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妍:户籍制度改革将推进城镇化进程

发稿时间:2012-04-13 00:00:00  

  “中国未来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谈及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机会不均等、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突出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重因之一,便是户籍制度改革缓慢。

  李铁表示,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城镇化高层论坛上,尽管各方对户籍改革背后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财政体制的调整并未形成共识,但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将陆续出台一系列具体配套政策。

  而今年3月初,国家发改委决定将天津市东丽区等64个市(区)和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等369个镇列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这是发改委首次将中小城市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上述动作或能诠释出今年政府将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上的进展,对未来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带来更多的指导和依据。

  记者:我们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已分三批公布了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也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发改委正在做新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国开行也正在组建中国小城镇发展基金,这些是否说明下一步国家将会对中小城镇的发展进行规划与指导。

  李铁:积极展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是中国城镇化未来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城镇建设用地制度方面,部分试点城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解决了城镇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在城镇化规划方面,目前我们正在选择有条件的试点城市进行“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探索实验。所谓“三规合一”的“三规”是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其实还有很多其他规划,包括环境规划、生态规划、专业性规划等,但主要影响城市发展的是“三规”。这三个规划目前主要由三个部门主管,发展规划由发改委负责,空间规划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土地利用规划由国土部负责。

  在融资方面,未来的改革方向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发展,根据一些地区发展特点,适时开展不同类型的城市试点。

  记者:应该如何评价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政策难点。

  李铁:近1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从2000年的36.22%提高到2010年的49.68%,年均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由4.8亿增长到6.7亿,10年间城镇人口增长了1.9亿,平均每年约有2千万农村人口进城。这样的速度不仅快于改革开放后20年的平均增长1%的速度,也大大快于同期世界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平均速度。

  但要注意到,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34.1%,与城镇化率有16%多的差距,仍处于不完整的城镇化过程,在城市里就业的农民工未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服务。现在统计概念上的6.7亿城镇人口中包括了1.67亿在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这其中包括了3000万举家迁徙的进城人口和几千万的城市间流动人口,他们长期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处于“半市民化状态”,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记者:如何理解这种不完整的城镇化过程与户籍管理制度的关系,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对于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有何种意义。

  李铁:中国政府未来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我们的改革思路是循序渐进,首先要解决在城镇举家迁徙长期就业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其中包括农民工和城市间流动人口;其次是逐步缩小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的公共服务差别。

  “十二五”规划建议已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这表明国家正在稳妥有序地改革户籍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