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宿迁市宿豫区 集成打造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样板

发稿时间:2021-06-03 14:19:54   来源:中共宿迁市宿豫区委改革办  

  习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宿迁市宿豫区以获批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区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部署,立足乡村振兴大背景,聚焦乡村治理难题,创新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探索以“党建强”引领“治理优、乡风好、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1+5”乡村治理路径,系统构建具有宿豫特点、顺应群众期盼、注重内外兼修的乡村治理总体架构。

  1.锻造治理引擎,筑牢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建强红色堡垒。探索新型农村社区“一委两站五岗”党建模式,成立新型农村社区党委,下设党建工作站、文明实践站和网格治理岗、便民服务岗、产业发展岗、生态优居岗、富民增收岗,因岗设责,夯实乡村治理组织保障,59个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建强红色队伍。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梯次培养职业发展体系,优化队伍结构,新提名党组织书记、“两委”成员平均年龄分别较上届减少5.1岁、7.4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82.9%、67%。建强红色阵地。按照“六个规范化”要求,高标准建设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区72个涉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规范设置“两站五中心一广场”,达到省委组织部A档标准,其中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以上共有17个。

  ——筑牢基层组织体系,切实理顺了新型农村社区特别是多村融合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关系,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对上有效承接各类工作事项安排,对下统筹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服务、发展等工作。

  2.完善治理网格,建立联动协同体系。深化网格化治理,72个涉农村(社区)划分为370个网格,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本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打造网格治理“生力军”。以村(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志愿者等兼职网格员为主,适当通过转任、整合、招聘等方式配备专职网格员,在一线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目前所有兼职网格员全部配备到位,正在选聘专职网格员。建设网格治理“综合体”。坚持线上线下并重,打造区网格化治理信息平台,试点“平安乡村小管家”,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纵向覆盖区镇村、横向联动各部门,实现数据全面采集、信息实时流转、事件联动处置。绘制网格治理“施工图”。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党委政府重点任务和网格日常工作事项,梳理9大类67项网格员总任务清单,根据工作安排定期发布阶段性任务清单,将网格员工作清单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将网格治理落到实处。

  ——建立联动协同体系,综合考虑了新型农村社区兼具城乡双重特征、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等现状,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铁脚板优势,有效克服了传统“村-组-户”结构被打破后的治理空白,也提升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水平。

  3.深化治理实践,重塑乡村价值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支撑,把自治、法治、德治融为一体,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被表彰为2018-2020年江苏省法治建设创新奖、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论坛优秀案例奖。加强自治添活力。探索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开展村干部“述职质询”活动,建立“同心议事会”“红雨伞议事会”等村事民议制度,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陆集利民社区通过“同心议事会”,建立“我家小菜园”解决群众“吃菜难”问题,得到群众好评。践行法治强保障。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常态组织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群众提供便捷、实用、高效的法律服务,村(社区)法律顾问聘请率100%,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成率52.6%、巩固率100%。深化德治扬正气。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实现区镇村全覆盖;广泛开展“双评(五星文明家庭、五美庭院)”“两榜(诚信红黑榜、善行义举榜)”“两约(市民公约、村规民约)”“两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一堂(道德讲堂)”“一台(百姓大舞台)”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宿迁文明20条2.0版、宿豫乡村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共选树50余名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最美人物和省道德模范,户均人情消费降低25%。

  ——重塑乡村价值体系,更加凸显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本质是对“人”的提升改造。乡风文明无法速成,只有不断增强集体认同,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引导农民树立现代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才能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4.丰富治理内涵,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下沉服务资源,前移服务端口,将各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行“一站式”政务服务。全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先后建立“全科窗口”177个,认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17850件。探索“红色化”物业服务。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乡村物业管理制度,推动“红色物业进村”,明确公共管理和群众包保区域,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管护,实现村容村貌常态整洁,共有14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推行。开展“多元化”惠民服务。按照每村(社区)10-30万元标准设立党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围绕党员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需求,兴办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各类惠民实事。新庄镇振友新型农村社区利用专项资金引入9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服务(如针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通爱心系列套餐,即百姓大食堂提供爱心餐5元吃一天、爱心理发屋每月一次免费理发、家庭医生一个月登门一次、家庭保洁志愿者每月一次等)。2020年共兴办惠民实事421件。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有效畅通了广大农民“就地城镇化”的通道,通过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集中,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的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品质不再有明显落差。

  5.拓展治理成效,优化农村“三生”体系。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基石,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纳入治理范围,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产业格局。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将产业体系纳入治理范围,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核(现代农园拓展区)三带(幸福大道三环产业带)、一廊(六塘河生态富民廊道)多基地(新型农村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布局,稳妥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核心区建成面积超过10万亩,发展绿色果蔬20万亩。加快强村富民。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流转、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公共空间治理等工作,统筹规划、收拢盘活、整合利用集体资产资源,打造村企融合共同体,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合作联社组织作用、家庭农场示范作用,探索“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让更多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持续增收致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6。改善村容村貌。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体提升“水林田路居”,农村无害化户厕覆盖率99.65%,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9.9%,创成10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46个美丽宜居乡村。

  ——优化农村“三生”体系,重点聚焦了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坚持“三生”统筹,既是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理念,也是深化乡村治理的有效方法,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快强村富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

  宿迁市宿豫区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有效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充满活力的幸福家园,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