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发稿时间:2020-02-24 12:36:4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期嘉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韩庆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翼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欧阳康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贯彻党中央关于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要求,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给抗疫情、保运行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两手抓,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本期光明视野邀请专家为您解读。

  1.制度优势正在转化为防控疫情的强大效能

  光明智库:2月22日,21省区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增长。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疫情防控逐渐出现成效。在您看来,这些积极变化和积极成效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张翼:不管是湖北、武汉,还是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人数已经形成持续下降态势。这进一步坚定了公众信心,稳定了社会心理。在疫情高发地区湖北省和武汉市,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保障了民众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在全国,不少省区市出现了既严格防控疫情又积极开工生产的良好局面。这些积极变化和积极成效,既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成果,也为最终消除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

  欧阳康:从总体到局部、从全国到武汉,这些积极变化和积极成效鼓舞人心。我所在的疫情重镇武汉市,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摸清了疫情的总体情况,对已经感染的病人做到了比较精确的量化把握,并分四种类别采取了相应地得力措施。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积极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正在转化为防控疫情、加强公共卫生治理的强大效能。

  韩庆祥:从直观上看,“关键数字”发生了向好转化。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疑似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治愈出院人数较快增长,尤其是湖北以外省份新增病例大幅减少。放眼全国,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出来了。举目海外,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支持,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这些积极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果断决策。在具体防控工作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对湖北和武汉予以支援。

  杨宜勇: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劲的时候,就越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显著优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当前,这些积极变化说明了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2.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两手抓

  光明智库:在当前节点上,《意见》强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提出这些措施的原因是什么?

  韩庆祥:总体而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强于宏观弱于微观,紧于抓大松于抓小,重于规模力度轻于精准有效,善于纵向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管制而不擅长横向综合的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侧重事后应对疏于事前预警等。鉴于此,就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打牢支点。有针对性地强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体现了问题意识、目标导向与实事求是,力求做准做精做细做小做实。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在总结疫情防控初期的“短板”、针对当下遇到的难题提出来的,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也会为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积极作用。

  杨宜勇:强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这是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后的战略性调整。所谓科学防治就是要科学理性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防治必须有的放矢、因时因地制宜。所谓精准施策就是要找准发力点,不能枪扫一大片。重点地区要集中解决,非重点地区要分散解决,中间地带要该集中的集中、该分散的分散。所谓分区分级就是分清轻重缓急,不要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疫情高发地区高度封闭、高度管控;疫情中度地区中度封闭、中度管控;疫情轻微地区进行柔性管控。

  张翼:一年之计在于春,种植业需要尽快播种和浇灌,养殖业需要扩大再生产,这样才能保住我们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业与服务业各个环节,只有普遍因地制宜地开工生产,才能保障产业链的有效供给,降低疫情的负面影响。做好“分区分级”,还需要在开工生产的同时,继续做好防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唯有两手抓,才能稳定形势,化解疫情风险,提振全民信心,达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的良好目标。

  欧阳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让十四亿中国人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需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在继续做好抗击疫情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优化疫情防治积极局面,通畅人财物流动渠道

  光明智库:分区分级与分类指导体现了什么主旨,指向当前疫情防控中的哪些弊端与误区,将对当前的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韩庆祥:防控初期,虽然各方都在努力,但有效性不够。原因很多,主要是治理方式存在不足。针对这种情境,《意见》提出“三划分法”,指明了疫情防控策略:划分疫情风险等级;划分“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类地区;划小管控单元。针对疫情风险等级、风险地区、管控单元,采取了分类施策与分层治理、精准治理与网格化治理。应当说,分层治理、精准治理与网格化治理,是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生成、积累起来的经验,扭转了疫情局势,使疫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值得推广。

  欧阳康:在疫情汹涌而来之际,我们基本上是以省份为单位采取统一部署,但实际上,由于各省份与湖北尤其武汉的地缘关系和经济社会联系的差异很大,不同省份的疫情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异,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也会有很大不同。以越小的管控单元划分疫情风险等级,越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合理举措。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管控单元采取或创造相应的封闭式、半封闭式疫情防控方式,确保经济社会的发展。

