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陈青:以改革思维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发稿时间:2020-10-28 14:13:28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20年10月25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内生活力,提升整体竞争力——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山东省滨州市隆重召开。本文为安徽省淮北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陈青的经验交流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非常高兴今天参加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非常感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和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淮北有机会与其他省、市的同仁一起交流改革经验,共同学习进步。

  淮北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安徽省的北大门,下辖一县三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7万,是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中原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成员,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淮北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经过60多年开采,煤炭资源濒临枯竭,尤其是在煤炭“黄金十年”之后的2013至2015年,我市经历了历史上最为困难的时期,同时面临煤价大幅下跌、政府债务高企、经济增长乏力、城乡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困难,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内涵,大力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变“高碳资源”为“低碳利用”,产业由“黑大粗”向“高精尖”跨进;变“依山建城”为“拥湖发展”,城市由“主城带动”向“全域统筹”推进;变“乌金城市”为“绿金淮北”,实现由“黑灰煤城”到“生态美城”的华丽转身,成功蹚出一条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相关做法被国务院督查信息向全国推介,2019年7月21日人民日报、2020年6月20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分别刊发《淮北转型十年有成》《安徽淮北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全面展示淮北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全市GDP同比增长1.5%,居全省第4位;今年1-8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第2、第3位。特别是财政收入增速在2018年全省第1位、2019年全省第2位的基础上,今年仍保持快速增长,位居全省第6位。

  一、坚持在创新驱动中推进产业转型,加快集聚新的发展动能。始终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动产业、技术、企业等各方面创新,着力破解产业结构单一难题,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强劲引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高值化、品牌化、服务化、平台化、绿色化发展。1-8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居全省第1位。加快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推动煤炭从工业燃料向基础化工原料、高端工业材料转变,形成“煤—焦—化—电—材”循环经济模式,将煤炭“吃干榨净”,获评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加快传统火力发电向绿色节能环保升级, 平山电厂二期135万千瓦新型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每发一度电仅耗煤251克,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在第30届国际电力大会上获“年度全球洁净煤领导者奖”。积极培育战新产业。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聚焦“四基一高一大”【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设立陶铝产业发展、硅基新材料等8个产业扶持基金,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成为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在全省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中占据两席。1-8月,全市战新产业产值增速达30.7%,居全省第2位。坚持把陶铝新材料产业作为引领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与中国商飞、中国商发、宝武集团、中铝集团、上海汽车等企业合作持续深化,相关产品在航空航天、军工和汽车轻量化等多领域加快应用,“高性能陶铝活塞产业化”项目入选科技部重点专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考察安徽时,对这一产业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协同推进绿金科创大走廊、东部科教新城、国家高新区“三区联创”,加速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动能。深化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平台等各方面创新。目前,全市共拥有“双创”平台11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9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拥有相邦陶铝新材料等多个“世界第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企业。

