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

文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稿时间:2012-06-18 00:00:00   来源:学习时报  

  记者:当前世界战略格局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陆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苗圩:当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一些结构性和周期性的挑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增速减缓。今年一季度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下行趋势值得密切关注。从外需看,国际市场需求继续低迷,我国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目标国和最大受害国,2011年遭受贸易救济调查 69起,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7.4%。从内需看,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在增加,投资以在建项目为主,新开工项目不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陆续退出,特别是汽车、住房消费可能延续低速增长,物价高位运行削弱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工业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和人工成本上升,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3%。但拉动工业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很多。城镇化加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提供强大动力,各项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将引导居民消费预期,推动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确处理速度、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推动工业发展向质量效益提升和结构优化升级转变,促进未来一个时期工业增长保持在平稳较快的水平上。

  二是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十一五”期间,我国粗钢、电解铝、水泥产量分别增长了77.4%、101%、75.9%,分别占世界的 45.5%、40%、60%。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量的 70%以上,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单位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我国依靠物质资源大量消耗和严重污染环境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部分发达国家酝酿征收碳关税和实行碳标签制度,也对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外部倒逼压力。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没有达到4%的预期目标,工业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发展转变。

  三是新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酝酿突破,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推出“再工业化”等新战略新举措,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我国在新兴科技和产业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突破,必须把握变革机遇,加强战略部署和统筹规划,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要支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加快。随着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客观上为我国利用全球要素资源,更加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创造了条件。跨国公司也在积极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价值链高端环节,我国工业发展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必须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转变。

  五是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随着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新服务创新活跃,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带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建设宽带基础设施,加强网络空间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电信监管理念、方式还存在诸多不适应,通信业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迫切。必须更加主动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综合集成创新和构建产业创新体系,主动迎接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面对严峻挑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建设工业强国的目标要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通信业转型发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提升工业、通信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记者:针对当前我国部分社会资金“脱实入虚”制造泡沫的苗头和不良倾向,中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工业和信息化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重大措施巩固和发展实体经济?

  苗圩: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虚拟经济必须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实体经济,关键是要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创造实体经济收益率与虚拟经济大致相当的条件。

  一是完善鼓励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政策。把创新要素和政策支持更多向实业领域倾斜,增强社会资本投资实业的吸引力和信心,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由大变强,促进工业强国、实业强国。

  二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进入中小企业。严格落实金融行业禁止存贷挂钩、以贷转存、借贷搭售等规定,规范服务收费行为,降低工业企业资金使用成本。同时,还要下大力气解决工业物流成本过高问题。2010年我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1%,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以内。

  三是缩小行业间、职业间收入差距。加大对银行、证券、保险、电力、电信、石油、煤炭等高收入行业和垄断行业工资水平的调控,提高制造业行业工资水平,增加工业行业第一线生产工人收入。

  四是遏制各种投机行为。规范重要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股市发展,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消除暴利和市场剧烈波动,把社会资金从投资炒作中解放出来,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工业。

  记者:“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其中工业扮演什么角色,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苗圩:正是由于工业化加速推进和工业大发展,把我国推向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二大经济体和外汇储备最多国家的地位。工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扮演着主力军和主战场的重要作用。

  工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力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是提升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和国防建设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长期不会改变。目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可以说,没有工业的强大,就没有国家的强大,工业兴则民富,工业强则国强。

  工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所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等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只有工业发展方式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根本转变。必须把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这十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通过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记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6+1”行动计划,请您谈谈有关“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的主要情况。

  苗圩: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点多面广。从今年开始,我们动员全系统力量,汇聚全行业智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启动实施了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百项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年、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两化融合深度行以及改进机关作风年的“6+1”活动。

  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60%的经济总量和50%的财政税收,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10月12日和今年2月1日,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出台9条金融财税支持政策。今年4月,国务院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加大财税支持、缓解融资困难、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29条政策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为让企业了解政策、享受到政策支持,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以“服务企业、助力成长”为主题的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活动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为核心,以促进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遵循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依靠有关部委、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集聚资源,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

  目前,服务年确定的六项重点服务活动已经全面启动。政策咨询服务方面,印发了中小企业政策百问百答手册,组建专家咨询团队,启动中小企业政策大讲堂全国巡讲。投融资服务方面,我部与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签署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备忘录或协议,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培训。创业创新服务方面,组织开展了大学生网上招聘,正在和相关部门就共同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商定战略合作。转型升级服务方面,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作;筹备第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第七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协调组织中小企业参加中德中小企业论坛。管理提升服务方面,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舆论宣传方面,与权威媒体合作开展中小企业典型报道、在线访谈、政策宣传。目前,各地也陆续制定服务年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