  杨宜勇:保持社会活力,必须有效处理好生命健康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严防疫情扩大和蔓延,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目前在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前提下,一些疫情较轻的地区不能继续搞层层加码,要主动适应当地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提高本地疫情防控的针对性、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贯彻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和属地防控。

  张翼:一般而言,重大传染疫情防控会经历不同阶段。同一地区在其不同阶段,或者不同地区在其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目前阶段中,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划小管控单元,更有利于集中优势医疗资源以达到精准施策的目标。

  只有认识到疫情变化的积极局面,各地才能在当前阶段适时制定正确的防控办法,重点发力,既提高依法治疫能力,减少管控矛盾,又因地制宜地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意见》的适时出台,有助于低风险地区解除那种村村封路、家家闭户的状况,优化疫情防治的积极局面,通畅人、财、物的流动渠道。

  4.及时实行动态调整,把准脉开好方见疗效

  光明智库:《意见》专门强调,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动态调整”辖区内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县(市、区、旗)名单。这一要求有什么具体含义,在贯彻落实中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杨宜勇: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决策链条长、自然惯性也大。现在政策有调整,有些地方可能还是继续照本宣科。因此,“动态调整”很有必要。而动态调整要每日一算,坚持实事求是和用数据说话。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各地的疫情应急响应级别都是就高不就低。在事态严峻的时候高度重视是对的,现在情况稳定了,按照科学的标准,该及时下调的就要及时下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统筹当地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关系。当前的迫切任务就是稳就业、稳企业,必须抓紧出台扶持企业政策,让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欧阳康:随着技术更加成熟,经验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多样,药物更加有效等,各个地方的疫情风险等级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需要及时地加以动态调整。从战略决策的角度,“及时分地区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疫情应急响应级别的判断是全部问题的重要前提,既应积极,也要慎重,这给我们各地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不断改进的空间。

  韩庆祥:这一要求具有三层含义:一是实事求是确定风险级别,这是前提;二是与时俱进地调整应急响应级别,这是基础;三是逐渐由“战时”状态恢复到“经常”状态,恢复常态,这是关键。

  在贯彻落实上述要求时,应特别注意三点:第一,实事求是,实行分层治理或差异化治理,把问题摸透,把数据搞准,把措施搞实,把责任搞清,防止“一刀切”。第二,与时俱进,密切追踪疫情变化,及时实行动态调整,把准脉才能开好方,才能见疗效。第三,机智灵活,敢于担当。

  张翼:在贯彻落实中,各地要正确认识本地疫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动态区别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地区,分类施策。比如,对于高风险地区,应单元化、网格化,缩小高风险地区的管控范围,集中力量解决好疫情防范与治疗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战略上重视疫情,在战术上灵活治理疫情,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5.强化历史和灾难记忆,补齐短板提升治疫能力

  光明智库:您认为在巩固防控成效基础上,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地方政府应该如何更好精准施策、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杨宜勇:改善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永远在路上。面对疫情好转局面,特别是一些低度风险和中度风险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迫在眉睫。《意见》要求的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利于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既要不误农时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又要缓解企业的难处。此外,各地要抓紧出台科学分类、切合实际的复工复产防疫指南。

  张翼:在巩固防控成效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提升依法治疫能力,防止过度作为,更要防止违法作为。第二,尽快疏通用工地和劳务输出地之间的信息供给渠道,通过创新的防疫机制疏通保障农民工的交通问题,满足劳务供给和用工招聘双方的需求。第三,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模式,定向发力,精准对接,支持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通过市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第四,通过网上招聘的方式,逐步疏通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择业渠道,解决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欧阳康: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公共卫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所构成的挑战,需要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自觉注入相应的内容,并以此做出更多的谋划,提升我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韩庆祥:要坚持人民至上,拿出切实有效的精准细致的措施和办法来。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运用辩证思维,既要抓重点带一般,又要兼顾矛盾双方,把握好分寸和尺度。

  只有善于反思,才能有效增强我们对灾难的历史记忆,通过反思,改进工作,更好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彰显制度优势。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焦德武、蒋正翔、张春雷、张梦泽、李婷、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