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动态

改革动态

张红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发稿时间:2018-01-17 16:46:20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18年1月13日,中国改革(2017)年会暨深改五周年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文是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的演讲内容。

 

农业部经管司司长 张红宇 

  党的十九大报告非常重大的推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个月底,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战略又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反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的思想,集中体现了总书记讲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央经济工作提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农业强不强决定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的城市和现代化的指标,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句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集中体现了总书记的三农思想。怎么理解?怎么把握?我从三个方面展开。

  换一句话讲就是农业、农村、农民,聚焦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理解把握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全部内涵。

  按照这一种想法,我从农业角度来讲,怎么样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我们粮食总量、肉类总量和水产品总量世界第一的基础之上,使农业发展真正地实现用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用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

  2017年我们粮食保持12358亿斤的总量,肉类总量8540万吨(人均超过60公斤),水产品总量2016年6900万吨(人均50公斤)。换句话说,中国的人均粮食、肉类和水产品分别超世界平均水平100公斤、20公斤和接近30公斤。

  第一个大问题还是要聚焦,要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里,现在叫藏粮于地,过去叫藏粮于库。粮食安全是一个很大的战略。对口粮的小麦、水稻必须保证绝对的安全,尽管这一些年年年进口8千万吨以上的大豆,2200万吨左右的谷物,两者相加是一亿吨。我们粮食1万2千吨,但是真正进口的谷物和水稻只有不到一千万吨。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口粮绝对安全。如何实现口粮绝对的安全?方法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当进口,科技支撑就不多作解释了。粮食必须以我为主,以中国人的资源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产能非常重要。你可以说今天粮食不挣钱,种种蔬菜也可以,但盖房子绝不可以,产能就没了。适当进口调剂品种,棉花等资源性产品大量进口是绝对不允许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优化农业结构,实际上是延续了2015年以后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2016年强化了这个意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减乘除要一起做。针对短缺农产品的生产我们做加法。比如,我们每一年需要进口一亿吨左右的大豆,前三个季度已进口了8千万吨,换句话说,大豆对外依存度已增加了60%,我们需要做加法。与此同时,有限的资源却生产了很多我们需要不了,或者低端的粮食。比如玉米,中国一年需要3500亿斤,但我们年产4500亿吨,多了1000亿斤。怎么调节玉米的产出,这是减法。第三是乘法。农民的收入为什么不高,或者说农产品为什么低端化,主要是后续的产业链太短。如何通过延长产业链,按照实施乡村战略产业兴旺的要求融合发展,这是乘法。第四,通过减少投入,让资源环境更加美好,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是做除法。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在动能培养方面要有所作为。这些年,我们农业的传统行业继续在发展,农业的新生行业也在发展。比如我国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第一是我们的观光旅游休闲产业,2016年创造增加值5700亿元,相当于当年农业增加值6.37亿的8.9%。2016年全国GDP大约是74.41万亿元,去年大约超过80万亿元,农业占比只有8.6%,但是对于农业增加值,观光旅游休闲达到了8.9%,吸纳了21亿次的人到农村去旅游。第二是十年前没有、五年前也没有的互联网+、农产品电商,2016年营业额达到了8945亿元,去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前三季度已经超过8000亿元。第三个产业是传统产业,但它更是一个新生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2016年突破了20万亿元,相当于GDP三分之一。这个产业方兴未艾。第四是农产品生产型服务业,过去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现在越来越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我们发改委的徐(善长)司长他们搞了一个生产型服务业的文件,农业生产型农业成为越来越独立的行业。这个行业现在的产值并不高,2016年大约是2050亿元,占整个农业产值的3.5%,但极具成长性。

  最后谈谈农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在农业中怎么体现出来?答案是一控两减三基本。这些年这三句话大家耳熟能详。我们用全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世界20%以上的人口,但是背后的环境代价很大。我们从来没有讲第四句,就是我们用了世界35%以上的化肥农药。怎么办?一是控制水资源在农业中的过度使用。二是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已经实现。我们去年化肥使用量6千万吨,农药32万吨,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了。这是一个好事。三是农膜、秸秆和动物粪便大约产生了38亿吨。无害化处理这些东西会面临哪些问题?资源化、集料化是实现绿色发展最重要的选项。

