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区

以精准扶贫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发稿时间:2017-02-10 10:23:23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汪三贵

  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印发,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主线,意在通过全方位的改革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改革的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服务性需求,满足对青山绿水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

  产业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着眼现实,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贫困地区地理条件差异大,资源类型丰富,小规模的特色产品较多,适合发展区域性的特色产业。二是由于工业生产不发达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贫困地区总体上污染程度较低,具有发展绿色和有机生产的巨大潜力。三是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不少地区生态环境好,绿水青山多,具有发展休闲、养生和观光的良好条件。四是城镇化的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和高品质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休闲旅游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这是贫困地区发展高质量特色产业的市场基础。

  从我国当前的农业供给侧看,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生产技术水平总体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缺乏对小规模特色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也缺乏有效的技术服务体系,从而导致生产能力和技术标准难以提升。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根据资源条件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能力。贫困地区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过于分散,生产规模小,难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形成适度的市场规模。三是市场能力低。贫困农户缺乏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把握能力,产品没有品牌,尽管绿色无污染,但消费者的认可度低,导致附加价值低。四是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高品质农产品生产的需要,也难以抵御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

  做好产业精准扶贫并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大贫困地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首先是完善产业规划和布局,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产品,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是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型市场主体,让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要在硬件和软件上齐发力,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创新互联网扶贫模式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把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激发出来,风险和成本减低下去,使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能更多惠及贫困家庭,保证脱贫攻坚战任务顺利完成。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