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文章

雨花台区“中心荟”商圈党建“共同体” 为区域融合发展增效赋能

发稿时间:2021-01-11 10:10:18   来源: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组织部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经济新业态改变了城市传统社会格局,催生了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新的组织形式。商圈市场作为城市经济中常见的经济形态,也是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的集中地,这对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雨花台区以铁心桥街道安德门大街两侧的商贸体和商务楼宇形成的商圈为试点,打造雨花“中心荟”商圈党建项目,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绘”制蓝图,“荟”聚力量。

  一、背景与起因

  铁心桥街道位于中国(南京)软件谷核心区,随着软件谷的飞速发展,辖区内汇聚了雨花客厅、世茂52+、楚翘城、紫悦广场等成熟商业综合体,集聚了400多家商户、700多家科技企业、58家驻街单位,汇聚了10多万软件人才,覆盖党员600多人、常住人口10万人,是雨花的经济中心和发展高地。这个经济发展的“高地”反而成为城市党建的“洼地”,主要面临以下三大难题:

  一是“两新”组织党建边缘化。商圈人口密度高、人流和物流快速而频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两新”组织大量集聚,按照行政和生产单位建立基层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并不适用于商圈。从纵向上看,商圈作为一个经济区域,没有一个由上至下统一的行政建制,商圈中的企业与政府部门也不存在隶属关系,设立基层党组织缺少强有力的纵向依托;从横向上看,很多“两新”组织的党员人数无法满足“三人以上”这一成立党组织的基本条件,需要与其它“两新”组织联合建立党组织。但商圈内主体多元、相互关系较为松散,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完成党的组织覆盖。非公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社会组织则以自我发展为中心,党组织在管理体系中逐渐边缘化,“两新”组织不愿在党建工作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是商圈党员缺乏归属感。从党员结构上看,雨花“中心荟”商圈呈现“商贸体-商务楼宇-居民社区”特殊结构,“一股脑儿”地把资源“灌”入商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从商圈党员特点看,商圈党员602名,35岁以下党员370名,占比近62%,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党员423名,占比近70%。他们年龄轻、学历高、观念新,对业务技能和自身生存发展更感兴趣,也容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获取相关政策、信息,以学习、教育和传达上级精神为主的传统组织生活势必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三是区域化党建引领难凸显。党的建设不能搞“独唱”,必须要在政治引领和社会治理过程中,对自身和来自社会层面的各种资源进行汲取、优化配置和激活,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变“独唱”为“合唱”,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雨花“中心荟”商圈内拥有各类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质优量大的社会经济资源,特别是作为中国(南京)软件谷众多互联网企业的聚集地,但其中一部分“两新”组织由于自身生存压力大、对参与社会治理和政治生活的意愿不强等原因,没能进一步参与到党的建设中来,导致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社会微治理在城市商圈出现了“真空”危机。

  二、主要做法

  雨花台区针对铁心桥区域商场楼宇林立、产业人才活跃、“两新”党员聚集、群众需求多元等实际,通过打造雨花“中心荟”商圈党建“共同体”,从组织覆盖、党员凝聚、产城融合上定向发力,充分发挥商圈治理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党建资源、经济资源、社会治理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的优势集聚,形成推动区域发展的 “红色动力”。

