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文章

淄博市“流动党校”进农村未来深化任务

发稿时间:2021-08-09 14:10:12  

  【编者按】:2021年7月24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中共淄博市委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新时代党建引领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淄博实践现场会”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召开。本文为淄博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主任许冰的演讲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欢迎来到美丽的淄博,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淄博党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借此机会,我汇报一下淄博“流动党校”进农村工作情况及未来深化任务。

  淄博市地处鲁中,现有2580多个行政村,约13.5万农村党员。2019年初,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淄博市启动“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对全市农村党员进行分层次、全覆盖、常态化培训,实现全市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全覆盖,初步建成全域化培训体系和常态化制度机制。截至目前,已到农村送课5000多场次,培训农村党员23万余人次,受到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普遍欢迎,省委党校和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肯定性批示,新华社高管信息、学习时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及省市电视台等报道百余次,2019年被评为淄博组织工作创新成果,2020年作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上报省委。

  一、背景缘起

  巩固党的思想阵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农村是主阵地,农村党组织是主心骨,广大农村党员是主力军。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强化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2019年4月,淄博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对全市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大规模培训。实施这项改革,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巩固党在农村思想阵地的历史使命,要求“流动党校”到农村去。我们党创立于城市、成长于农村,党领导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与农村血肉相连、密不可分。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农村根据地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土地革命更是把党和农民群众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迅速把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工业国;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索出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新路子,使中国改革率先在农村破题。对我们党来说,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农村是最重要的阵地,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是最宝贵的力量。“流动党校”进农村,就是通过讲政治、常态化、正能量的宣传教育,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拉紧党与农村党员群众的精神纽带,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

  第二,加强农村意识形态斗争的现实需要,要求“流动党校”到农村去。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但由于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分离,使得农村党员同党组织联系的密切程度有所降低,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难度加大,农村党员老化、年轻后备力量不足,加之多种势力与我们争夺思想阵地,农村意识形态问题易发多发。在新时代,强化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农村这个阵地决不能丢失;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农村党员这个主体决不能缺位;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农民群众这个重点决不能忽视,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探索和打造联系党员群众的新载体。“流动党校”进农村,就是在农村广泛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斗争,增强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农村群众的辨别力的重要载体。

  第三,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要求“流动党校”到农村去。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胜利,农村工作全面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是乡村振兴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中央部署必须学准吃透,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落地落实。乡村振兴政策解读、经验交流、方法传授,也是“流动党校”进农村的重要内容,通过党校教师讲理论、党员干部讲政策、先进典型讲经验,把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思路措施、重点任务、实践要求等,向农村党员和群众讲明白、讲清楚,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党员群众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淄博“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在淄博市委领导下进行,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市纪委监委、市直机关工委、农业农村局、市委党史研究院等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全市各区县党校、各镇办党校和各级农村党组织广泛参与。在两年多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便于操作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一,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培训思路不断完善。市委从一开始就明确,“流动党校”主要培训对象是农村普通党员,主要培训方式是到农村送课,主要目标是增强党员意识、促进乡村振兴。具体工作中经历了探索铺路、形成常态、拓展应用三个阶段:一是探索铺路。2019年4月市委常委会研究后,印发《关于在全市扎实推进“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的实施方案》,5月中旬市、区县两级党校各自选定一个村同步举办启动仪式,“流动党校”迅速在全市铺开,2020年6月克服疫情影响完成首轮全覆盖,“流动党校”工作路径初步形成。二是形成常态。2020年8月市委书记江敦涛同志在全市党校工作座谈会上对“流动党校”提出新要求,11月根据镇办党校建立的实际,制定印发《关于推动“流动党校”、镇办党校办学效率频率双提升的实施方案》,明确两者功能定位、内容对象、效率频次等,标志着“流动党校”走向制度化常态化。三是拓展运用。淄博市“流动党校”制度作为改革事项长期坚持,但授课内容必须适应形势不断调整。2021年4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市委党建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了《淄博市“流动党校”党史教育进农村活动工作方案》,4月29日在桓台县果里镇楼里村举办启动仪式,围绕党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与时俱进调整授课内容,迅速到农村宣讲,针对性时效性更突出。