  我上面讲的四个方面关键是打造现代农业,把中国由大国农业向强国农业迈进。而农民问题更多应该是聚焦收入的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民收入不断的保持增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农民收入始终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以至于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了历史最高点1:33,到了2016年的前年缩小到1:2.72,去年的数字还没出来。1:2.72当然相对于2009年是一个好看的数字,但是相对我们全面建设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和高质量的现代化强国,1:2.72还是一个不太令人乐观的数字。怎么办?第一、我们要聚焦如何通过减少农民来增加收入。1978年我们的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构成的70%,到了2016年第一产业的就业已经占整个产业的就业21.7%。与此同时,我们GDP构成里面一二三产业比重也在发生变化,1978年农业增加值达27.7%,到了2016年农业增加值下降了8.6%。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应该说农业大于二三产业,或者说增长速度更高一点。 在1978年农业生产效率和二三产业是1:7:5的关系,到了2016年是1:4.5:3.8的关系。这一组数字说明,农民生产效率在这四十年由70.5%到27%,平均每年下降一个点,但是整个劳动力在整个构成里面还是一个大数。比如,2016年整个农村劳动力大约是5亿人,外出劳动力是2.82亿人,留在农业内部的大约是2.15亿人,仍然是庞大的数字。能不能把2.15亿减少到1亿以内,我以为从时间跨度来看这个目标是没有悬念的。所以,通过减少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很重要的选项。富裕农民就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就是富裕农民是一个根本选项。

  第二个方面我们聚焦贫困问题。2012年到2017年,我国每一年减少贫困人口大约在1300万人以上。去年的贫困人口最终数字没有出来,大约已经由2016年4335万人减少到了去年年底的3000万人左右,任务仍然艰巨。到2020年如何把三千万的贫困人口、52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党的十九大报告,包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当然,党的十九大报告,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两句话,第一不能降低标准,第二也不能调高胃口。

  通过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来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脱贫的有效路径。党的政治文件里面出现小农户在历史上还是没有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普通农户高度的关注。中国至今为止还有2.6亿农户,其中2.3亿叫承包农户,还有3千万户渔民、牧民、林农。这2.6亿普通农户怎么样富起来?第一保护他们的权益。刚才徐(善长)司长讲了很多产权理论,比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普通农户的财产权益,包括发展经济都是选项。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新兴经济主体带动农民增收。农业部统计,全国去年年底有46万家家庭农场,平均规模170亩,各种各样的合作社全国有199万家,各种各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全国有38万家,其中12万家叫龙头企业,1245家叫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了伊利、蒙牛、双汇的规模。这些年,恒大搞农业、万达搞农业等,都是作为新兴农业产业主体。但是,国有资本进入农村、进入农业要有底线,不能把集体所有制改垮,不能侵犯农民利益,不能把耕地减少了。另一方面,参加了公司+农户这一种组织以后,农民确实有了获得感。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平均一个成员年增收1500元,参加产业化经营组织公司+农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500元左右,占到农民收入构成的15%左右。换句话讲,农民不参加这类组织收入水平是全国平均数,参加了或者说作为产业链条的后端,或者说公司+农户,你的收入会增加15%到20%。

  最后一个问题聚焦农村。聚焦点是什么?聚焦点是怎么样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什么叫不平衡?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所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句话叫产业兴旺,是聚焦农业问题。最后一句话叫生活富裕,是聚焦农民问题。中间三句话都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所以,第一是怎么样实现农村更美好的生态?要宜居。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掉农民,不要忽视农业。农村将来不仅仅是生产场所,更应该是生活场所。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人左右,城镇化率将达到70%,意味着还有4.5亿人生活在农村。我讲的是生活在农村而不是生产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就要求有两个核心点:第一,居住环境怎么样?好不好看是一个前提,重要的是宜不宜居。在这问题上,怎么样加强规划,怎么样把单一的城市规划变为城乡融合的规划,这是很重要的。第二,农村更重要的是保护重于建设。尤其是不要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那一套。这样的做法应该摒弃。

  与此同时,我非常赞同徐(善长)司长讲的,就是怎么样在聚焦农村的时候,实现城乡要素的融合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走了很长的弯路。前些年我们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更多是政府行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新形势要求之下,市场如何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我以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四化同步,农业应该继续向城市、工业输出富裕的劳动力,还有潜力可挖。工业城市更应该把先进的理念,包括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投入,主要是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特别是高端人才。从这角度来讲,可能我们每一年还有数以千万计农村劳动力,或者说富裕人口需要转移进城。另一个角度来讲,数以百万计新型经营主体应该进入农村,实现要素的融合发展。

  最后,如何优化政府行为我也非常赞同徐(善长)司长讲的,政府在里面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有一个核心观点,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全球经济老二?很重要的是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良好的结合。我们走了一条中间道路,这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奥秘。下一步,不管是农业、农村、农民,我们都应该把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有所划分。政府该干的事政府一定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该市场做的事一定要让市场放手去做,包括价格问题、风险防范的问题市场会处理的。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整理:《改革内参》记者孙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