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马鞍山市突出“五个坚持” 全力推动开发区创新升级

发稿时间:2020-05-06 12:17:07   来源:马鞍山市委改革办  

  近年来,马鞍山市围绕“东向发展”,把园区作为对接长三角的“主平台”“主引擎”,特别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持续加大合作推进力度,不断开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去年园区转型升级指标考核居全省前列。今年11月26日,全省开发区创新升级推进大会在马鞍山市召开,全市3家开发区受到省政府通报奖励,全市推动开发区创新升级的经验做法得到广泛认同。

  一、坚持以规划对接引领园区创新升级。开展顶层规划对接,出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确定毗邻突破、产业协同等六个“一体化”思路,坚持项目化思维、工程化举措,全力推进126项重点任务、163项重大平台项目、21项重点改革创新举措。强化产业规划对接,对接南京“441”主导产业体系,制定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意见,推动错位协同发展;落实主导产业考评机制,加速产业集聚。做好空间规划对接,对照省里要求,借鉴沪苏浙经验,将11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整合为9个,以“产城一体、宜居宜业”为导向,推动单一产业园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

  二、坚持以优化环境助力园区创新升级。夯实硬环境,坚持适度超前,强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综保区、港口口岸、公共平台等建设。按照环境整治、生态修复、防洪治理、景观提升“四合一”思路,全面实施23公里长江东岸综合整治,治理散乱污企业684家, 432个新建工业项目全部进驻园区,长江东岸发生秀丽巨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马鞍山市召开,韩正副总理高度评价马鞍山市工作成效。创优软环境,201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动员大会,出台市委优化营商环境“1号文件”; 9月份举办为期一周的创优营商环境培训班。对标南京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域园区、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机制。正在制定工业项目落地难解决办法,试行园区带方案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工业项目用地不再上市级规委会。大力实施项目多评合一、承诺制等改革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最短仅需30个工作日。去年营商环境测评得分居全省第二。推进“四送一服”常态化,今年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564个,新增“四上”企业160户。

  三、坚持以承接转移支撑园区创新升级。强力招商引资,抢抓沪苏浙产业转移和宝武重组马钢等机遇,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推进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发扬拼抢精神,对招商引资超额完成部分计入下一年度实绩、且不作为下一年度任务基数。1-10月份,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近千亿,其中65%来自沪苏浙,月免空调等9个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奥克斯空调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聚力招才引智,紧盯长三角科教人才资源,大力实施“诗城英才”计划,今年以来引进各类人才6000多人,王运敏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80多家。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新能力指数位居全省第3。

  四、坚持以合作共建带动园区创新升级。深化毗邻园区合作,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约8平方公里;目前宁马两市合作协议签署、班子组建已完成,正积极推进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和县—浦口区、郑蒲港新区—江北新区、慈湖高新区—江宁滨江经开区、含山经开区—巢湖经开区等其他毗邻区域合作扎实推进。深化跨界园区合作,加强与沪苏浙园区合作共建,加快推进马鞍山综保区与苏州工业园综保区,以及当涂经开区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等合作;积极探索整体承接和产业链承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园中园”,目前已有5个在建,争取明年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全覆盖。

  五、坚持以完善机制保障园区创新升级。完善对外衔接机制,深化与上海长宁区友好城区合作;与南京建立常态化、多层级、全天候对接机制,每个市领导包保一个载体,市领导、载体和部门每月至少对接一次,市里每月调度一次。完善对内管理机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已向郑蒲港新区下放26项权限,逐步实行能放尽放,并向其他园区推开。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营,强化绩效考核、过程考核、综合考核,最大限度激发园区发展的动力活力。重点推进郑蒲港新区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市经开区跨区托管一区多园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