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动态

文章

贵州省湄潭县推进近郊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革 初见成效

发稿时间:2020-04-20 14:13:52   来源:中共湄潭县委办公室   作者:陶通艾

  2017年7月,湄潭县成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52个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以来,针对农村客运班线管理差、乘车环境差、服务质量低、票价较高的问题,湄潭县在农村客运规划、转换经营模式、降低乘车票价、促进安全管理等方面推进近郊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革,实现县城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公交线路全覆盖,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60%。

  一、统一规划,提升通行条件。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县交通运输局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导则,完成了湄潭县城乡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构建“县-镇-村”三级公共交通运输网络,科学合理布局场站、保养场、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将城乡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纳入县城总体规划,并与县城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对原有农村班线加快实施公交化改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出行方式,充分满足农村群众“行有所乘”的基本需求。二是分类实施。对运距、班次密度、客流量适中,路况较好的客运班线,通过科学调整运营网络,增加客运班线覆盖面,适度加密发车班次,缩短发车间隔,逐步完善公交化运营的基础条件,成熟后实施改造;对运距较远、客流量较少、路况等级低的客运班线,通过优化客运资源配置,整合区域内客运班线,合理调整运行线路、运营方式和车型,逐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三是建设沿途站点。在县城区乘客集中点,根据客流需要,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或与县城区公交站点共享,并采取建设、维护、广告收益捆绑式招投标的办法,对新建设的城乡公交停靠站费用由财政给予补贴,日常维护费用按“谁建设、谁收益、谁维护”的原则落实。公路沿线每个站点都修建了风雨亭和候乘座椅,为公交化运营的客车提供沿途安全停靠点。四是提升通行条件。县交通运输局根据建设路面、路基、错车台、安保设施等行业标准,对农村公路急弯陡坡、路侧险要、平面交叉、视距不良等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排查、重点整治,按照“三同时”(即安保工程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验收)和“六同步”(即全面落实农村公路混凝土路肩、浆砌边沟、安保工程、错车道、管理养护、生态绿化)的原则进行建设。全县整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1316公里,建设钢筋护栏48千米,波型梁钢护栏241千米,标志牌6570套,标线7.6万平方米,实现垂直高度超过2米的临水、临崖、临房、临院、临坎安保设施“五个全覆盖”。

  二、统一经营,改善客运环境。一是推进运营改革。按照“政府主导、规模经营”原则,通过入股收购解决运力,吸纳管理人员、股权改造解决原有线路车主就业问题,将原四家农村客运公司整合,组建夷洲名城公交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现代化的升级改造,实现由挂靠经营向公交化经营转变。改革中,充分考虑原挂靠车主的利益,在自愿的基础上吸纳参股入股,参股比例不低于30%,原挂靠车主则聘为驾驶员、管理员、调度员或安全监督员。二是统一车型。按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交通的要求,原客运班车全部下线,更新为符合国家规定和要求的公交车型,上线的城乡公交车辆均为绿色环保的纯电动客车,安装了先进的语音服务系统,根据客流需求采取循环发车、公交式运营,运行时间为上午7点至晚上8点。三是改善客运环境。公司统一按照公交化方式运营原有县城至各镇的客运班线,有固定的站点、固定的班次,规定的首末站,所有线路共新增公交站点30余个,车辆准班正点运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全县共新建候车亭225个,新建招呼站22个,使公交运营和农民群众搭乘更加方便快捷。

  三、统一票价,分享改革红利。一是分类核定票价。公交化运营的10条农村客运班线,有6条采用一票制,票价统一定为2元;有4条采用多票制,票价以10公里为标准线,超过10公里后在2元的基础上增加1元,20公里内全程最高票价仅为3元,相较于公交化运营前农村客运班线模式票价来说,至少下降了40%,切切实实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公交化改造后,县城至兴隆镇、黄家坝、鱼泉、官堰、核桃坝、七彩部落、永兴流河渡全程票价仅为2元(原票价为3元),县城至天城镇、黄家坝街道(梭米孔村)全程票价仅为3元(原票价为4-5元),洗马镇全程票价仅为5元(原票价为6-7元),解决了沿途五万老百姓多年的乘车难问题,深受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对采用公交化运营的农村客运班线,参照城市公交优惠政策,对农村特殊群体在办理IC卡后,乘坐公交车的享受城市公交优惠政策待遇(即年满70岁及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可享受免费乘车待遇,在校学生和其他人员办理IC卡后享受八五折优惠)。三是推出移动支付方式。对已经改造完成的线路通过发行IC卡,划卡上车,节省了乘客上车时间,同时逐步推出“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切实贯彻落实好“公交进农村,票价惠农民”新举措。

  四、统一标准,落实安全监管。一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新组建的道路客运企业实行统一招聘和管理驾驶员,统一签订劳动合同,统一支付劳动报酬,统一购置、调度和维护运营车辆,统一承担安全生产风险,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二是增加安全投入。县交通运输局对重要路段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对2米以上临崖、临水路段加装钢筋(砼)护栏,临沟路段加装波形防撞钢护栏,在道口设立减速带和示警桩,设置标志标牌;在急弯、暗弯等通行条件差的路段增设反光镜,喷涂诱导标,设置标线标志,保证行车和群众出行安全。公交化改造后,所有车辆承运人责任险达到每人60万元以上,第三责任险达到100万元以上,保险系数更高,发生事故理赔无纠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大幅度减少,社会更加稳定。三是落实安全监管。公交化改造后,车辆按照发班运营,不追不抢、不拖不等,安全系数提升,同时全部安装卫星定位和4G视频系统,对驾驶员安全操作、文明驾驶和乘客安全进行监控,所有农村客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入网率达到100%,确保安全运营。

  五、统一管理,做好城乡衔接。一是明确养护职责。为确保近郊客运“开得通、留得住、管长远”,保障全县道路养护、客运站亭维护及公交日常运行,出台了《湄潭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明确农村公路由县公路管理部门进行维修养护,县道每3公里、乡村道每5公里确定1名管护人员,负责公路隐患排查、治理及道路清扫、落石清理和标识安装等工作。同时明确公交客运公司负责客运候车站亭管理维护,彻底解决了交通基础设施重建轻养、重建轻管的问题,为近郊农村通客车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精细化管理。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公安、安监、城管、发改等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大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力度,严格对公交车辆的规范管理,实行智能调度,精确了解线路的运营情况,掌握车辆的正点运营情况,是否超速、是否堵车,改变过去“人追车”的粗放管理方式,根据调度信息及时调整发车班次。安装GPS卫星报站系统,实现了报站标准化,大大减轻了手动报站的劳动强度。三是做好城乡衔接。农村公交起讫站设置与县城内其他客运场站协调配套,便于转乘;中途站点的设置注重乘客需要,特别是根据经济开发区、农业园区、旅游区、学校的人流情况合理设置站点;农村公交在驶入县城区后实行只下客不上客的方式,避免在站点停留太久,过分占用县城公交基础设施。

  (作者系中共湄潭县委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