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文章

山东省莱州市创建渔业转型“泽潭模式”推动现代渔业开发合作共赢

发稿时间:2017-01-10 16:36:34   来源:中共山东省莱州市委改革办  

  莱州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海岸线长108公里,海域面积2050平方公里,渔业从业人员10.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8,其中从事养殖的渔民4.3万人,养殖面积506.2平方公里,养殖水产品年产量15万吨,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均居山东省前列。近年来,莱州市积极响应中央“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粮仓”的重大部署,大力推进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为保证山东省水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开发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市场等诸多方面严峻挑战,对此,莱州市委市政府主动向改革要办法,聚焦“集约、环保、安全、高效”,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大胆探索、先行先试。2012年初,由山东蓝色海洋科技公司牵头,组建成立“泽潭渔业合作社”,并引进中科院、水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提供科研支持,创新建立“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合作共赢的新型渔业发展模式。2014年11月,山东省政府专门在莱州召开现场会,将莱州做法总结为“泽潭模式”,在山东省示范推广;2015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专程到莱州视察调研,对该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一、成立背景:转型压力倒逼下的共赢选择

  对莱州而言,渔业是一个古老产业,虽然历经长久发展,但开发方式分散、粗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造成的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渔民经营风险日益加大。单一架构的趋利性养殖生产模式,存在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低、盲目跟风过度逐利等问题。泽潭渔业合作社所处海域,因连年实行扇贝等单一品种的高密度养殖,导致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日益降低。到了水产品收获季节,渔民又急于出手,互相压价,扣除分户散养偏高的养殖成本,一年下来渔民所剩无几,“一年赚三年赔”成为常态现象。

  二是政府管理难度日益提高。海域分散生产使渔民安全和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渔业管理难度和社会稳定风险不断提高。比如,渔民分散养殖,遇有恶劣天气不能及时得到救助;海产品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假冒伪劣、乱用药品等问题难以杜绝;海域使用金征缴、渔船相关手续办理等管理成本不断提高,等等。

  三是企业发展空间日益受限。因近海适宜养殖的区域大都被个体渔民占用,渔业企业发展明显受制于空间约束,牵头组建泽潭渔业合作社的蓝海科技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由莱州大型民营企业诚源盐化投资成立,拟投巨资修复莱州湾海洋生态环境,打造新型海洋牧场,实现由盐业企业向海洋综合产业的转型,但由于空间制约,相关业务一时难以拓展。

  政府管理难、群众经营难、企业发展难,倒逼渔业产业加快转型。经过多方深入调研论证,莱州市委市政府创新提出了“以互利换空间”,组建专业渔业合作社,将分散粗放的传统渔业升级为集约高效的现代渔业的思路,得到了渔民、渔业企业的高度认同。目前,泽潭渔业合作社已完成山东省最大规模的海域使用权流转,构建起山东省最大规模的“贝、藻、参”立体生态养殖区,莱州现代渔业发展“泽潭模式”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主要做法:产权、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创新

  “泽潭模式”即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把个体养殖户和零星分散海域组织整合起来,借助政策、技术支持,实行生态养殖、质量监控、科技研发、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经营。

  一是创新海域使用权流转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在海域使用权流转中,将海面和海域中部、底部分开,海面使用权仍归入社渔民,中部和底部使用权归合作社共有,海域使用金由合作社代交。流转后,由莱州市委市政府搭桥,聘请中科院等科研机构14名专家,对养殖区域环境条件进行调查论证,根据每片海域环境特点确定最佳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渔民入社后,根据合作社规定和自己意愿经营海面部分,当自己的“老板”;年底享受合作社盈余分红,当合作社的“股东”;负责海面生产的看护,当龙头企业的“职工”。目前,蓝海科技公司在自有8万亩确权海域基础上,流转零星分散的确权海域8万亩,整合形成16万亩集中海域,为规模化经营创造了广阔空间。

