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用百姓的“获得感”提升改革的“含金量”

发稿时间:2017-09-14 13:13:18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钟婧

  【关键词】“获得感” 执政理念 党员干部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全党所有党员干部要特别重视民生问题,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而改革的关键期,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就需要党和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揪出主要矛盾,突破“中梗阻”,在保障人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从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上着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好我国的民生问题,让改革成果惠及到家家户户。这不仅要显示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含金量”,还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收获到更多的“获得感”与“辛福感”。

  提升老百姓“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导向

  首先,与“获得感”对比,“幸福感”是更趋向于人们心理的一种感受,它没有办法用实物衡量,也就是说没有确定的衡量指标;“获得感”就不一样了,它既包括人的心理层面,还包括实实在在、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层面。不仅如此,“获得感”还体现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直接与老百姓最根本的利益相联系的。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养老看病问题,以及工作房子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而恰恰就是这些民生问题,才是最能体现“获得感”的内涵。因此,“获得感”与“幸福感”虽侧重点不一样,但最终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获得更多的“获得感”。

  其次,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方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把人民装在怀里、放在心上、看在眼里,实事求是地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和需求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督促党员干部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意识,共同吟唱好这场改革的“大合唱”,让改革善做善成。尤其是要着力推进民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分配差距为重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等,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使改革红利深入到最广泛的人群之中。

  最后,“获得感”是新一轮改革的鲜明导向。这里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要明确对于老百姓“获得感”的基本立场,即公平公正,不仅在起点上要公平,条件也要保证公平,自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所得,不得无故侵犯老百姓的合法劳动成果,保障老百姓劳有所得,切实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二是树立以提高老百姓“获得感”为核心的根本目标。三是要突出实现老百姓“获得感”的途径,即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找到“拦路虎”,跨越“绊脚石”,从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着手,进而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把改革后我国在经济层面上取得的成绩,以是否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我国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增加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性。

  把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作为改革的共识和目标

  用老百姓的“获得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老百姓的“获得感”,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即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孩子的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和完善,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获得感”不仅要体现在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上,还应该反映在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上,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获得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树立一个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以此来提升人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更加注重自己在心灵和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

  用老百姓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改革任务都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自觉履行好自己职责的同时,时刻把为老百姓谋求最根本的利益放在心中,把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作为改革工作的共识和目标。从行政审批事项的成绩单中就可以看出,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老百姓的“获得感”还不明显,在这方面仍需要不断努力。比如,在社会民生领域,政府的审批项目有所减少,但幅度不大,老百姓的“获得感”不够明显;政府对于“含金量”高的一些审批项目下放的程度不明显,审批权力的规范性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尽量提高老百姓和企业对审批工作的参与度。与此同时,提升老百姓在相关工作的主体性和话语权,用提高老百姓“获得感”的方式提升改革“含金量”。

  如何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今天,我们的任何一项重大改革、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要从开始阶段起就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广大群众是否有更多“获得感”作为衡量尺度。

  第一,杜绝形式主义与弄虚作假的不良作风。这就要求我们广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获得感”其实就是一种在得失之间很明确的感觉,没有马马虎虎,没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而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与人民利益紧密相关的。因此,我国的改革方案一定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上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倾听底层劳动人民的心声,实事求是,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老百姓眼前亟待处理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第二,“获得感”的提升离不开对欲望的控制。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每个人心中始终要树立一把道德的标尺,不能逾越做人的底线,关键还是在于不能乱攀比。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大快人心,老百姓积极拥护,那些落马的“大老虎”“小苍蝇”都是在一步步与别人胡乱攀比的过程中走入歧途,无法自拔,最终自食恶果,腐败堕落。这些事实都在告诉我们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要有一颗正确的得失心和利益观,不能用别人的标准定义自己的未来,要学会珍惜,懂得感恩,控制自己的欲望。因此,要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就要摆正为官心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谁赋予。

  第三,让老百姓打从心里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国家给予的“获得感”,就必须要有制度的支撑。在所有的这些“获得感”中,只有使大多数人享受并感到自己的“获得感”不是偶发性、巧合性的,而是为制度所要求、为法律所保障的,其“获得感”才可能建立于稳定且牢靠的基础之上,这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关键要求。另外也需要良好的社会心态的养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对个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因一时的挫折而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也不能因为眼前的胜利而骄傲自大,不思进取。要在得与失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此一来,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党员干部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后,就会比较容易地收获来自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琼台师范学院社科部)

  【注: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2016年课题“自媒体时代‘互联网+’新业态下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研究——以海口大学城高校为例”(项目编号:Hn-sz2016-5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唐钧:《在参与与共享中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2期。

  ②夏中南:《“获得感”有感》,《前线》,2015年第9期。

  ③韩永旭:《提升“获得感”应虚实结合》,《通信企业管理》,2016年第3期。

  ④康来云:《获得感:人民幸福的核心坐标》,《学习论坛》,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