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

张 毅:城市休闲服务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发稿时间:2011-08-26 00:00:00   来源:光明日报  

    在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中,以旅游、文化、体育和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服务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一方面,社会经济繁荣、民主意识增强,引致大众休闲需求多样化,以及大众对休闲权利的觉醒;另一方面,刺激休闲消费有助于城市转变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拉动内需,有助于城市通过发展休闲服务业来优化产业结构、丰富城市功能和增强城市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根据自身的条件、特色来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城市休闲服务业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以旅游为代表的休闲服务业正处于兴起阶段,而欧美城市的休闲服务业已非常成熟。基于实践基础和国情政策的差异,各国城市选择了不同的休闲服务业发展模式,其成功经验有相似之处。

    例如,同为资源型城市,加拿大的“镍都”萨德伯里和中国的煤城焦作,都在资源枯竭之前就将治理环境和发展旅游相结合,并注重通过发展旅游业来营销城市新形象。首先,发展旅游没有增加治理环境的额外成本,反而有利于吸引投资和增加收益。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是评价城市投资环境的基本指标,也是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提。治理环境和发展旅游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日常环境维护的资金问题,弥补城市在社会保障、生态、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欠账,还有利于城市上报项目和申请国家资金支持,吸引私营企业投资,建设工业遗产旅游地,或是集观光游览、康体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众旅游中心。其次,城市可以借助外地游客的口碑效应来营销新的城市形象,扭转人们对资源型城市的负面印象。萨德伯里曾被贬为荒凉的“月球景观城”,焦作曾被视为典型的“煤黑子城”,但今天二者却作为成功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前者成为“充满创造性、爱好探究事物、富有挑战性”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后者被世界旅游评估中心授予“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称号,并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再者,同为奥运主办城市,澳大利亚的悉尼和中国的北京不仅借重大国际赛事之良机,改造城市环境,增强休闲供给能力,而且将城市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升级,并在奥运之后根据城市发展战略调整休闲服务业发展模式。例如,悉尼从2005年开始实施《水上休闲设施发展战略》,注重社区居民休闲权利的普惠性和普适性,而北京在2010年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世界城市目标,并指出要加大发展文化产业的力度。其借鉴意义在于:城市在承办国际节事活动前后,要适时调整休闲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形成文、体、娱、游四大核心产业的整合效应。也就是说,筹办之初,城市要将其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积极推进文、体、娱、游四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大财税支持、完善投融资体系;在活动期间,城市要“借势造势”,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积极营销城市的旅游、文化、体育和娱乐产品;在活动结束之后,城市要继续加强文化、体育、娱乐等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强化城市品牌形象。城市品牌营销是长期的工程,需要通过定期的节事活动、密切的经济联系、频繁的文化交流来增强营销效果。城市承办节事活动时,要追求适度的规模,更要重视活动的质量和恒久。只有通过长期提供优质高效的交通、金融、信息等配套服务,形成文、体、娱、游四大核心产业的整合效应,城市才能充分利用节事活动,有效提升自身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作为宜居城市的代表,瑞士的苏黎世和中国的杭州也有很多共通的经验值得借鉴。二者都具备了优质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文化氛围和服务功能,尽管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导向存有明显差异(前者着力打造“金融之都”,后者大力发展“旅游名城”),却都非常重视提升城市的大众休闲品质,积极推动文化、体育、娱乐和旅游行业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资金、人才、环境等软实力的竞争,城市功能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宜居不仅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也是城市吸引人才和资金、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目前,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有能力建设宜居城市的是大中型城市;从生态环境质量来看,有条件建设宜居城市的是旅游城市。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休闲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休闲服务业模式总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虽然休闲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成因与规律,但是由于休闲服务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维系统存在高度相关性,它必然要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城市管理者必须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选择正确的休闲服务业发展模式,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推动旅游、文化、体育和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城市、后汽车时代城市、边缘化城市和绿色生态城市,这意味着未来城市休闲服务业发展将走向虚拟化、边缘化、低碳化、生态化。在虚拟化方面,休闲服务企业不仅要在实体空间满足市民读书看报、运动健身、欣赏文艺表演、户外郊游等多样化需要,还要在虚拟空间积极开发智能化、人性化的休闲产品;在边缘化方面,休闲服务供给的空间格局会发生改变,商业化休闲设施和旅游景点会逐步向城郊转移,休闲房地产随之兴起繁荣;在低碳化方面,各种休闲服务业态要以节能减排为己任,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在生态化方面,休闲服务行业发展要与绿色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相协调,提倡产业技术绿色化,树立绿色企业形象;而且,休闲服务业发展要满足居民亲近自然、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让居民在参与文、体、娱、游等休闲活动的过程中,促进身体健康、保持思想积极向上和闲适从容的心境。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