  二、坚持在城乡协调中推进发展转轨,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坚持全域统筹,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切实筑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坚实载体。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注重把“公园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构建“市域一体、产城共兴、拥湖发展”的现代城市格局,城镇化率达65.9%,居全省第四。加快老城区改造升级,改造棚户区14万户;高标准推进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等新城新区建设,谋划打造文创特色街区,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2017年开通高铁,100公里城市大外环全面通车,青龙山铁路无水港正式成为外贸通关口岸,浍河航道通江达海,淮-宿-蚌、淮-宿-阜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推进,淮北内通外联交通网络更加便捷。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县区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全部建成,44940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与长三角城市实现76个事项“异地通办”,荣获中国智慧品牌创新城市称号。高质量推进集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智慧政务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城市智慧大脑”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信息化水平。稳步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与阿里、科大讯飞、清华紫光等IT领军企业开展深度交流,引导设立本地化公司,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吸引互补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三变”改革覆盖率达100%。濉溪县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相山区健康食品小镇获评省级特色小镇,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榴园村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段园葡萄采摘节入选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三、坚持在绿色发展中推进城市转向,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换,成功将昔日煤灰蔽日、沉陷遍地的“矿山城市”打造成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园城市”。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抓好环保突出问题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居全省前列。高质量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大气网格化精细监测监管平台等信息化监测系统,截至10月20日,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5%,空气优良天数占比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扎实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8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部达到“初见成效”标准;全面完成固体废物专项检查与整治工作,旺能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建成运营,土壤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全力推进生态治理修复。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50多亿元,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地19.8万亩,妥善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探索形成“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种上树”的治理模式,去年自然资源部在我市召开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暨采煤沉陷区治理座谈会。扎实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绿金湖、碳谷湖、南湖及圆梦岛等众多湖泊湿地、滨湖公园,42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山水生态达200平方公里,由一座严重缺水城市蝶变成为水清岸绿环境美的山水生态之城,“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风貌日益彰显。全面推动烈山、卧牛山等95座废弃采石场综合治理,治理面积552.6公顷。持续优化推广“七步造林法”,坚持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并进,大力实施十大创森工程,相山森林公园晋升“国家级”,获评中华环境优秀奖和国家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持续完善环保长效机制。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网络,不断完善手段完备、数据共享、实时高效、管控有力、多方协同的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创建全国林长制示范区实施方案,河(湖)长制省级考核连续三年优秀。

  四、坚持在改革开放中推进动力转换,全面激活发展动力引擎。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力量,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开放集聚要素资源,进一步赋能高质量转型发展。全面深化重点改革。41项国家级、32项省级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多项改革试点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以改革思维推动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荣获2019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深改工作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持续推进,1550项权力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试点清单任务数全省第一,企业开办实现1日办结。市建投集团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总资产突破千亿元,主体信用评级调升至AA+,为全省第7家。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持续保持全国前列,荣获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房企破产和解“淮北模式”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拓展公益诉讼范围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实务指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树牢招商“生命线”意识,围绕“四基一高一大”战新产业,推动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今年新签约项目131个、新开工95个。着力打造高质量园区招商平台,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招商等体制机制,稳步实施干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市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濉溪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持续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功举办第二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先后选派三批共100名年轻党政干部赴上海学习锻炼。充分利用淮北海关正式通关运行的有利条件,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外贸风险,扎实做好“稳外贸”工作,1-8月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同比增长10%,居全省第5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1%,居全省第3位。

  五、坚持在共建共享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打造民生福祉更加厚实的幸福城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转型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8.3万人,连续6年保持人口净流入,是安徽省两个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新推进“三防两抓”,在全省率先建立“四同三同时”“六库六策”等机制,较早实施以社区为重点的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较早实现本地病例“清零”。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出台助企抗疫政策清单40条。1-8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1.7%,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1.2%,新登记私营企业4839家、个体工商户12929家,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9.9亿元,市场预期持续回暖,“三个循环”加快畅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扎实开展“抗补促推”专项行动,20位市级领导干部每人牵头督导一个镇(街道),49个“354+7”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切实做好疫情期间扶贫工作,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等实现四个“清零”。聚焦“三保障一安全”重点任务,3840名贫困家庭学生学业稳定,29262名贫困人口签约家庭医生,对12296户贫困户住房安全进行逐户核验、及时改造。坚决打赢民生保障持久战。加大民生投入,民生领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民生工程连续十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全面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1-8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在2017年以全国第三、全省第一成绩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后,继续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向全域覆盖,160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人口占比稳居全国第一。坚决打赢风险隐患歼灭战。全面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总体方案,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获批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创新“网格党小组+民情议事会”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模式,“一组一会、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入选《中国城乡社区治理蓝皮书(2019)》。不断加大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处理力度,15万群众圆了“办证梦”,“根治‘难办证’问题 推动治理现代化”获评2020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拨冗莅临,我们一同泛舟绿金湖、穿花圆梦岛,切身感受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之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