  二是创新实施分层立体化生产,实现生态化养殖。对海域进行科学规划,采用先“耕海”后“牧渔”的方式,充分利用海域资源进行海底生态造礁底播,营造人工渔场。通过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专利入股等方式,组建成立全国第一家“海洋牧场工程与技术研究院”,其中两院院士2名、泰山学者2名,大规模推行“贝、藻、参”立体生态循环养殖,上层养殖龙须菜,中层养殖扇贝,底层养殖海螺、牡蛎和海参。藻类吸收了海域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抑制了海域富营养化和浒苔、赤潮等灾害的发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贝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促进贝类的生长;藻、贝类产生的碎屑又被海参吸收。通过立体循环养殖,做到一方海水多层级产生优质蛋白,显著提高了对自然环境养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海域利用的净化、高效、节能、减排。

  三是创新推行全方位统一服务,实现规范化管理。立足渔业产业链,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统一供应销售,渔民养殖苗种、渔需物资等由合作社统一供应配送,收获的产品由合作社按上年均价统一收购,销售溢价部分按比例分成,近两年产品销售价格提高25%。统一渔船管理,对原渔船码头进行改扩建,新建成燃油补给站,每位社员每年可节省燃油及入港费6000多元;建立养殖船档案,对渔船及船员实行统一保险,并配合相关部门严格监管;科学组织编队生产作业,及时通报天气状况,在海上锚泊可供避风、休息、补给的大吨位服务船,确保社员安全。统一品牌打造。合作社注册的“华岛”商标,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被山东省渔业协会认定为“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发起单位商标。统一技术服务。合作社投资1300万元建立物理模型实验室,打造2000亩科技示范区,无偿为社员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近年来成功突破脉红螺规模化育苗技术,并引进紫海参等新品种试养,开辟出更广阔发展前景。

  三、发展成效:经济、社会、生态共赢

  一是企业群众收益大幅提升。渔民入社前,由于分散经营,效益较低,服务和安全也跟不上。入社后,不仅成为体面的新型渔民,而且带来丰厚收益。2015年合作社实现收入3800万元,可分配盈余利润820多万元,每户社员纯收入10.2万元,是入社前3倍多。渔民入社后收益主要有4块:养殖生产平均收入6万元,年底合作社盈余分配每户2.8万元,协助看护管理收入0.8万元,其它水面伴生品收入0.6万元。加上合作社代交海域使用金减少的费用,统一按成本价加油、加水、渔船维修及合作社提供的其它服务,社员的实际收入还要高很多。在莱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推动和“泽潭模式”影响下,目前莱州市渔业合作社达到61家,基地面积10318公顷,去年实现产值6.5亿元,带动渔业产值91.5亿元,海洋经济总产值313亿元,增幅22%。

  二是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合作社成立前,渔民大面积养殖单一品种,盲目投饵投药,剩余饵料沉入海底,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导致病害频发,养殖的海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合作社成立后,采取不投饵、不用药、不施肥的“生态混养——循环利用”新模式,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海水养殖由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发展。由于合作社看护得力,小网目底拖网、地笼网等在该海域被清理干净,有效促进了天然渔业资源的恢复,海域内鲈鱼苗、八带蛸明显增多,已经绝迹多年的大叶藻重新冒芽生长,对整个渤海湾渔业资源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受高温、多雨等自然条件影响,莱州湾周边海域海参、贝类等水产严重减产甚至绝产,而泽潭合作社采用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有效改善了海产品生长的自然条件,海参、贝类基本没有损失,并且多年喜获丰收。

  三是渔业管理难题迎刃而解。安全生产方面,四艘“母船”常年在海中站锚,渔民累了、作业晚了可以上船休息、吃饭、住宿,海上有事可以迅速上船躲避;以前经常发生的偷采海砂、偷盗海产品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极大缓解了党委政府压力。产品质量方面,由于推行生态养殖模式,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统一加工处理,统一打造品牌,解决了假冒伪劣、乱用药品等问题,海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目前山东省池塘养殖海参受福建养殖海参集中上市等因素冲击,每斤降到了40元,而泽潭渔业合作社生产的海参,因其在自然生态环境生长和较高品质卖到了100元。社会稳定方面,合作社统一缴纳海域使用金、统一办理燃油补贴发放、统一办理渔船相关手续,不仅节省了社员的人力财力,也极大降低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成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合作社成立以来没有发生一起渔民上访事件。

  (来源:中共山东省莱州市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