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职教育受诟病涨助学金促改革被指期待不高

发稿时间:2015-02-28 00:00:00  

  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低下备受诟病,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虽然此前屡有曝出骗补案例,但补贴的增加已再度提上日程。

  在2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决定自2015年春季学期起,政府将调增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接受国家助学金的额度,从现行的生均每年1500元提高至2000元。会议认为,此举将帮助更多经济困难家庭孩子完成学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一技之长的建设者。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月26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为1802.9万人,2014年度的毕业生为633万人;而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为2400.5万人,毕业生为799.6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可视为国家强力调控中等教育结构比例的结果。在2010年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即提出,到2020年,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这一方针,深刻影响了教育部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分配规划。

  例如在2013年由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做好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就指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继续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原则上要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而在2014年下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通知中,也重申了要引导半数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的要求。

  据教育部在2014年6月所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在中职学校中,符合农村(含城镇)学生身分、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条件,而享受免学费待遇的人数,已占中职在校生全体人数的91.5%。此外,在中职学校拥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进一步享受政府发放的国家助学金。

  然而,中职学校的平均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不少学校招生乱象丛生,学校的营运管理情况堪忧。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合组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曾针对超过一万名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进行抽样测验,发现在入学一年后,中职学生的学业不但落后于普高学生,甚至还低于自身一年前刚入学时的水平。而中职学生在校内学习的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和普高学生所掌握的能力相比,亦缺乏显著优势。

  虽然从2006年到2013年间,中央财政为中职学校安排的国家助学金,总计已达到472亿元。然而,中职学生在就学过程中途流失的情况仍然严峻。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曾经抽样测算,全国中职学生的平均辍学率约为10.7%,而在西部地区,更有61%的学生在从中职毕业以前就离开了学校。

  调涨助学金作用几何?

  国家助学金的进一步调升,究竟能够对把学生留在学校完成学业,避免其因经济因素失学,或因在外赚取工资的冲动而辍学,发挥多大作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财新记者,要把学生留在学校,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仍是第一要素。“助学金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期待过高,不能想依靠助学金来拉住学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欧阳河则认为,提高助学金的额度,对于出身困难家庭的学生虽然不无小补,但也并非所有的受助学生,都能明显感到受用。欧阳河认为,与其只调涨学生在一、二年级所领取的国家助学金金额;不如将这两年间每个学生多得的1000元额度,用于学生在三年级时,入厂实习时的所需经费。

  中职教育缺钱究竟缺在哪?

  欧阳河指出,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实习实训环节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对于学生的实习,政府没有拨什么钱、学校也没拨,好多实习岗位,都是校领导想办法去和企业主求来的。”然而,据欧阳河曾参与过的一项调研显示,中职学生入厂实习的相关成本所费不赀。包括企业对实习生的接收、训练成本;学校派教师入厂指导的成本;还有学生需自付的食宿等成本,一年实习下来,每个实习生岗位产生的平均成本,约在7000元左右。其中由企业支应的成本又占了绝大多数。

  欧阳河表示,事实上企业并没有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甚至为其他企业培训员工的义务,“毕竟多数的实习生结束实习后都不会留下来,大多数都成了其他企业的员工”。因此,如果政府或学校,都未向承担实习生培训成本的企业支付相应的经费,“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企业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工;学生也得不到实习环节应得的知识和训练”。

  为了补足当前职教体系中校企对接环节的短板,国务院曾在2014年6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特别规定,要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决定》所列出的具体措施则包括: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可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而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则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对于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若其办学内容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则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企业给予支持。

  骗补能否杜绝?

  虽然各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支出口径日益扩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享有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也从2005年的2410元增长到2013年的9320元,增长幅度近三倍。然而,在政府对职业教育拨付额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地职业学校虚报学生人数、编造假学籍,套取国家津贴的现象也层出不穷。2013年,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便曾以分散办学为名,编造假学籍,违规套取国家助学金达1892.25万元。

  针对国家助学金在拨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挪用、冒领或溢领风险,储朝晖认为,应明确规定將所有的助学金款项,按人直接拨付到学生帐上,以减少中间环节被校方扣留、挪用的风险。即使有些学校或教师担忧学生不知如何善用助学金,但储朝晖认为,学校仍应尊重学生自主选择要使用这笔款项的权利,顶多只能扮演辅导和建议的角色。而不能以学生不知如何善用助学金为由,将助学金扣存于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则指出,目前绝大多数的县(区)都设有教育会计结算中心,对境内所辖的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财政拨付做法,“学校要领、要用的每一笔钱,政府都能晓得,这也是防弊的一种方式”。

  除了教育行政体系内部监督、司法起诉及审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避免学校套领、冒骗经费的途径?吴霓说,“我们不是还有‘两会’吗?”他认为,即使目前各地对于学校收支情况的信息公开程度,尚未有统一的规定;但未来,应要求各地将学校的收支情况,从在校内层面公开、面向社会公开,逐步推进至经人大、政协“两会”审议公开,以利透明和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