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领导演讲

文章

李殿祥:滨州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经验交流

发稿时间:2020-09-28 10:12:06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20年9月18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暨市域社会治理丽水实践研讨会”在浙江省丽水市举行。本文为山东省滨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李殿祥的经验交流演讲内容。

  非常感谢研讨会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下面,我主要从滨州概况、基层探索、市域统筹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滨州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第一,滨州市的基本情况

  山东省滨州市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洲”,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94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示范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核心带,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故里。孙子智慧和黄河力量在这里交融,梦想激情与奋斗实践在这里激荡,“智者智城”的滨州正在冉冉升起。

  文化方面,滨州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受田就出生或成长在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赋予了滨州厚重的文化底蕴。

  生态方面,滨州横跨黄河两岸,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18处,全部A级旅游景区68家,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乡村旅游最佳示范城市”称号。“四环五海”综合工程建设,铸就了滨州城市生态之魂,构筑起了具有滨州特色的生态园林型城市发展格局,彰显了宜居、宜业、宜养的生态城市魅力。

  产业方面,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滨州构建起了“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培育“五大新兴产业”,拥有1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中国500强企业,14家境内外上市企业,为未来发展集聚了澎湃动力。

  区位方面,9条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互联互通,A1类大型通用机场日趋完善,济青高铁穿越而过,京沪二通道、济滨高铁、滨临高铁、环渤海高铁、滨德高铁成“米”字型交织,滨州在现有高速枢纽城市基础上,即将成为高铁交通枢纽城市。

  第二,聚焦基层探索,实施“全科大网格”,推动社会治理“五个变革”

  2019年以来,滨州市学习借鉴全国改革先进经验,以彭李街道等地率先试点,并在全市打造了以“联社区把百姓当亲人,入网格走进群众心坎里”为主要内容的“联社联亲、入网入心”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品牌,被誉为“枫桥经验”的滨州实践。“全科大网格”有效夯实了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10年以上积案全部“清零”,2019年度信访工作考核列山东省第一位,已连续26个月保持进京“零非访”;彭李派出所等3个派出所分别被命名为全国、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滨州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科大网格”社会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是绘制“一张蓝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变革。坚持高点定位,绘制施工蓝图,研究制定《滨州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实施意见》,市、县、乡均成立由党政领导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市级指导推动、县乡统筹整合、村(社区)执行落实的工作思路,推进网格化工作。市县乡均成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实体机构,设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确保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机制、有经费,实现实体化运行。制定县乡“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最大限度把社会治理职权下沉基层,全力把各类问题解决在一线。

  二是突出“一个引领”,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组织体系,目前共建立网格党组织6227个。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防止权力下放异化为职责下放。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公开招录机制,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政策。探索建立乡镇(街道)职能机构、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网格员、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逐步建立相互配合、交叉任职、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

  三是整合“一张网络”,推动社会治理资源变革。统一建立一张社会治理网络,实行资源整合“1+8+N”,即坚持1个“党建引领”,梳理整合政法、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信访维稳、社会救助等8个系统原有网格职能和其他N个单位相关工作,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社会治理机制。实行网格事务准入制度,社会治安、应急管理、公共安全、市场监管、帮扶救助等各类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事项挂单列账,对网格员排查上报有关事项,统一分口交办、部门归口办理,不得流转返回网格处置。截至目前,共划分各类网格6530个,配备网格员12521人,其中专职网格员4096人,党员网格员7747人。

  四是搭建“一个平台”,推动社会治理效能变革。打造市级信息平台,与“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政务服务 APP、在线服务平台建设等数据深度共享,开发“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平台,作为市域社会治理信息总平台,实现了信息建档、事项办理、指挥调度、考核管理等全流程信息化。打造“智慧网格”,拓展网格员移动终端系统功能,实现视频巡查、电子巡更、远程指挥,提升发现隐患、反馈问题、解决事项能力。如滨城区彭李街道针对不同人群,分别研发了网格通、物业通、居民通、督查通4个APP,分类使用、统一汇总、集中研判,有效提升了网格效能。

  五是健全“一套机制”,推动社会治理机制变革。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运行和工作经费、网格员薪酬(补贴)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共列支经费10415.18万元。建立网格员薪酬(补贴)机制,将闲置用房优先作为社区工作场所,确保留得住人、管得好事。规范网格员首问负责、主管主办、分级管理、奖惩考核、工作培训、责任追究等制度,健全完善矛盾多元化解、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建立网格事项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推动“全科大网格”规范运行。

  第三,瞄准市域统筹,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全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大变量和最强动能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在新时代重启改革活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当前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的时代主题与重要任务。

  作为全球最大原铝生产基地、全国纺织产业基地,滨州针对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发展压力大、高端产品难落地等问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实施“全生态改革创新、全领域流程革命”,强力推动产业转型、科创支撑、人才保障、营商环境变革,更以“两山论”指导改革发展,涵养出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人文生态,各领域各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速提升。