  第二,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培训体系不断健全。突出市委党校和区县党校两个主体,切实做到送课上门、全面覆盖。一是明确分工,分层分类培训。市委党校负责谋划协调、安排部署、督查调度,各区县委党校负责组织、教学、宣讲,同时市委党校在全市选取30-40个村示范授课,其他村由所在区县委党校统筹负责,直接送课到村;2020年8月全市88个镇办党校挂牌成立,至此市、县、镇、村四级培训通道全部打通,“横到边、纵到底”的培训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创新方式,确保全面覆盖。结合农村党员实际,实行党员人数多的村单独授课,人数少、位置远的村合并授课,年纪偏大、行动不便的党员入户授课,流动党员录制视频网络授课等办法,确保农村党员在哪里,“流动党校”就开到哪里。三是强化督查,扎实有序推进。市委将“流动党校”进农村纳入各级党委党建工作总体安排和党建责任述职重要内容,作为党委落实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考核的重点指标,健全协调联络、调度督促、检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年中常态化调度,年底组织专项调研,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第三,注重改革的协同性,培训资源不断聚集。“流动党校”工作中,我们注重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农村党员开展培训。一是整合师资资源。以全市党校系统教师为主力,吸收11个参与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各方面先模人物、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退休老干部、基层优秀党员等参与,建立了多元化、优质化的师资库,如桓台县推广实施“头雁论坛”“五进”行动,组织部分优秀村书记现身说法,让“关键的人”走上台讲“关键事”、说“关键话”;淄川区在全区建立506人组成的村级理论宣讲员队伍,颁发3年聘书,编制2册宣讲教材,壮大了师资队伍。二是完善课程体系。2019年启动时,结合农村党员的特点和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紧密结合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工作需要,设置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农村实务三个板块270多个课程,由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点单选菜”,并结合形势任务动态调整,今年又新增180多个党史教育专题课;录制各类微党课和网络课100多讲,通过各类党员教育平台、微信矩阵、融媒体APP等在农村党员中传播。三是创新教育形式。坚持到村授课、面对面培训,用百姓话讲大道理,课前或课后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农村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依托开放式党组织生活馆、党性体检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党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桓台县创新实行“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在乡村振兴先进村建立党员实训基地,把课堂延伸到红色基地、田间地头。

  三、取得成效

  淄博市“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的成效,不仅仅体现为外在的培训次数、人数和社会关注度等,更体现为对党员思想、党组织领导、群众观念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校工作模式的深层次影响。

  第一,强化了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流动党校”进农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党纪等为主要内容,把重温入党誓词作为规定动作,坚持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相结合,教育农村党员要强化党性意识,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忧党,对农村党员思想产生了深刻触动。授课中,有的老党员行动不便,拄着双拐或者让人搀扶着,也要来听课;有的党员听完课后,给授课老师发来长长的短信,表达内心的感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淄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主动站出来,把群众护在身后,把病毒挡在身前,展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淄博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成效。

  第二,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流动党校”进农村始终把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出发点,培训前与村干部充分沟通,结合各村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等,优化授课内容和师资安排,做到一村一策、按需施教,既帮助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注重维护农村党组织的威信,受到农村党组织欢迎。培训中,各村都非常重视,下大力气组织,基本上都是全员到课;不少村主动联系淄博“流动党校”办公室,希望尽可能把他们村的课往前排。培训完后,不少村干部反映,党员听完课后思想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参加组织生活更积极了,工作也更好开展了。

  第三,实现了意识形态斗争阵地前移。“流动党校”进农村坚持要走进农村,面对面上课、心贴心交流,进村授课才能直接占领阵地,见面交流才能更好凝聚人心。工作中,由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组成的意识形态“正规军”,带着党的理论政策深入农村宣讲,把意识形态的阵地直接推到群众“家门口”,通过教育培训党员影响带动群众,发挥了“理论大篷车”和“流动宣讲站”的作用;有的村还把农村优秀青年、思想进步的群众等都组织起来,借“流动党校”培养后备力量。

