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彭森

文章

在庆祝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稿时间:2023-04-19 19:28:30   来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作者:彭 森

  各位改革战线上的老领导、老同事和新老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十周年,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40周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作为中国改革事业的参与者、见证者,我们欢聚一堂,畅谈自己的经历、收获和感悟。听了很受感动。受同志们启发,我也准备讲三点体会。

  一、与改革同行四十年,研究会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相伴相生,始终同呼吸共命运

  回顾研究会走过的四十年发展历程,一直站在改革的前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寻真理、勇于探索,是服务改革大局的四十年,也是砥砺奋进的四十年,更是创新发展四十年。如果按照阶段来划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83-1998)围绕国家体改委中心工作,直接站在改革开放第一线,创新探索的阶段

  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五个年头,组建中国体改研究会的工作开始启动。这一年的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简称中国体改研究会。当年的6月8日,国家体改委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各有关科研机构发出通知,中国体改研究会已经成立,印章正式启用,童大林任总干事,洪禹任秘书长。办公地址在中南海北区,即国家体改委机关内。这个阶段研究会的工作有三个特点:

  第一,研究会在组织形式上是从事独立研究工作的事业单位,但实质是国家体改委直属的一个部门。成立之初,研究会的总干事、干事和领导机构都是由国家体改委党组直接任命和管理,总干事也是由国家体改委党组成员兼任。在工作上,研究会和国家体改委理论研究组融合一体。理论研究组既是体改委的工作机构,又是研究会的办事机构。当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研讨会、座谈会、课题研究以及出国(出境)考察、接待国外(境外)来访团组等活动,凡是不便以国家体改委出面组织的,都以中国体改研究会名义举办,而这些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又是体改委领导和有关司局的同志分别承担。在那些岁月里,研究会根据中央决策部署,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重大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建言献策,当参谋,做助手,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第二,研究会直接站在改革理论探索的最前沿。中国体改研究会成立的第一个年份,各项工作迅速开展。组织了第一个国外考察团组——访日考察团,开启了国际交流、体制比较的先河;出版了第一个内部刊物《经济体制改革参考资料》,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体改委参阅;汇编发行的第一本书籍《外国经济管理体制研究》,推动研究借鉴国外发展的成功经验;第一次与地方合作,在常州市举办了“经济体制改革若干理论问题”讨论会,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个新概念;第一次组织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高校参加,协同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对体制改革中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党的十二大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仅仅两周,即1984年的11月6日至13日,中国体改研究会与中国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在安徽巢湖联合举办“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这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层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学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200余人参加会议。

  同年12月,研究会编辑出版《中国经济体制的新模式》一书,召开了形式多样的调研会、座谈会、课题会,听取和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关问题,加深各地各部门对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理解和认识,有效推动了全国学习《决定》精神走深走实和贯彻执行。

  第三,研究会的工作直接在国家体改委党组领导下开展。随着中国体改研究会工作的开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家体改委决定加强充实体改研究会。1985年,经国务院总理两次批准,调整体改研究会领导成员名单和人员编制。调整后,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安志文同志兼任研究会会长,劳动人事部增加研究会人员编制20人。研究会领导机构和人事的升格调整,进一步凸显了研究会在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作用和能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后,中国体改研究会一直站在时代需要的前沿,于1985年9月,联合中国社科院和世界银行召开了“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邀请英、德、美、法、日、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外国著名经济学家讨论宏观经济理论与国际经验。这就是著名的“巴山轮”会议。会议成果以《关于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对我国改革有参考价值的几点意见》报送给国务院总理,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应该说,“巴山轮”会议是对我国经济的一次系统问诊把脉,会议重点探讨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也成为我国利用现代文明成果推动经济改革的起航之旅。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组织方,中国体改研究会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研究会开始专注于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先后召开“计划与市场理论研讨会”,提出完善市场体系的改革建议,并较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划建议。

  2.(1998-2013)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和社团管理条例,全面转型为学术型社团的阶段

  1998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体改办成立大会上指出,我看就要加强充实体改研究会这样的事业型单位,来协助体改办的工作。或者说体改办组织他们的工作。1998年9月,国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研究会的登记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1999年6月9日,国务院体改办党组会对研究会的人事、财务、外事、行政等管理方面形成了七条意见。明确:“办党组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研究会的政治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更好的履行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研究会专职工作人员享受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秘书长以上领导人在提交理事会选举前经办党组的考核审定,由研究会理事会选举任命。其他工作人员的任免,严格按照研究会章程有关规定执行”。

  在财务上,从1999年1月1日起独立核算。

  1995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1999年承接了中国改革杂志社。

  2000年1月20日,民政部颁发给体改研究会《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明确六项业务范围。

  2003年3月,中国体改研究会随国务院体改办并入国家发改委,发改委成为研究会的主管部门,党组委托宏观院代管。

  在这个阶段,研究会在规范转型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关系、坚持不懈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建议。高尚全老会长等先后多次参加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