  (一)强化“深度覆盖”,建强组织“联心”的工作网络。强组织、抓管理,注重以党建格局的系统性引领商圈发展的整体性,抓牢抓实“两个覆盖”。一是组织共融共建,完善党建覆盖“面”。纵向上,构建“街道党工委—商圈党总支—基层党支部”的三级组织架构,将商圈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经济发展网格“三网融合”,动态掌握商圈内党组织、党员信息,联合软件产业党委、产权物业单位等,推动组织应建尽建、工作全面覆盖。近年来新建党组织12个,党的工作覆盖商圈400多家商户、600多名党员。横向上,打破商圈内各类资源壁垒,有机链接商圈企业、服务监管部门及驻地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各领域30家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50余份,扩大“朋友圈”。聘请来自电商、金融、教育、医疗等7家行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商圈党总支兼职委员,引入专业服务资源,开展融资咨询、健康咨询等专题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党员共抓共管,链起党员服务“线”。针对“人员难集中、信息难交流、党性难提升、作用难发挥”等“四难”问题,线上,打造流动党员“报到—管理—教育—服务”全链条“初心·家”平台,实现统计分析、组织关系转接指导、党务知识解答等功能;建立党员微信群,定期发布学习和志愿服务信息,指导流动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线下,推出6套个性化组织生活和志愿服务套餐,鼓励社区党组织和商圈“两新”党组织联合开展“商圈思政课”;引导党员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三是阵地共联共用,打造组织活动“点”。打造集党建展示、组织生活、政务服务、实境体验和数字互动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雨花“中心荟”商圈党群服务中心,雨花客厅、世茂52+、楚翘城、紫悦广场等4个党群服务站,外延至周边社区、双创服务中心等N个活动驿点,形成开放共享的“1+4+N”服务阵地,让商圈党员找阵地、找组织“触手可及”。

  (二)深化“协同效益”,建立运转“联动”的工作机制。听问题、解难题,以集约、精准的服务为纽带,推动业态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一方面,建立商圈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联商联议发展需求。秉持“有事大家多商量,听听商圈要什么,想想我们能给什么”的原则,商圈党总支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区域内知名商户、大型企业、楼宇物管、商场运营商以及文旅、城管等区街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以协商凝聚“最大公约数”,提高资源“输出效率”。今年,商圈党总支收集、解决商圈就业服务、车辆停放、诚信经营等30个难点热点问题,举办“就业援助月商圈专场”、“一站式”政务服务进商圈等活动20场,加强共商共联。另一方面,建立诉求响应制,联办联解问题诉求。“串联”职能部室“接单”,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牵头日常运转,从街道社区选派10名党建指导员,组建商圈专职网格员队伍,开展党务、人普等专题培训8场;发展服务部经济网格办组建党建指导、经济统计、市场监管、劳动监察、物业管理等5类50名党员志愿者队伍,定期“扫楼”走访摸排楼宇企业需求;便民服务中心在商圈设立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区。雨花“中心荟”联合人社、司法等12家机关部门和三江学院、铁心医院等8家驻地单位,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业务办理、招才引智、法律咨询等服务。“并联”党群部门“做单”。党建带群建,指导山姆会员店等大型商户成立工会组织,打造商圈“小哥青年志愿服务驿站”,开展商圈青年篮球赛、“童新同德”少儿才艺公益展演等活动,形成以“服务”回应“诉求”的运转机制。

  (三)优化“集成服务”,打造品牌“联创”的磁场效应。找定位、出精品,打造“汇·商圈”“慧·科技”“惠·民生”三HUI系列活动,放大“服务型”整体效应。一是打造“汇·商圈”带货“新消费”。开展“品质雨花·商旅共融”主题促销活动、“菜篮子”工程社区行活动,联合西西弗书店、英皇体育俱乐部等商家推出“商圈青年阅读季”“亲子读书季”“党员轻松健身月”等活动,实现商企社“互惠互利”;联合区市监局党委评选认证优质商户25家,开展优质商户进楼宇、进社区专项行动60余次,实行动态管理,激励商户诚信依法经营。举办艺术展览、“一带一路”非遗文化展演等活动,推动“艺术商圈”“民俗商圈”“文化商圈”融合发展。二是打造“慧·科技”助力“楼宇企业”。牵线搭桥共建单位和支持单位的融资、电商、设计、管理、医疗、安全、传媒等多项资源,联合软件谷科技创新部等部门组成“科技顾问团”,定期开展政策解读、创业指导,为人才企业提供沙龙研讨、项目交流、业务合作等“定制”服务。开展服务企业“零距离”行动,在商圈内设置“企业专用布展区”,免费为本土企业布展宣传主打产品,实现“互惠双赢”。三是打造“惠·民生”营造“温暖商圈”。云端惠民,开发“中心荟”小程序,线上发放消费券累计20万元;公益惠民,举办7场“同心桥”慈善公益平台,为35户困难家庭筹款85万元。商圈企业主动认领“微心愿”,长期提供家政服务、健康咨询、业务讲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5方面37项服务;服务惠民,举办“文化名家进铁心”论坛12期,开展“见习岗位促就业”“民生大篷车”“社会家长”“温暖夕阳红”等活动70余场,服务居民群众近6000人次,共同营造有温度的商圈。

