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动态

文章

贺兰县:“六权”融合聚合力 集成改革显成效

发稿时间:2023-08-03 15:26:12   来源:银川深改  

  围绕“入市交易”,做好转化增值文章

  紧紧抓住资源要素市场化这个“牛鼻子”,做好盘活流通增值文章。搭建平台,打通睹点。率先在全区成立“六权”改革服务中心,创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搭建集各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行“宣传、交易、监管、服务”闭环管理和交易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引导各类产权公开、公平、有序交易,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目前平台已累计完成“六权”及农村产权等交易116笔,成交金额8857万元。金融赋能,做活市场。围绕服务“六权”改革和助力乡村振兴,开发“富农贷”“农地贷”“小微通”等金融产品,将过去分散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山林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进行整合,全部纳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范围,探索“交易鉴证+产权评估+抵押登记+融信担保+银行贷款+资产处置”为一体的金融惠农新模式。完成全市首笔工业用水权和排污权抵押融资贷款,创新“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林业金融服务模式,完成山林权抵押融资贷款4.9亿元,为葡萄酒、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完成首笔“土地存贷”业务,协调贺兰农商行为宁夏新阿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100万元。

  围绕“节水增效”,创新管水用水机制

  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推行“源头严控、过程严管、结果严查”全过程管理,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建立水权分配机制。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合理测算核定工农业及城市、生态用水量并全面确权,将水权分配到村镇、重点用水户、用水企业,严格按定额供水,有效控制用水总量。2022年,全县节水3300万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1年下降7.2%,农业用水亩均水费下降10元。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探索“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模式,整合涉水、涉农项目,引进社会资本方参与农田水利和高效节水设施建设,先后投入约2.4亿元,砌护支、斗、农渠337.94公里,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1100套,实现田间灌水自动计量、精准控制、精细调度和自动化管理。建立节水奖补机制。全面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制度,兑现2021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84万元,核算2022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80.63万元。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出台《贺兰县水权交易及收益分配办法》,明确交易规则、交易价格、收益分配等,用制度为水权交易保驾护航。完成水权交易10笔2141.1万方1.458亿元。

  围绕“盘活增值”,探索土地利用路径

  用活土地政策、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加快土地价值发现和效益增值。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途径。出台《贺兰县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办法(试行)》《贺兰县农村宅基地和建房审批管理办法》等14项配套政策。在8个试点村颁发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证书,颁证率91.42%;完成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178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801余万元;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52宗。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分类推进批而未供、低效工业用地、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全面推行弹性年期、“标准地”、混合用地等多元化供地模式。编制招商地图,推行“以地招商”模式,超额完成闲置土地年度处置任务。2023年处置闲置土地1557.76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800.2亩,成功入选国家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围绕“多权融合”,系统集成提升实效

  准确把握“六权”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和着力点,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下功夫、求实效,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常信乡谭渠村蓝湾生态农业示范园将植绿增绿、发展经果林、林下经济与沙化土地治理相结合,年实现林下产值150余万元,现有林地年均碳汇能力500吨,基本实现“碳中和”;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建设“三池两坝”尾水治理系统,将内外水循环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节水增效与降污减排“双丰收”,2022年用水量较2020年减少40万方,水资源利用率提高50%以上,水费开支减少45%,实现“碱滩变蓝海、污水不外排、荒山变银山”的巨变,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发展的新路子。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银川市首笔排污权交易,成功购买氮氧化物排污权指标4.092吨,破解了企业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完成银川市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融资2600万元,极大释放改革红利,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成中水回用及废渣综合处置项目,投运以来实现节水8万方,减少废水排放15万方,年节约水资源税及排污费约150万元,探索出了水污同治、循环利用、系统集成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实现了“节水增效”“降污增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