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国开行回归政策性银行大幕拉开

发稿时间:2014-08-08 00:00:00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杨玚

  从消息人士处获悉,高层正在低调推动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从商业性银行回归政策性银行。

  学界认为,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必须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一不可。后者资金由国家补贴,承担投资周期长、回报低,却关乎社会民生的大型基建项目。然而,自从国开行于2008年转型为商业银行后,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位,导致商业银行大量承担此类“赔本”业务,既背离了存款人的利益,又暗生寻租空间。

  腾讯财经获悉,国开行内部对此番“回归”的态度颇为积极。由于网点少、业务规模小,国开行的竞争力一直不如其他商业银行;而一旦回归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将获得国家更多“照顾”。

  “先做后说”高层低调推动国开行回归

  消息人士向腾讯财经透露,高层对国开行回归“政策性银行”已达成共识。在业务上,国开行将体现国家政策意图和战略,民生保障和保证“稳增长”双管齐下;在内部运作上,国开行将遵循商业化原则,即严格做好风险控制,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经营管理等。

  不过,目前高层及国开行仍未有对外宣布“回归”的迹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最高层希望此事尽量保持低调,“先做后说”。

  尽管如此,消息人士透露,近期国开行获批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正是回归的一个重要体现。

  对于这则消息,腾讯财经8月4日下午向国开行官方求证,但截至记者发稿,国开行仍然未予置评。

  然而,国开行一名内部人士向腾讯财经透露,国开行早于2013年制定“三步走战略”,稳步还原其政府职能。不过,有关“三步走战略”的具体细节,国开行上下始终三缄其口,业内人士也少有耳闻。此概念也仅在央行主管的杂志《中国金融》中提及过一次。

  政策性银行缺失引发金融业混乱

  “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除了包含商业性金融机构,还应有政策性金融体系作为补充”,一名业内人士对腾讯财经分析。

  作为政策性银行,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因此,国开行必须承担大量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却对社会民生有重大意义的项目,比如棚户区改造等,而这些项目通常都是商业银行不感兴趣的。

  然而,国开行自2008年起,启动商业化转型。自此,中国仅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由于政策性银行缺位,大量民生建设工程的担子落在了商业银行,尤其是五大行的肩上——“商业银行政策化”的情况出现了。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腾讯财经分析,这种现象背离了商业银行的股东及存款人的利益。由于此类民生项目大多“微利”,甚至“赔本”,因此商业银行如果承担过多此类项目,无疑是在牺牲自己的商业利益,同时背离了股东及存款人的利益。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则在2013年举办的“金融街论坛”上公开批评,“商业银行政策化”“政策银行商业化”将滋生套利行为。

  谢平表示,由于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享受税收扶持等来自国家的优惠待遇。因此,一旦“政”“商”两种业务混合经营,对于企业和地方政府而言,可获便宜的资金;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可将财政扶持的资金,用于自身商业化的业务上;对政策性银行而言,如果亏了,就算在政策性业务头上,如果赚了,就算在商业性业务上。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魏加宁也曾撰文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国开行未转型为商业银行之前展开的贷款。国开行当时这样做,没有太大风险,因为它拿国家信用做担保,到金融市场融资发债,筹措金融期限一般比较长、成本比较低。它贷给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期限较长、利率较低,所以风险不大。然而,当国开行转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缺失后,商业银行也都冲到这个市场来。结果导致“要么是商业银行短存长贷,要么是地方融资平台短借长投,风险就出来了”。

  国开行的“回归”诉求

  业内人士透露,国开行对回归政策性银行的态度也颇为积极。“国开行作为商业银行,竞争不过其他商业银行”,该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

  据国开行2013年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末,国开行总资产达8.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48%,资本充足率为11.28%(低于银监会对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达11.5%的要求),净利润为799亿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一方面是国开行目前的业务领域仍然偏向政策性业务领域,因此资产回报率要比其他商业银行低;另一方面,仅有不到60个分支机构的国开行,相比起五大行动辄过万的网点显得过于“势单力薄”,必然导致业务量小,融资成本高。

  然而,一旦回归政策性银行,国开行便可以受到特殊照顾。“只要它有需要,央行就可以对其提供‘再贷款’,这是其他商业银行都无福消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