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文章

金融强国 教育为本

发稿时间:2017-07-14 12:22:44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张红力

  本文结合金融发展、人才需求和教育理念,对金融普及教育提出建议。认为在全球经济动荡的新格局下,金融教育须因时而变,金融人才首先要对“总体国家安全”有担当,同时金融教育也需要着力培养新型业务领域的人才。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金融教育是充分发挥金融安全效应、最大化国家利益、力促人口安全的关键基石。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国金融学院为中国经济建设和金融市场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些金融人才不仅构成了中国金融行业的主心骨,也铸就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铁脊梁。在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金融是实现国家利益的中坚力量,金融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阵地,普及金融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意义更为重大,也对金融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金融发展、人才需求和教育理念,笔者在此提出以下观点,希望对普及和发展金融教育有所帮助,对提升中国金融核心竞争力有所助益。

  “金融+”引领未来发展,

  金融教育也须因时而变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金融教育要往何处去,金融人才该如何培养,这首先取决于将来是怎样。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从业者,笔者深切感受到,立足中国、放眼全球,金融行业正在经历“千百年未有之变局”。从短期看,美国加息进程提速,英国脱欧风波不断,欧洲民粹暗潮涌动,中国股市起伏跌宕,我们正在经历一段风高浪急、暗礁林立的“大动荡”时期。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危机影响深远,金融创新深度蜕变,金融生态持续演化,金融边界不断拓展,我们正在悄然进入一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金融+”时代。这也是金融自身外延扩大、创新发展的过程。在金融手段越发得到重视、金融作用越发得到凸显的现在和将来,“金融+”代表的新金融生态已经悄然形成。

  放眼世界,“金融+”是各国应对全球竞争“新格局”的必备利器。在文明的冲突和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全球化始终仍是趋势所向,各个经济体之间跨境金融的互动也愈发频繁;另一方面,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目标不一、合作需求不同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黑天鹅事件频出,主权博弈日趋复杂且贸易保护升温,地缘政治也更加动荡不安。在此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从高政治领域向低政治领域重心转移,金融业成为竞争与合作的主要交集,发挥着扩大共赢局面和保障本国利益的双重作用。

  “金融+”也是中国引领型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引擎之一。中国的将来是金融引领社会发展的将来,是金融支撑民族复兴的将来,是金融创造人民幸福的将来,是金融维护国家利益的将来,是金融保障国家安全的将来,是金融实现自我升华的将来。金融的将来决定了人才的将来和教育的将来。在“金融+”的大时代,我们需要的金融人才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不是更泛,而是更精。因此,普及和发展金融教育,培养和壮大专才型金融人才队伍,将成为当代金融教育者和从业者的重大使命。“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时代在变,金融在变,金融教育也要变。中国的金融教育将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创新发展,为中国金融输送决胜将来的中坚力量。

  国家利益是最现实的普世价值,

  金融人才首先要是国家栋梁

  金融具有调节利益的天然属性,而国家利益是当今国际社会最现实的普世价值,让一个心无社稷的人进入金融行业,无疑是于国无利的,如果他是天才,那更是危险和灾难。“金融+”的大时代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对抗激烈、国家利益博弈复杂的动荡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并不平坦,修昔底德陷阱、西方民主化陷阱和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共同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此背景下,金融人才首先要是国家栋梁之才,要对“中国梦”有认同,要对“核心价值”有理解,要对“总体国家安全”有担当,唯有一身正气、胸怀国家,才能在充斥着诱惑与陷阱的金融市场守正自清,才能对中国金融稳健发展有所贡献,才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未来的金融人才,德行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是第一位的。

  中国金融从业者责任意识的养成,不仅要通过失职追责等惩戒手段,更要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来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责任意识的自觉养成。要发挥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协会的培训教育作用,积极开展金融从业人员责任教育,在金融从业人员中开展以中国金融“走出去”等符合国家战略、关系国家形象、并与现实“中国梦”等主题相关的普及教育活动,并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和影视作品、行业活动等多种媒体渠道拓宽责任意识宣传途径。对于国有大行而言,要充分发挥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树立用于承担国家战略、推动中国金融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意识。在金融实践的过程中引导金融从业者自觉提高为中国金融治理贡献积极力量的责任意识。

  同时,金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有人认为金融是“无色”的专业,但实际上,参与和执行金融创新、进行业务操作的根本主体都是人,因此金融不会有“绝对无偏”的利益取向和“完全无色”的行为结果。而其实金融一直是有价值取向的,正因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国外一些机构才总是刻意淡化“金融的价值观”。对此,中国金融教育需要保持警醒,金融教育必须重视对金融人才价值取向的正向引导,帮助金融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使其在金融工作中深刻思考并践行符合中国利益的价值观,真正将自身命运和职业生涯附加于国家崛起之中。

