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肥乡区推行“身份证+坑长制” 破解农村坑塘治理难题

发稿时间:2020-04-14 15:24:01   来源:中国改革网   作者:刘建平 孔维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肥乡区对农民房基建中遗留下来的、土砖窑整治中废弃的、地形地貌天然形成的大大小小1180个坑塘,全部配发“身份证”,推行“坑长制”治理,实施就地改造、精准提升,无形中增加了总面积约3500亩绿地、游园、水域、景观地带的开发利用,也彻底根治了多年来垃圾坑、黑臭水体“无人管、不愿管、管不住”的老大难问题,生态、人文、经济多方面效益凸显。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组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予以报道,肥乡区连续两年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第一名。

  一、实行一坑一“证”,打破坑塘管理“破窗效应”。农村坑塘属集体用地性质,但多年弃之不用、藏污纳垢,极易产生“破窗效应”,对地貌环境、生产生活秩序、农民身心健康造成破坏和损害,必须下决心坚决治理。一是从面到点摸排建档。组织各乡(镇)对遍布265个村的1180个坑塘全面调查,一村不落、一坑不漏,以村为单位,逐一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形成区级管理台账,列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农业农村及相关职能部门实施统一管理、专项治理。二是纳入规划“挂图”治理。绘制各乡(镇)、村简易地图,全面登统农村坑塘位置、面积、大致形状等重要信息,做到一目了然、标准规范;认真分析坑塘的历史成因、用地性质和现状,结合乡村土地管理要求,确定坑塘的治理方向、性质用途和治理举措,严格限制坑塘数量和规模,为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打造提升奠定基础。三是配“身份证”编号管理。按照“乡镇+村+坑塘”数字编码,为每个坑塘配发固定的“身份证号”,在每个坑塘边显著位置张贴固定标识牌,标明坑塘编号、责任人、举报电话、环境卫生宣传标语等信息。这一办法,让群众认识到坑塘有人管,强化了环保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乱扔垃圾、乱倒污水情况明显减少。

  二、实行一坑一“长”,形成群策群治工作格局。农村坑塘既有农村生产建筑垃圾、生活厨余垃圾,还有人畜粪污,也有雨污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是治本之策,治理中“单兵突进”不行,“头痛医头”也不行,必须源头整治、综合整治、群防群控。对此,肥乡区为每个坑塘配备一名“坑长”,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两委干部担任,负责日常坑塘巡逻、管控,并建立“坑长”领衔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一是“坑长+志愿者”联防。根据各村情况,组建由村干部、五保户、低保户、坑塘周边群众或热心群众在内的志愿者队伍,由“坑长”负责,不定期巡查,并利用“垃圾随手拍”小程序,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当场整改。“坑长”履行宣讲职责,发布环境卫生整治通告,对违反规定的群众给予警告,约束群众乱倒垃圾的坏习惯。二是“坑长+保洁员”联控。依托全区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制度和“每户每月8元钱”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每村均由专业环卫公司负责,每100户选聘1名保洁员,形成“乡(镇)村管人、公司管垃圾”治理局面。“坑长”发现坑塘垃圾问题后,直接协调保洁公司、保洁员进行清理维护,保洁员工作成效与工资直接挂钩,强化了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坑长+乡干部”联治。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坑长”定期向乡(镇)、村反映存在的问题,顺藤摸瓜倒查原因,有针对性地切断坑塘污染源。针对倾倒垃圾问题,进一步规范环卫公司管理机制,提升保洁力度,确保农户垃圾及时清收、不落地;针对倾倒污水问题,增建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实行分散式污水处理或“排水沟槽+坑塘简易处理”方式管控污水;针对倾倒粪污问题,大力推进厕所改造,彻底解决厕所冻、堵、坏问题,并与300多家经营主体签订农村厕所粪污收集供需协议,就近安排到农业企业解决“出口问题”;清理村庄周边500米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指导散养户对畜禽粪污及时清理消毒、堆积发酵、循环利用。几招组合拳下来,为坑塘治理建立了防火墙,从根本上切断了坑塘垃圾、污水的输入途径。

  三、实行一坑一“策”,推动坑塘资源充分利用。肥乡区坑塘总面积约3500亩,接近市主城区6个龙湖公园的占地规模。这一宝贵资源,具有调节水源、防洪抗旱、美化环境等功能,对扩展农村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改造提升中,因坑塘大小不一、地形各异,加之村情、民情不同,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因坑施策。在动员乡村干部、“坑长”和保洁员、广大群众深度清理坑塘积存垃圾的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对坑塘进行分类打造。一是坑塘改绿地。对基础条件较差、改造提升空间小的坑塘,按照“能绿尽绿、以绿增美”的原则,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大规模植树增绿,实现绿色成荫,美化环境。2020年春季造林绿化中,在农村坑塘中植树3.2万余株,切实强化了坑塘的生态涵养功能。二是坑塘建游园。对分布在美丽乡村、片区中的坑塘,按照低成本改造、保留农家味的原则,平整土地,栽植树木花卉,建设凉亭,配备健身器材,把坑塘打造成丰富群众娱乐、孩子嬉闹的小游园,花团锦簇、闲暇去处的小花园。三是坑塘成景观。对在肥乡全域旅游“一轴三带”内重点村落的坑塘,按照“生态做成景观、景观做成园林”的理念,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结合村庄特色、地域风貌进行高标规划建设,先后打造了南赵亲水平台、田寨桥仙湖、天台山西湖、西南庄醉月湾、索家寨完璧湖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促进形成了葡萄小镇、菊花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这些坑塘不仅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在“五一”旅游文化节、农民丰收节、金秋菊花节、葡萄采摘节等节庆活动中成为“网红打卡点”,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作者单位系中共邯郸市委改革办、中共邯郸市肥乡区委改革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