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文章

美国为什么威胁退出《中导条约》

发稿时间:2018-11-12 13:54:01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窦玉根

  2018年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华达机场向媒体发表讲话,声称将退出美国与苏联签署的军控协议——《中导条约》,并指责俄罗斯违反该条约,同时剑指中国核力量。同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表示《中导条约》已经过时,批评莫斯科部署新型导弹破坏该协议,同时直指中国不受该条约制约。俄罗斯否认并谴责美国的指控,警告美方此举只会导致军备竞赛重新开始。普京表示,如果美国退出条约并在欧洲部署导弹,俄罗斯将不得不作出相应回应。

  一边美俄就退约针锋相对,另一边北约的态度耐人寻味。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一方面赞同美国对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的指控,但也表示北约不太可能在未来向欧洲部署更多核武器。他认为北约没有寻求对抗,但表示随时准备以任何形式保卫盟友安全,同时北约于10月25日举行了自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德国总理默克尔对美国的决定感到遗憾和担忧,但同时也敦促俄罗斯消除对其违反协议的怀疑。中国则表示希望美国三思而行,并严肃指出在此问题中提到中国是完全错误的。

  《中导条约》是什么

  《中导条约》全称《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条约》,由时任两国元首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于1987年12月8日在美国白宫签署。条约规定双方各自销毁并不得生产和试验基于地面发射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

  欧洲作为冷战的最前线成为美苏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主要阵地,500—5500公里的导弹射程可以覆盖整个欧洲。欧洲各国即面临苏联的核威胁而不得不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又要直面部署核武器会使核战争发生在欧洲的事实。因此极力避免陷入美苏核对抗,望通过促成双方谈判,即消除苏联对欧洲的核威胁,也阻止美国在欧洲再次部署核武器。欧洲各方提出北约双轨决策,即北约与华约相互限制中程导弹。

  介于美苏双方在欧洲剑拔弩张的核军备竞赛,各方经过艰难协商终于同意进行战略武器限制会谈。会谈开始后,里根首先提出“零零”提案,建议美苏共同撤出部署在欧洲的所有中程导弹,这种姿态在欧洲公众中广受好评。但由于苏联在导弹数量上拥有优势,只愿平等削减导弹数量,谈判陷入僵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撒切尔夫人出面斡旋,重启谈判并最终达成协议。根据《中导条约》的规定,在1991年6月1日前,美国共销毁相关武器846件,苏联则是1846件。

  在世界裁军与军控历史上,《中导条约》的签订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大大缓解美苏在冷战期间剑拔弩张的军备竞赛,减轻欧洲的备战压力,销毁大量足以给人类社会造成沉重后果的核武器。这对冷战的结束,并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促成该协议达成的最核心因素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即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政策转向和经济困境对谈判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而美国在海基和空射导弹的优势较大,在放弃陆基中程导弹的情况下仍可保持战略优势。

  矛与盾的较量

  苏联解体后,随着北约东扩,反导系统不断在毗邻俄罗斯的地区部署,俄罗斯所承受的战略压力日益增大。为摆脱困境,俄罗斯努力发展海基和空射导弹系统,近年来获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叙利亚战争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双方均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不断挑战已经束之高阁多年的《中导条约》。

  早在2007年,美国计划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针锋相对,严肃质疑美国动机,并表示不排除退出《中导条约》作为反制。美国指出俄罗斯在2008年就开始对新型导弹进行试验,并于2014年测试一种新型陆基巡航导弹。美国情报显示,俄罗斯的RS-26远程弹道导弹和9M729型巡航导弹均有能力改装为条约所禁止的中程导弹。但俄罗斯表示,美国察打一体型无人机(如“捕食者”“劫掠者”等)在作战效能和技术参数上相当于陆基巡航导弹,此举实际已违反《中导条约》。同时美国反导系统所使用的靶弹也完全可以更换核弹头,改装为中程导弹。虽然两国都没有公开宣称重启陆基中程导弹的研制,但却都在通过技术革新和战法升级提高自身的战略攻防能力,以适应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表面上看,美俄关于对方违反《中导条约》指控的关注点在彼此新式武器研发上,但实质上美俄之间在北约东扩及反导系统部署等问题的尖锐对立,以及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等方向深层战略博弈不断加剧,是造成彼此间缺乏互信和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俄罗斯逐步恢复的核能力和其在叙利亚战场的表现也足以令美国提高警惕。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中导条约》已难以满足双方对提高自身战略攻防能力的需求,双边关系也受到更深层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