  3.(2013-今)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成功实现向一流国家改革智库转型的阶段

  研究会坚持致力服务于党和国家政策,在执政建言方面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在改革理论创新方面,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总结和阐释,做理论创新的推动者;在改革舆论引导方面,运用会网、改革内参公众号等平台,唱响全面深化改革主旋律,持续增强改革舆论影响力;在改革史研究方面,坚持办好《中国改革年鉴》、编写出版《亲历改革重大决策》等专著,组织编写《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改革进展报告》及一批专业领域的年度报告;在社会服务方面,显著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接受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咨询服务,开展第三方评估,服务社会发展,有效发挥咨询研究平台和智力服务作用;在研究模式上,不断健全智库课题招标或委托制度,承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项目,联合全国重要改革智库开展专题合作,推进联合研究。

  特别是近年来,研究会先后开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研究,深入参与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新时期有效推进改革方式问题,组织开展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评估并提出报告,推动公平竞争政策、创造法治环境等,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在回顾研究会四十年历程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切怀念为研究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创始人、老前辈、老同志:安志文、高尚全、童大林、杨启先……他们的改革精神、改革意志和高尚品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开创的事业进行下去,坚持改革创新,矢志不渝!

  二、四十年守正创新,研究会始终继承和坚持四个重要理念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任何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总是以理论思维为先导。而理论的变革创新总是以思想观念的解放为前提。45年来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的这一思想路线,任何改革的突破都是难以想象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改革40周年的讲话中也专门强调,“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新时代改革的大突破”。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思想解放亦无止境。这是中国改革人最重要的信念。研究会成立40年来,也坚持和秉承了这一信念,把解放思想,作为我们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圭臬。坚持大胆探索,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如前面讲到的,上世纪80年代的巴山轮会议,请了八九个国家的几十位专家教授在船上讨论中国改革的目标与路径,没有思想解放是难以想象的。又如90年代初召开计划与市场理论研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构思,提出市场应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这也是解放思想的成果。再如老会长高尚全同志在参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央文件起草时打破惯例,直接向政治局常委提出劳动力市场的建议,并阐述了五条理由。高老的意见最后被中央接受。这是解放思想、坚持市场化改革的独到贡献。党的十八大以后,研究会开展未来十年的改革研究课题,其中专门对要素市场化改革进行研究,这也是带有创新性的成果。

  2.目标导向,不忘初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是1992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至今已经31年了。这个目标的确立,是中国改革进程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一步。意味着中国改革的任务是破除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区别不在于实行何种社会制度,在于要素资源的配置方式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也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因此,中国体改研究会也一直将市场化改革作为我们行动的旗帜,40年来一直为市场化改革鼓与呼,一直积极参与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以后,宋晓梧会长牵头组织“未来十年的改革”重大课题研究,高举市场化改革的旗帜,出版了系列专著。每年出版的《年鉴》重点记录了市场化改革的重大进展;《改革内参》刊登了有关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争论,总结提炼了基层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经验;“分省市场化指数”是王小鲁、樊纲同志主持的重大专题研究,已经连续研究了23年,出版了九份报告,对各地区、各省市的市场化改革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中国改革论坛》也已经成为全国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宣传阵地和舆论引导平台。当然,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还远未完成,距离更加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一定距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继续努力。

  3.问题导向,服务中心。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彻底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几十年来,发展一直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再次对此做了强调,并提出了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新任务。长期以来,研究会天天说改革干改革,但我们心中始终清楚的知道,改革不是目的,改革是手段,是动力。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因此,长期以来我们对改革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实际上是以发展为中心的。我们一直坚信,市场化改革是破解发展矛盾与问题的有力武器。当前,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改革发展稳定存在深层次问题,急需我们通过加快改革,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提供动力。今年“两会”前后,给人最深印象的有两个场景:一是李克强总理在会前去发改委走访告别,专门嘱咐发改委的任务是发展改革,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二是李强总理在会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还是要吃改革的饭,走开放的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研究会每年一度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就是问题导向、服务中心的标志性工作。长期以来,针对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很多政策建议。特别是去年4月的会议,针对疫情防控和三重压力下国民经济面临失速的风险,提出一系列重要对策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批示。

  4. 人民至上,以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一切改革如果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无意义的。改革开放45年来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是坚持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0年来,研究会一直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并将之体现在各项研究成果之中。老会长高尚全一直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很早就提出了人民本位论、民本经济理论,并出版了专著。他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实现的社会主义。因此应该具备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等基本特征。宋晓梧会长长期组织专家重点研究社会保障体制和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出版不少总报告和年度报告。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基石。研究会长期以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高老很早就总结、提炼并向社会分享浙江省发展民营企业的经验,特别推荐“四千精神”,已为社会各界接受和传扬。2022年7月,我会在江西省新余市召开“民生系统集成新余实践”研讨会,积极向全国推广了人民至上、关注民生的理念和经验。

