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敬琏

文章

必须坚定推进改革

发稿时间:2016-09-29 10:10:51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作者:吴敬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而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此两项标准来回顾和评价“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作为,可以得出结论和启示。在此,讲五点意见。

  第一、要对“十二五”的第一年做评估。我想用“十二五”规划两个最重要的内容来作为评价标准。一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内容是要从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经济增长。二是动力。“十二五”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是改革。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说法,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用这两个标准来评价过去的一年,也就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得怎么样。

  第二、对开局之年的基本估计,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投入太多,成本太高,用这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可持续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一个:经济体制障碍没有得到消除。这是一种反过来的说法,正面的说法是,一个好的、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推进改革不力,仍然沿用了过去的方式来推进产业升级,这通常叫做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式。

  第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首先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并用以此来推进经济发展。说得简单一点,也许可以用刚才刘鹤先生讲的,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道路,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时候称国家资本主义。他认为,这不是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所支持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依靠一个强势的政府和一个以国营经济为主的强大的国家部门来控制整个经济,然后利用政府动员资源的强大力量去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十二五”期间,为了加快改革,要有顶层设计。去年提出过一个意见,现在各个部门都很热心讨论,比如说金融顶层设计,财税顶层设计。但是有一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就是这个顶层的设计到底是一个什么经济?是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走向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实际上,如果拿现在“十二五”和“八五”、“九五”做对比,可以看得很清楚,为什么我们迎来了这一时期高速的、比较健康的发展,是因为大致从1990年12月邓小平先生提出要搞市场经济,到1991年年初的大辩论,一直到1992年差不多整年,从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到主要的官员,还有学界和经济界,都做了认真的研讨,比如说什么叫市场经济,国家领导人和经济学家一块来讨论资源配置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以后各个方面的设计都是这样出来的。

  经过这次辩论,到1992年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目标,然后就进入各个方面的顶层设计。有人说到现在我们还摸着石头过河,我不太认同,比如说1994年的外汇改革和财税改革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对这个顶层设计产生了疑问。

  第四、这个讨论是很有益的。这个讨论使我们看到,作出结论的一些条件已经具备。这两年关于到底走哪条道路的讨论进行得相当彻底。另外,用一个“强政府、大国企、大量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验好像也可以作出结论。其中一个实验就是主张“大政府、强国企”的人们所说的“高铁奇迹”,这个“高铁奇迹”应该可以做出结论了,但不是就个别事情作出结论,而是看这种发展方式行不行。有些地方也用了这种方式,实现了去年甚至更长一点的高速增长。但是,它掩盖的问题正在暴露,其实也是可以得出结论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有希望通过开局之年的理论讨论和实际的实验,看一看到底应该怎么样。我还是同意刘鹤先生讲的,我们应该坚定这30年坚持的方向正确,要继续向前推进。

  第五、在这种情况之下,各个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地方创造性的主动实验都在进行。应该说,去年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已经具备了得出结论的条件。大家可能知道,金融、财政、国企等等改革,都有很多不同的顶层设计方案。另外,地方有一些实验很值得注意,比如上海国有资本退出几十个行业,已经做了几年了;比如说上海的增值税扩围,这个实验不一定很成功,比如说税率的规定有问题,由此服务业的税负增加了,但还是很有希望的,原来税务部门说用五年时间来推广,现在大家纷纷响应。还有,广东的民间组织无主管的改革、基层政府的选举改革都在进行。所以,开局之年一方面成绩并不是很好,但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是作者3月17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的演讲。本刊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