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文章

宁晋县探索药耗限价采购新机制 着力破解群众看病贵难题

发稿时间:2020-11-04 14:36:12   来源:宁晋县委改革办  

  宁晋县认真贯彻落实“三创四建”活动部署要求,围绕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为目标,大胆探索尝试,积极创新作为,以县域为单位,借助省招采平台,建立了药品和医用耗材限价采购新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初步估算,截至目前已减轻群众药耗负担4000余万元,节约医保基金2000余万元。

  一、探索药品限价采购机制,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2019年以来,国家先后开展了两批次药品集中采购,省开展了“两病”用药集中采购,但未开展集中采购的常用药品价格仍虚高不下,宁晋县针对此类部分药品开展限价采购、推荐使用。一是筛选限价采购药品。在国家57种、省两病门诊13种带量采购药品基础上,县医疗保障局组织抽调熟悉医药业务工作人员、选聘2名曾在药厂任职的资深人员,依托省药品采购监管平台,对部分采购金额较大、竞争充分、临床使用成熟、使用量大、使用范围广的药品进行筛选,将中选药品纳入全县公立医院限价采购和推荐使用的药品范围。二是建立专家评审机制。邀请全县1000多名临床医师、药师等行业专家组建医保药品采购专家库,采取随机抽选评审专家、被审药品的“双随机”工作模式,依托省药品采购监管平台,对挂网限价采购药品的生产厂家、价格、规格等进行350多次评审,以“质优价廉”为原则遴选药品品规。同时,按照“一品两规”、“两票制”(即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四通用”(按通用名称、通用剂型、通用规格、通用包装)等原则,完善药品耗材采购目录阳光遴选机制。三是建立限价采购、推荐使用药品目录。以重新筛选的价格做为推荐使用药品的价格,并作为采购最高限价,最高限价以下自主采选。目前,已确定了“质量过关、群众认可度高、用量大”的三批35种、61个规格的药品,纳入限价采购和推荐使用药品目录,并签订了“经办机构、配送企业、医疗机构”三方合同,约定采购量不低于上一年度,全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按照“限价”原则采购药品、“推荐”原则使用药品。目前,通过药品集中招采,推荐药品使用目录已减轻群众药费负担1000万元以上,其中仅“两水”(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就可减轻400万元以上。

  二、创立耗材带量采购机制,扩大惠民利民成果

  针对医用耗材品种繁多、采购平台不健全、价格混乱虚高等问题,宁晋县积极把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成功经验向医用耗材招采延伸。一是筛选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品规。在国家和省、市集中带量采购以外的医用耗材,按照临床用量大、使用较成熟等作为遴选条件,选择“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静脉留置针”等低值耗材挂网公开招标,经专家评审遴选品规,每个项目保留三个生产厂家,在不高于中标价格基础上进行跟标谈判。二是推行医用耗材带量谈判采购。按照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年度总用量的60%-70%估算谈判总量,县医疗保障局组织与生产厂家进行带量谈判,以京津冀地区最低价格为最高标准,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医用耗材集中谈判价格,根据上述谈判价格签订带量购销合同。同时,对照全国其它省市带量采购价,将流标品规再次谈判议价,试采三个月。三是建立价格动态对比调整机制。加强医用耗材价格动态调整工作,依据全国、省、市现执行的中标、入围、挂网等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采集价格信息,开展价格动态调整工作,执行价格中的低价联动,鼓励厂家自主、主动降价,适时调平、维持厂家药耗的合理比价关系。3月31日,完成了首批6个项目的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公开招标议价,平均价格降幅为56%,特别是精密过滤一次性输液器价格由16.38元降为3.6元,降幅达到78%,预计一个采购周期将节省339万元以上。

  三、完善药耗采购保障机制,确保药耗稳定供应

  围绕短缺药品保障、药款结算和药企违规惩戒等,建立综合保障机制,确保药耗稳定供应。一是完善短缺药品保障机制。密切监测药品短缺情况,对于尚未挂网或网上供应不到位、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机构可线下联系生产经营企业临时采购,并在临时采购完成7个工作日内到县医疗保障局进行备案登记。医疗机构一个年度内网下应急采购的药品、医用耗材金额,原则上分别不得超过本机构当年药品、医用耗材采购总金额的1%。二是建立药款结算长效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在药品、耗材到货入库后按合同约定及时结算货款,并逐步推行通过医保基金直接支付、与银行等第三方合作提供金融服务等方式进行药款结算的办法,压缩药品回款周期,以资金回流快、采购量有保障的有效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药品生产流通成本,降低回款风险,提高企业降低价格、保障供应的积极性。目前,已设立450万元医保周转金专户,制定了资金使用审核与拨付规程,由医保部门与企业直接结算,及时安全拨付中选企业。三是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完善市场清退和不良记录管理制度,建立生产经营企业诚信记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向提交虚假价格信息、虚假证明材料、违规网下供货、供货不及时等导致影响临床用药的企业,记入诚信不良记录。对纳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采取限制参与等措施,予以约束或惩戒。出现不按合同供货、不能保障质量和供应等情况时,要相应采取赔偿、惩戒、退出、备选和应急保障措施,确保质量和供应。

  四、建立激励约束监管机制,提升医疗改革成效

  对医疗机构实施激励与约束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医疗机构压力传导,激发落实药耗限价采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规范药耗限价采购行为。坚持“凡采购必上网”的原则,公立医疗机构一律不得违规网下采购。医疗保障部门加强监管,对不据实填报采购信息、违规网下采购、无故拖延签收订单等行为纳入医疗保险管理协议,对于采购量异常的、无正当理由依旧采购价格高于同类药耗的,予以通报批评、函告提醒、约谈告诫,直至在“医保总额指标、绩效考核、定点资格、红黑名单”等评价体系中予以惩戒。二是规范药耗使用行为。强化医疗机构对药耗材采购使用的主体责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院内信息化管理水平,压实医疗机构监管主体责任。坚决杜绝药耗购用不正当行为,禁止标外采购、违价采购、非规定渠道采购和网下交易;除不可替代原研药外,全部使用药品通用名称,不得再使用药品商品名称等。完善药品临床应用指南,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严格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组织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促进科学合理用药。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使用“推荐使用药品目录”的费用,不占用各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指标。带量采购和谈判议价节约的医保资金,一部分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一部分用于降低医保支付标准,减轻患者负担;一部分用于激励工作成效明显的医疗机构,有效解决了落实不规范、采购量减少等问题,既节约了医保基金、又增强了惠民实效。多举措并行下,初估已节约医保基金2000多万元,一举扭转2019年医保基金透支3200余万元的被动局面,并略有结余,基层卫生院已基本不再需要采取总额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