  第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落实。“流动党校”进农村聚焦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安排授课内容,乡村振兴相关课程占送课总数的40%,并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立教学基地,编写《淄博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和《农业农村干部应知应会手册》,加深了党员干部对党的有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桓台县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1年以来建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498家,村集体收入十万元以上的村超30%,涌现出博山区中郝峪村、桓台县徐斜村、高青县蓑衣樊村、淄川区牛记庵村等一大批全国闻名的旅游示范村、乡村振兴先行村。

  第五,促进了淄博党校系统融合发展。“流动党校”进农村是淄博党校系统一次空前的集体行动,全市党校走出“四面墙”、开门办党校,不仅展现了淄博党校立足职能、担当作为的一面,也促进了党校工作机制变革和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工作中,全市党校围绕一个目标,建平台、建机构、建机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系统优势和整体合力得到充分发挥;党校教师授课占“流动党校”授课总数的80%以上,最忙的时候,老师们白天讲了晚上讲,有的甚至一天跨乡镇连讲四堂课,既培训了基层党员,密切了党群关系,也锻炼教育了党校教师和干部。

  四、未来深化

  “流动党校”进农村,是推动党的理论政策进基层的有力载体,是助推淄博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是构建党校开放办学体系的有益探索。今后我们将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聚焦推动乡村振兴这个主题,立足服务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这个基点,进一步提高站位标杆、把牢方向导向、提升频率效率、突出实际实效,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党校力量。

  第一,明确方向提升引领力,激发乡村振兴的思想动力。一是始终突出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牢记党校姓党、“流动党校”姓党,始终把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政治教育和党性锻炼,引导农村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始终突出助推乡村振兴这个目标。“流动党校”将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导向,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第一时间跟进宣传乡村振兴各项政策部署,及时对党员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理论辨析和思想引导,加强乡村振兴典型经验的案例教学,激发农村党员群众对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提振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始终突出加强组织建设这个重点。坚持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依托“流动党校”对农村党员每年至少轮训一次,依托镇办党校对村“两委”成员进行政治、理论和政策专题培训和心理关怀指导,积极构建“全方位基层党员教育关怀机制”,同时广泛吸收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优秀青年、思想先进的群众等听课,为农村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

  第二,拓展功能提升承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工作支撑。一是优化培训设计,更好发挥载体作用。明确“流动党校”的定位和职责,落实培训效率频率双提升的要求,注重结合形势任务、把握时间节点,及时调整有关安排,做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常态化开展,中央和省市委重要部署第一时间宣讲,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任务专项安排,切实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二是拓展内容体系,更好发挥纽带作用。发挥“流动党校”链接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际、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围绕推动乡村振兴开发系列课程,编制用好教学案例和地方特色教材,坚持按需培训,结合各镇村发展实际安排授课,推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上讲台,促进乡村振兴任务落实。三是强化督查考核,更好发挥抓手作用。把“流动党校”作为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规范化的一项有力措施,继续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党建工作总体安排,进一步明确市委党校、区县党校、镇办党校和各村级教学点的职责分工,健全教学管理、师资统筹、场所设置、经费保障等方面管理机制,开发“流动党校”信息管理平台,加强调度、督查和考核,不断提升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水平。

  第三,深化效果提升影响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一是坚持系统集成与自主创新并举,丰富品牌体系。坚持全市党校“一盘棋”“一条心”,在农村宣讲中集中打响“流动党校”品牌,同时发挥各区县党校主动性创造性,在“流动党校”模式下创新地方特色品牌,如“裕禄讲堂”、“沂源红”、“淄川情怀”红色宣讲年、“高言青语”宣讲队等活动,将“流动党校”打造为综合性品牌。二是坚持物理结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增强品牌合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形势任务需要,及时召开“流动党校”进农村工作推进会、备课会、师资培训会、业务研讨会等活动,开展市对区县、区县对镇办党校的业务指导、师资培训和监督检查,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抓好整改落实,同时及时总结经验规律,积极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全市党校融合发展。三是坚持深挖典型与广泛推介结合,扩大品牌影响。坚持典型引领,及时总结全市“流动党校”进农村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成功做法,评选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激发比学赶超热情,同时通过各类高层次媒体,大力推广推介淄博“流动党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供有益借鉴。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