  金融始终是个技术活,

  金融教育需要着重培养专业精神

  “金融+”的大时代,金融显然不仅仅是个技术活,需要“德育”为先。但也必须强调金融始终还是个技术活,而且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让一个空有报国激情而无必备专业素养的人进入金融行业也是不负责任的。实际上中国金融发展到今天,金融创新和对外开放步伐绝对不能超前于金融行业现实的专业能力范围,否则就容易发生金融危机。众所周知,2015年期间中国资本市场震荡剧烈,并在全球市场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冲击,甚至引发了部分市场人士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股市动荡暴露了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者对创新金融工具、复杂金融手段缺乏专业理解与理性使用的问题。

  201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了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在此背景下金融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这意味着从国家层面看金融安全、从金融层面看国家安全都已是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大的经济波动往往由金融问题引发,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无一不提醒我们,对金融风险不能不未雨绸缪,对维护金融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从根本上来讲,金融危机是金融行业过度发展与经济机构失衡共同引致的危机。为应对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的国策,要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在推动结构转型方面发挥好集货币流、信息流、数据流、人才流和实物流于一体的行业优势。实际上,这对金融行业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金融业稳妥发展资本市场资,平衡好“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市场结构,创新“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供给模式,推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深度产业融合;在扩大开放方面,要积极完善“对外开放+中概回归”的互联互通基础格局。另外,在金融科技大发展的时代,金融业必须加快科学技术运用的同时审慎发展普惠金融,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和小微金融等。

  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行业的崛起和金融企业的强大,都离不开金融业市场敬畏心理和金融专业精神的塑造,更离不开高素质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金融人才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以院校为培养主体,同时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一方面要以价值观教育为基本,引导所有涉及金融市场的专业人才了解、学习、认同和践行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利益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具体而言,金融教育需要着重培养以下几种专业人才:

  一是新型业务领域的人才。随着金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投资银行、财富管理、金融交易、私人银行、资产托管、贵金属等新型业务成为了金融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这些新型业务往往涵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和衍生品等多个金融市场,涉及风险-收益组合各异的一系列金融工具,进入门槛较高,金融机构在这些领域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人才缺口较大。

  二是金融业务产品定价的人才。最近两年,利率市场化将最终完成,金融产品服务市场化定价体系也将全面建立。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在产品定价中既要体现客户综合贡献与风险补偿的原则,又须充分考虑到行业竞争和客户敏感度等因素,最终实现成本和收益、价格和市场占有率之间的平衡。特别是作为市场引领者的大型金融机构,定价能力不仅决定了本机构的盈利,还会对金融秩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未来对金融产品定价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三是国际谈判和法律事务专家。在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具备金融知识基础、出色外语应用能力、通晓国际谈判规则、具有丰富金融谈判经验的人才,以及熟悉国内外法律环境、法律法规及司法诉讼程序,通晓国际合同、协议文本的法律专业人才明显不足,这对拓展境外客户群和市场、建立和巩固境外客户关系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四是信息科技人才。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金融机构需要从发展规划、体系架构、政策制度、业务流程、备机具研发等各个环节全面推动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加大信息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壮大与金融创新相适应的IT管理、开发、测试、运行等专业队伍,实现信息科技在金融创新中由技术支持保障向支撑与引领金融创新转型、由满足产品创新需求向整合和引导产品创新需求的转变。

  五是数据挖掘和处理人才。专业的数据挖掘和处理人才一方面要能够利用金融机构的网点、自助银行、ATM、POS、PC和手机终端等各种渠道,有效识别、获取和归集信息,并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提炼信息价值,以信息为纽带聚合业务、产品、服务、资源、体制、机制,实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六是流程管理人才。金融机构的流程管理涉及了从总部到网点、从前台到中后台的各个领域,关系着风险控制、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和客户体验改进等多个方面,是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核心。当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流程优化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也使得金融机构对熟悉客户需求、了解金融机构组织运作的流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金融是引领时代变革的关键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时代蓝海,同样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彩舞台。“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德才兼备、术业专攻的金融人才储备。普及和发展金融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培养优秀的年青金融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工商银行作为大型的金融机构,有责任、也有意愿在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院校的合作,在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顺应“金融+”时代要求,普及优质金融教育,培养金融人才专业素养,把握潜在发展机遇,为中国金融教育的未来,贡献我们的一己之力。

  文/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行长张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