公路、铁路等各种交通综合考虑在内,以充分发挥长江航线的最大效益。

  据了解,国家初步计划建设自上海经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和自上海经杭州、南昌、长沙、贵阳至昆明的沪昆高速铁路,连通南北向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形成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同时,改扩建沿江大能力普通铁路,建设杭州至丽江铁路,提升既有沪昆铁路能力,形成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客货共线的普通铁路网。

  对公路网络建设的要求是“高等级、广覆盖”。《指导意见》计划以上海至成都、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昆明、杭州至瑞丽4条横贯东西和15条连接南北的国家高速公路为重点,建成连通重点经济区、中心城市、主要港口和重要边境口岸的高速公路网络。大力提高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5%以上。

  民航方面,《指导意见》主要强调形成一个国际航空枢纽——上海,三个区域枢纽——成都、重庆、昆明的布局;同时强调,充分发挥南京、杭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贵阳等干线机场的作用,完善航线网络,提高主要城市间航班密度,增加国家运输航线。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后,向内陆地区推进建设经济带的重要一步,其战略意义深远。”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斐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他表示,长江经济带和别的经济区域最大的不同,是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这可以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形成开放新局面。

  “现在入围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都在切分国家战略红利。但是在机遇面前,谁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尽早做好规划,谁才会抢得先机。”陈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