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文章

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发稿时间:2017-03-03 10:52: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只要意识到改革有阵痛、不改革就是长痛,从而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既要推出改革方案、更要追求改革效果,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最有生机的改革时代,让全体国人拥有高质量的尊严。

  相约春天,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正式开启。在昨天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表示,今年2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2次会议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是一般的位置,而是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王国庆特地援引中央深改组会议关于改革的论断,大有深意存焉。重申改革,传递了强大的改革决心,更释放出中国改革不仅不会止步,而且必将纵深推进的鲜明信号。改革早已达成全民共识,当前我们所说的改革,更完整的表达是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意味着改革不会局限于某一领域,更不会停留于特定时间点,而是全方位、深层次地持续推进。

  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越多,正因如此,更需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按照中央深改组会议的部署,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不仅要“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短短一句话,连用5个“亲自”,可见中央推进改革矢志不移,到了必须抓落实的关键地步。

  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过去3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3年。据统计,截至去年年末,全面深化改革已完成97个重点改革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还完成194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这足以说明,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框架确立后,接下来就需要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前后接续、梯次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与每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以调整人口政策为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是由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而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两项政策具有接续性,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产物。同样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还确立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等重要决策。这种重大决策丰富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更增添了全体国民的获得感,彰显出改革的魅力之所在。

  展望未来,改革协调推进难度继续加大,改革落地生根任务愈发艰巨。但可确信,按照中央的制度设计,一方面将全力保障改革任务不断完成,“每项改革落实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另一方面则继续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我们需要抓难点、补短板,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突破推进,已经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实落地,还需改革的地方要加快设计方案。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是中央一再强调的改革立场。全国“两会”大幕拉开,代表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从简政放权到脱贫攻坚,从收入分配到环境治理,从延迟退休到房地产调控……民众关心什么,代表委员就热议什么,而代表委员通过履职与民意共振,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标注了方向。不难理解,“两会”是酝酿改革的政治殿堂,也是推动改革的国是舞台。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今年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改革是这一代人的“宿命”,只要意识到改革有阵痛、不改革就是长痛,从而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既要推出改革方案、更要追求改革效果,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最有生机的改革时代,让全体国人拥有高质量的尊严。(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