  三、成效与反响

  一是从“有形”到“有效”,组织力量再度强化。雨花“中心荟”商圈把不同系统、管理松散的各类党组织集合成为“纵向隶属、横向联动”的“党建共同体”,从健全商圈党组织设置、理顺组织隶属关系、完善党建阵地建设、加强党务工作指导、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等5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两新”党组织组织力弱化、工作运转不正常、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切实引领商圈党组织和党员在助推企业发展、促进稳定和谐、践行为民宗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

  二是从“普惠”到“精致”,服务水平持续优化。铁心桥街道党工委发挥“总牵头”作用,雨花“中心荟”商圈党总支强化“枢纽”功能,对商圈需求、部门资源、责任职责等进行梳理,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职责清单等“三份清单”。破解了原本各部门服务商圈“单兵作战”“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形成各类资源“整体联动”的效应,资源下沉和服务输出从此“有的放矢”,变普惠性、粗放式服务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实现了党建“供给侧”的实效提升,打造党建牵头、网格助力和各部门各主体有效融入的良性格局。城市基层党建因此更具生命力、更接地气,党的色彩和主张在商圈发展中越发鲜明。

  三是从“看法”到“办法”,共治热情不断激发。商圈党建通过“线下”联席会议制度和“线上”微心愿征集,为商圈商户、楼宇企业、商场商管、楼宇物管等主体,搭建全方位的共商共议交流沟通平台。通过“三HUI”系列活动,全面覆盖商户、企业、党员群众三类主体,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激发商圈“两新”党建工作新活力。在党建工作的引领引导下,商圈内各方主体的角色,也逐步从“独善其身”的旁观者,转变成为参与商圈发展的建设者,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识不断强化、热情持续高涨。

  四、经验与启示

  一是党建工作要坚持创新的理念,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业态的全新变化。商圈作为经济社会转型下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是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地,对商圈党建工作的探索和研究也应坚持“常做常新”。从雨花“中心荟”商圈党建的实践来看,只有紧紧围绕区域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匹配商圈现实特点和实际需要的工作模式,搭建务实管用的载体,才能有效解决商圈党建中存在的党组织覆盖粗放化、党务工作者队伍薄弱化、党员管理简单化和党建活动单一化等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破题商圈特有的社会治理难题,充分发挥党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作用。

  二是党建工作要采用统筹的办法,整合多部门多主体多方面的资源力量。雨花“中心荟”商圈党建注重强化“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了“抓全局、抓整体”的统筹理念。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坚持机制建设为商圈长远发展打基础,同时推进工作创新为项目短期抓突破相统一;处理好“关键”与“整体”的关系,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下大力气“推”,集中力量突破,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

  三是党建工作要秉持合作的精神,服务高水平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大局。在商圈、园区等新兴领域开展党的工作,从性质上看属于党建工作的范畴,但最终的目标是引领区域繁荣发展。因此绝不能忽视商圈现实存在的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重要问题,要跳出党建看党建,把组织部门的“独角戏”变为共谋发展的“大合唱”。雨花“中心荟”通过合作项目商业化开展、双向互惠、团队协作等方式,引导商圈多元主体用合作的精神,联合区域内外各方面协调配合,推进共同的事业。雨花“中心荟”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设计高水平的合作机制,产生高效益的资源回馈,才能形成“加法”变“乘法”的强大合力,切实服务整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