  三、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研究会将努力践行“五个坚持”

  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新时代,肩负新使命,研究会的工作也要继往开来,努力践行“五个坚持”。

  1.坚持政治立会。4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把为中央、为改革大局建言献策作为使命和任务。我们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办会政治方向。要努力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前,特别要发挥好改革智库的优势,解放思想,守正创新,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使命、新任务。必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思想成果,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中国改革45年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这一过程产生的最伟大的成果。我们坚持政治立会,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新探索,做出新贡献。

  2. 坚持改革建会。改革建会既包括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内部建设,更重要的是围绕改革的任务安排会里工作。改革的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是研究会安身立命之根本、职责使命之所在。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关键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开辟道路、提供动力。要尽全会之力,实现对“国之大者”问题的研究,针对发展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前瞻性、创新性、全局性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一是要抓好改革开放类重大课题的研究。今年要集中精力高质量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的结题和申报工作,深入总结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和经验,继续围绕中央决策部署的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政策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二是要积极承接中央部委特别是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围绕中心工作部署开展的课题研究。通过签订不同类型的合作协议,长期稳定地为中央部委的中心工作提供咨询服务,为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出台提供智力支持。对不同类型的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实施情况提供跟踪、评估和总结完善。

  三是深入开展地方和企业改革问题研究。全方位总结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中的经验,为此提供咨询服务。指导杂志社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进一步做好地方改革实践案例的征集评价和推广工作。积极支持市场化指数和改革热度指数的研究、发布工作。

  3. 坚持开放办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的推进形式也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示范引领。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推进。因此,关于改革的理论、规划、政策性研究工作,也必须适应新阶段改革的内在要求,适应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规律,坚持开门办会、开放办会的理念,以开放合作凝聚各方的智慧和正能量。

  一是要加强与政产学研媒各界的合作与交流,既要进一步密切与中央部委的工作联系,又要深入基层,积极为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支持;既要与其他改革智库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又要与一些大型国企如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以及一些平台经济开展战略合作。

  二是要积极扩大新理事、新会员队伍,优化与理事、会员的合作机制。根据研究会的章程和职能定位,本着“积极、自愿、择优”的原则,继续开门办会,吸纳政府机关、教学科研、产业界实业界中有社会影响、愿意从事改革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人士为我会理事、会员。建立健全理事会员分类管理与服务机制,创新为理事会员服务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办好会刊。

  三是继续开拓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深化与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论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合组织示范区青岛论坛等国际平台的合作。积极布局与国际高端智库的交流合作。

  4. 坚持创新强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45年来,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法宝,更是从事改革开放研究的智库建设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遵照新时代、新使命的要求,以创新的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的方式方法和创新的工作机制来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今天播放的专题片全面总结回顾了我会目前已经形成的“一、二、三、四、五”的系列学术品牌、工作平台和“六+N”研究领域,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我会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领域等方面的创新拓展。比如说我们的门户网站——中国改革网不仅越办越好,还新增了微信改革公众号等平台。杂志社不仅高质量完成每年的《年鉴》年鉴编纂工作。还根据改革实践与发展,编纂了地方改革专卷、综合配套改革专卷。今年还布置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改革总结回顾的专卷。杂志社不仅坚持办好《内参》这个带有品牌价值的刊物,还创办了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每年开展地方改革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今年又创办了《企业改革与发展》月刊。又如,我会下设的专委会,由一个产委会,现已发展到六个专委会,研究工作领域扩展到企业改革、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ESG可持续金融以及“一带一路”等领域,有些方面已经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得到社会各界肯定。在改革研究的方式方法上,我会不仅要深度参与改革规划、方案、政策的制定论证工作,还要深入实际,开展一些方案跟踪监测、政策评估或指数化的评价工作。

  5. 坚持人才兴会。人才是决定智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最关键的因素,是智库建设的核心竞争力。要建设好国家一流的改革智库,就必须团结汇聚一流的科研人才,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事业兴旺发达。

  一是要根据研究会的工作重点、方向和研究工作需要,坚持通过高标准选聘、多渠道引进、多形式培养等方式,努力扩大科研骨干队伍,加快在工作中打造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专业研究队伍。

  二是要注意借助“外脑”为我所用。利用合作攻关课题的机会,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所有制的科研力量,协同配合。充分挖掘利用好会外的人才资源,打破会内外界限,团结合作,为共同的使命和目标而奋斗。

  三是建设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利用这个平台吸引社会英才来会。注意给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重点在工作中培养、考察,帮助其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工作亦有所成。努力畅通博士后在智库与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和科研单位之间有序流通的机制,为博士后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

  同志们,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研究会四十年来历经改革大潮风浪的洗礼和考验,不负先辈们的期望,正在成为高举市场化改革旗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我们一定要团结奋斗,不忘初心,勇毅前行,不辱使命,努力为中国的改革事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