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文章

滨州市探索推进校园足球改革

发稿时间:2018-11-26 09:41:48   来源:滨州市委改革办  

  近日,山东滨州市三支校园足球队分别在山东省中小学足球联赛中获得冠亚季军殊荣,其中,滨城区北城受田小学获得了女子甲组冠军。一所农村小学、一帮地地道道的农家娃在绿茵场上迅速成长,庄稼地里走出足球冠军,这是近几年来滨州校园足球迅速崛起的缩影。

  2017年,滨州市总人口391万人,GDP26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亿元,人均指标位于山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在这样一个人口少、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校园足球改革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从学生担忧、家长反对到全社会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足球运动,从星星点点到15万名、全市三分之一中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成为全国普及程度最高的市之一,从足球事业“一穷二白”的落后市到1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中唯一一个非省会地级市、在全省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次宣传报道。

  一、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央推进足球运动发展精神为指导,按照“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校园足球改革发展。

  1、探索发展路径: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合力推动。滨州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推进足球事业。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先后出台《滨州市中小学校足球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足球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校园足球发展的实施意见》《滨州市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提供规划引领、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确定时间表路线图,提出“两年打基础、五年建平台、八年成气候”的发展目标。二是坚持学校主体。把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调动和发挥学校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提升家长对发展校园足球的认同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校园足球运动,鼓励有条件的俱乐部、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校园足球领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校园足球普及与发展。67支社会成人足球俱乐部与87所学校签订协议,结对帮扶。

  2、探索发展模式:校园足球“普及+提升+竞技+精英”先行先试。立足“经济欠发达、足球发展基础差”这一实际,探索形成层级有序递进、阶段衔接贯通的“普及+提升+竞技+精英”校园足球发展模式。“普及”,即扩大足球场地、足球课程、参与学生数量覆盖面,学前教育培养幼儿的足球兴趣,义务教育学校每周至少安排1-2节足球课,足球课开课率达100%,全市85%的班级成立了足球队。“提升”,即培养提高中小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爱好,引导提升全社会对校园足球的认识,提升学校、家长对校园足球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家委会帮助支持学校校园足球发展”家校共育模式陆续推广,“足球共识”逐步形成。“竞技”,即通过组织开展参与各个层级足球比赛,增强竞技意识、提高竞技水平,低年级开展趣味性竞赛,三年级以上组织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竞赛,已实现与省内、省外、国外球队友谊赛经常化,近三年组织了近100次友谊赛,成功承办2017年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精英”,即培养足球人才,为有足球天赋和发展潜力的青少年创造优质文化教育和高水平专项训练指导平台,建立和拓宽校园足球运动员进入足球后备人才梯队、职业俱乐部的输送渠道,已为广州恒大、山东鲁能、天津泰达等俱乐部输送30余名精英球员。

  3、探索发展载体:构建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保障体系。遵循足球教学规律、足球运动规律,坚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构建完善四大体系。抓实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指导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足球教学活动,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段前后衔接的足球教学和课程体系,培训足球教师和教练1900余人次,聘请意大利、巴西等国多名优秀教练员来滨教学和指导,建设85所国家级特色学校。健全校园足球训练体系,在开展班级、学校足球队训练基础上,建立县、市、省和国家四层级“满天星”精英训练营,建立2处省级足球学校,建立校园足球运动员注册和转会制度,组织近2000名优秀运动员参加训练。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立健全贯通高校、高中段、初中、小学四个层级的青少年足球联赛机制,实现与国家、省校园足球竞赛机制的有效衔接,连续举办3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今年有264支队伍、4100余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场次达760场。强化校园足球支撑保障体系,建立责任分工、资金投入、足球场地、安全保险、政策支持等相配套的保障体系,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先后投资10亿元,用于场地建设和教学培训等;完善学校体育保险机制,全面实施校方责任险;允许足球特长生学时打破划片招生格局,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建设足球场地267块,基本实现乡镇以上学校和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人工草坪足球场地全覆盖。

  4、探索发展动能转换:“足球+”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足球+”理念推动足球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以球促产,以产助球,体育产业开始兴起。依托纺织业、绳网业、化工业基础较好优势,世界500强魏桥创业集团成立山东向尚服饰文化有限公司,开拓体育用品产业,成为山东女足主赞助商;“绳网之乡”惠民县开发足球绳网,被授予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成功打入里约奥运会,成为2022年第24届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雪上项目赛事指定用品。规划建设29平方公里足球小镇,重点建设滨州国际足球学院、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足球运动公园、主场馆、篮球馆等,其中,投资1.5亿元的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在今年世界杯嘉年华活动中,累计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带动产值3560余万元。

  二、启示与思考

  1、高点站位是破解校园足球改革难题的根本保障。2015年2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滨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创新落实,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改革足球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足球发展水平和实现中国足球梦的基础性工程,确立以校园足球改革为突破点,带动足球运动普及提升的总体思路。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同志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足球改革发展,邀请张吉龙、殷铁生、迟尚斌等来滨指导,担任顾问,出谋划策,充分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破解观念、师资、场地、资金、保险等五大障碍。连续三年把校园足球列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内容,进行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得到及时落实。

  2、改革创新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滨州市坚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以创新的举措推进足球普及发展,充分发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形成“立足普及、增强体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博的精神,努力提高竞技水平”的清晰发展理念,探索形成“普及+提升+竞技+精英”发展模式和“四大”发展体系。在今年教育部全国集中调研会议上,作为12个改革试验区唯一代表作典型经验介绍。

  3、育人为本是推进校园足球改革的根本遵循。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计足球课程、比赛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设立校园足球文化节,开展摄影、绘画等文化活动,创建足球文化墙,倡树“立德树人、快乐踢球、健康成长”的小足球大教育理念,打造“中国梦,足球梦,我的梦;我运动,我健康,我阳光!”校园足球品牌,塑造足球文化。在校园足球普及上,从转变教师和家长以往认为“踢球耽误学习”“学习不好才踢球”等片面观念入手,争取学校、教师、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从源头上凝聚校园足球发展的合力。

  4、多元化推进是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支撑。滨州的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才能实现足球事业的持续长远发展。要坚持政府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足球产业发展模式,围绕举办校园足球联赛和友谊赛、邀请赛等赛事,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足球事业发展,发展体育服务、运动训练、广告冠名、用品销售等产业,辐射带动通讯、服装、餐饮、旅游等关联产业,推动相关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校园足球带动下,社会足球蓬勃发展、成人联赛火爆开展、职业球队初露锋芒。

  (来源:滨州市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侯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