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保持一颗平常心
发稿时间:2023-11-13 20:41:53 作者:史海威
人生会面临不同的际遇,最宝贵的是拥有一颗平常心。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亦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定位。不要出那种带有极端性的、情绪性的举动,病急乱投医。”面对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和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更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种从容坚定的信心。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认清了历史发展规律,把握了事物本质,就能从内心深处怀着一颗平常心,做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一路高歌猛进,但北京兵败后方寸大乱,再未能组织有力的阻击反击,数十万大军、十几年经营,转瞬间灰飞烟灭。从容出智慧,坚定显力量。“风吹浪打”“乱云飞渡”时能够“闲庭信步”、高下在心,不受外在干扰和极端情绪左右,“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理智处理应激事件,确保始终走在“人间正道”上。如此,何惧风雨来袭,哪怕惊涛骇浪!
平常心是一种着眼长远的耐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雄安新区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农村改革等多项重要工作反复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结合起来思考,我们会对“保持历史耐心”有更深刻的理解。各地各部门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要有“慢不得”的紧迫意识,还要有“急不得”的战略定力,谋定而后动,找准在国家发展大局和机遇中的比较优势,切实按规律、规则、规制办事,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跑好任期这一棒,就是为服务国家大局作出贡献。
平常心是一种干就干成的恒心。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突然出现的奇迹,更多是日积月累、日就月将的努力轨迹。所谓“大力出奇迹”,实质是滴水穿石之力、愚公移山之力、精雕细刻之力水到渠成的结果。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讲大局、不讲实际,不顾风险乱举债、盲目跟风上项目、好大喜功铺摊子,甚至于粉饰业绩、弄虚作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各地各部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克服发展焦虑、政绩冲动,切忌来回“拉抽屉”“翻烧饼”,防止把长期目标短期化、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切实找对发展路子,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定然会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平常心是一种人民至上的仁心。《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归根到底,平常心是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的仁心,这是平常心的力量来源和坚实底气所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会心平气和、勤恳务实,表现在工作中就会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制定稳妥的政策策略、坚持稳健的行动风格,做到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这种仁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时时放心不下”的进取心,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的责任心。
新形势下保持一颗平常心,根本是要解决立根和出路两个问题:立根是面对困难、挫折、逆境时站稳脚跟,不动摇、不放弃、不折腾,具有“我自岿然不动”的清醒和坚定;出路是解决发展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和制约,这个时候越要平心静气,稳稳去办,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