  ——政治生态真诚团结。抓改革发展主要看干部在不在状态,只有干部在状态,机遇才能抓好用好,危机才能转危为机,发展难题才能迎刃而解,谋篇布局才能落地见效。

  着眼激发斗志,我们用思想解放这个最大动能,下大气力改变某些干部存在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自甘落后、自我矮化等问题,引导广大干部识变应变、主动求变,自我革命、敢为人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启富强滨州建设。着眼改进作风,坚持“拉高标杆”,将浙江湖州、江苏泰州作为对标城市,见贤思齐、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提出“事业工程化、工程责任化、责任数字化”要求,推行专班工作模式,把具体工作落细落小。着眼强化素质,开展专业思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专”干部建设,提高干部善学、善谋、善作、善成的本领,为滨州造就一大批“李云龙式”的闯将、干将。

  从以前的“行吗”“可能吗”到后来的“必须行”“一定能”,再到现在的“滨州人行,滨州人能,滨州人成”,滨州干部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高标准、快节奏、抓具体、在状态、有韧劲”已经成为滨州干部作风的鲜明标识。短短一年多时间,滨州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追赶超越,主要指标全省排名倒数后五位提高到目前全省前五位。

  ——经济生态绿色协调。始终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放大行政体制效应,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盘活各类要素资源,达到“1+1>2”的效果。

  在资本要素方面,发起财税金融改革攻坚,金融信用生态实现激浊扬清、溯本清源。实施企业增信“3511”工程,不良贷款、不良率实现近六年首次“双降”。推行“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模式,在山东省率先开展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以“司法和解+战投引进”模式化解西王集团百亿债券风险,成为国内首例、规模最大的债权风险化解成功案例。在科教要素方面,发起科教改革和人才制度攻坚,一是启动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打造以魏桥国科研究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为支撑“五院十校N基地”产教新格局。中科院与魏桥集团校企合作、北京怀柔与山东滨州双城联动的应用型、技术型科创转化基地应运而生。二是举办首届“滨州人才节”,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去年以来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1.7万人,首次实现人才流入流出基本平衡。

  (坦白讲,滨州作为一个四线城市,财政没有多少钱直接投入到科研大项目,没有足够优势吸引专业人才。能够吸引国家级研究项目落地,成为山东省科创新高地,关键在于我们用好了市场的力量。比如魏桥国科研究院是国科大、魏桥集团、中信信托三方合作而建,是教育改革、企业变革、金融创新的产物,并以此为依托成立渤海科技大学,国科大的教授来了既能当老师,又能当研究员,还能当老板,首批报名来滨工作的就有200多名。再比如,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广大中小企业搭建了推广交易、设备共享、人力资源等平台,其建设资金就是利用滨州政府机关单位的闲置存量资产整合而来的。)

  ——社会生态活力迸发。聚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由“幸福生活”向“品质生活”攻坚奋斗。

  我们坚持财政收入主要用来保民生、保基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0%左右。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实现新的发展,突出解决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中,群众满意度达97.07%,列全省被测评城市第一位,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最好表达。

  我们坚持“滨(宾)至如归、州(周)到高效”的服务理念,出台制定惠企暖企政策体系,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颁授优秀企业家金银铜狮奖,建成企业荣誉旗帜广场,接续举办“企业家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广大企业家和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和澎湃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新登记企业1.4万户,同比增长16.35%,增幅居全省第6位;“四新”投资列全省第1位。

  ——自然生态同生并存。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依靠产业生态链、经济生态圈的高效经济生态系统,不仅能维护绿水青山,更能产生金山银山。滨州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反之滨州正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有“白云之城、绿色之都、鲜花之市、水韵之乡”的城市情景,越来越体会出“诗和远方”的生活品质。

  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湿地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大幅度改善。PM2.5改善幅度列全省第4位,空气优良天数是全省唯一增加的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提升幅度全省第1位,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

  我们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让蓝天白云、绿树花海、明湖清流永驻市民身边,一出家门就能“复得返自然”。致力打造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品质城市,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打通断头路、断头桥、断流水、断代绿,建设城市公园、口袋公园56处,新建绿道90.8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98.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25平方米,列全省第6位,两项指标均超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人文生态包容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城市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孙子文化与黄河文化在滨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文化赋能的精神和力量已镌刻到滨州人骨子里、基因中。

  滨州历史底蕴深厚、文脉源源流长,孕育诞生出著名军事家孙子及《孙子兵法》,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就的世界级文化品牌。为解决滨州存在的“爬坡过坎”畏难发愁、“改革攻坚”无勇乏力、“走在前列”自叹不如等问题,我们传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子智慧,造就了赋予时代精神的“智者智城、志在滨州”优秀文化基因,已成为最具文化自信心、最具精神支撑力、最具城市归属感的强大软实力,持续激发着滨州人民的创造伟力,扎根厚植到滨州各项事业发展之中。

  黄河穿城而过,流经滨州94公里,与城市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滨州人民走近黄河、情系黄河、热爱黄河,以保护和传承黄河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为己任,正在努力打造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黄河流域“明珠城市”。“团结、务实、开拓、拼搏”的黄河精神,凝结了滨州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黄河力量,正催生新发展、新体验、新情感、新动力。文化自信已成为滨州砥砺前行、韧劲十足的文化根脉、特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