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史话

上党战役:揭开解放战争的序幕

发稿时间:2019-05-20 16:11:32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丁顺发 董大强

  抗战胜利后,为保卫晋东南根据地,阻滞国民党军北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方针,于1945年9月10日至10月12日,对国民党进犯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歼灭战,共计歼敌13个师及2个挺进纵队3.5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74门,轻重机枪2000余挺,长短枪1.6万余支及大量军用物资。上党战役的胜利,正式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加强了我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实现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起了重要作用。

  正确有力战役指导。料敌于先,是军事指挥员指挥作战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深知蒋介石的和谈把戏,把“打”作为解决国内问题的工作基点,周密筹划整个战役,使得战役始终朝着于己有利的方向发展。8月26日开始,面对蒋介石集团对上党地区的入侵,中央军委先后指示晋冀鲁豫军区进行自卫反击,集中太行、太岳军区主力首先歼灭阎锡山进入长治的部队,收复上党地区,消除腹心之患。9月4日,军委又进一步指出:“在进行上党战役中,阎(锡山)如从太原、临汾、平遥等地来援,于我有利,待其进至适当地域给予歼灭,你们应有此独立机动的灵活作战准备。”刘伯承、邓小平坚决贯彻军委指示方针,研究作战部署,提出“打好上党战役,支援重庆谈判”的口号,决心集中正在整编的太行、太岳、冀南3个野战纵队及地方部队共3.1万人,并动员5万民兵配合作战,将敌消灭在长治地区。针对敌孤军深入和分散守备的特点,决定先期扫清屯留、长子、壶关等长治外围敌防御薄弱点,吸引长治守敌出援;当其惧怕被歼而据城待援时,则在运动中歼灭驰援之敌;当长治守敌求援无望、意志动摇而弃城出逃时,我则以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将其彻底消灭。

  注重对敌作战研究。刘伯承指挥作战,高度重视任务、敌情、我情、地形和时间这五件事,强调: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对敌情分析,每战前总是做到详细、精辟、透彻。攻克襄垣后,刘伯承主持起草《晋冀鲁豫军区关于上党战役中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下发部队,总结襄垣战斗中的经验教训。《指示》客观分析了晋绥军优缺点,指出晋绥军“长于防御,构筑品字形据点碉堡,控制强大的预备队,实行反突击”“配置有外围据点,形成掎角之势”。野战中,“采取三只老虎爪子的战术(正面钳制左包右抄)”,但一般不善于白刃格斗,其特点是善于守城,极不善于野战,反对莽撞、拼命地猛冲猛打,不计伤亡和效果的游击作风,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9月18日,在攻打长治外围的基础上,刘伯承又起草下发《长治作战中几个战术问题之指示》,强调“登城战斗将成为长治作战决定胜负关键”,要求登城时应利用手榴弹、炮火等掩护,同时多路发起攻击,使敌分不清主攻、助攻,而后通过城内纵深战斗将敌分区划块各个消灭。

  贯彻运动歼敌思想。高明的军事指挥员总能因敌而变、因情而变,善于从敌弱处开刀,灵活使用兵力和战法,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刘伯承针对阎军“三只老虎爪子”的战术,制定了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运动战指导思想:即以小股部队接敌,摸清敌情后佯装败退,鸣枪示警,将敌诱至我设伏地域,我以阶梯配置兵力和火力聚歼之,或者钳制“两只老虎爪子”,消灭另外“一只老虎爪子”。在消灭驰援长治的彭毓斌部时,我以冀南纵队、太岳纵队一部及地方武装力量伪装成主力猛攻长治,看住长治守敌使其不敢断然出击,再集中3个纵队主力兼程北上,与原担任白晋线监视任务的第17师合兵,预伏于屯留、虒亭地域。10月2日,先头部队与敌遭遇后,将敌诱至野战地域,围其于老爷岭、磨盘脑和关上村地区。敌发现被困后,企图依托工事和优势火力大量消耗我军,我军则采取夜攻昼守的战法,避开敌人锋芒,从敌弱处着眼,分割包围逐次缩小包围圈,并配置强大的预备队,消灭敌人的反冲击纵队,使其斗志渐失。10月5日,敌援军向北突围,我迂回部队迅速抢占制高点截敌退路,与主力合力在运动中向敌展开攻击,激战至次日敌援军大部被歼。

  放手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的支持是我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法宝,是人民战争的伟力所在。晋东南人民在此次作战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参军参战。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晋冀鲁豫军区的参军号召,太行区仅7天时间就有4.5万多名民兵和自卫队员加入正规部队,太岳区参军人数达1万多人。各县民兵也以营连为单位,迅速组织起来随军参战。二是火线支前。各县建立了前方兵站,组织支前民工救护伤员、运送武器弹药和粮草。战役中,屯留县1.8万多名妇女组成战地宣传队、护理伤员组和后勤服务组,积极活跃在战场上。后勤指挥部原计划调平顺县民兵支前1500人,而报名人数就达2743人,还有4395人参加民工运输队和担架队,平顺县成为“参战支前的模范县”。三是搞好后勤保障。后方群众积极组织兵站和运输队,赶制攻城器械、做鞋、缝洗衣服、站岗、造弹药、看护伤员和组织秋收秋耕等,1个月就造出手榴弹4万余枚、各种炮弹2600余发,攻城梯子20多架,军鞋近2万双,地方政府还把医生们组织起来,累计收治伤员2400人,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