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

打造“三心四链” 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

发稿时间:2016-11-25 10:58:1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汉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我们要把握经济新常态的本质特征,顺应产业演变历史规律,加快建设“三个中心”,完善“四个链条”,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动我国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达到17.6%。

  但仍需要看到,我国产业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从全球价值链看,我国制造业大都从事以加工组装和贴牌生产为主的低端环节,产出效率不高。从制造技术水平看,我国重要行业核心部件和高端精密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如,我国高端芯片80%依靠进口;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全部发动机均靠进口。从质量品牌看,我国工业制成品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三低”产品居多,中高端产品和自主品牌少。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逐步丧失,正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为加快推进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指明了方向。

  (二)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要求既要沿微笑曲线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加强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品牌,又要提高底部制造水平,发展智能制造、精细制造、绿色制造、柔性制造等高端制造。为此,需要打造“三个中心”。

  一是积极打造高水平世界制造中心。目前我国制造业虽然体系完善、产能庞大,但是整体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要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格局,就要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若干重点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先进成熟制造技术,增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能力,提高制造业高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度,打造高质量的世界制造中心,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二是积极打造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核心动力。要牢牢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重大突破的历史机遇,以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主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任务部署落实为切入点,依托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创新强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三是积极打造世界营销网络中心。要发挥我国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的优势,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谋划建设若干全球商品和服务营销总部以及一批国际化消费城市,并依托国际性展会和众多知名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营销同步发力,构建全球供应链分工格局。

  (三)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要求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四链”有效衔接、耦合共振,朝着一个方向协同发力。

  一是提升产业链。针对我国产业大都处于加工组装和贴牌生产等低端环节的现状,加快完善产业链,补齐研发设计、高端制造、质量品牌等环节的短板,着力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大力发展符合消费升级的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向价值链中高端环节攀升。

  二是完善创新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解决创新项目和产业需求脱节问题,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拉动科技创新的正反馈效应。当前,特别要针对我国在创新链条中存在的“肠梗塞”现象,支持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和专业化公共中试平台,在应用研究、中试、商品化3个环节构建起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机制,推动形成创新主体有效参与、创新活动无缝衔接、创新功能配置完整的链状结构。

  三是优化资金链。要围绕创新链不同区段和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薄弱环节,完善资金链配置,优化资金供给格局。

  四是壮大服务链。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但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亟待加快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构建研发设计、商务咨询、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服务链,完善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提供全产业链、全周期的增值服务。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