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文章

彭森: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稿时间:2020-12-22 14:45:35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12月20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绍兴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改革(2020)年会暨新发展阶段地方改革推进高层研讨会”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本文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的主旨演讲内容。

  
尊敬的陈昌智副委员长,尊敬的马卫光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来到山水秀美、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参加中国改革(2020)年会。首先,我代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也对会议上评选为2020年度改革案例的12个有关省市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会议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对当前的宏观形势做了深刻分析,对明年改革发展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借此机会,结合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就当前宏观形势和深化市场化改革工作谈点体会。
  
  2020年即将过去,对于过去的一年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十几天前,我在钓鱼台参加中新社举办的2020年影响力人物颁奖会议上被媒体问到,2020年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我讲了两句话。第一句话,过去的一年是风云变幻、极不平凡、充满了危机风险和挑战的一年;第二句话,这一年也是我们奋力拼搏、化危为机、重塑信心和希望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国家取得了三项涉及国运盛衰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中央先后做出了三方面涉及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在辞旧迎新时候应该总结的。
  
  三大成果之一,我们成功应对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付出巨大牺牲和成本,通过了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所带来的压力测试,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成果之二,我们成功应对了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经济下行。通过一系列宏观政策和“六稳”措施出台,把握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及时复工复产复市,“六保”目标基本实现。GDP增速经历了一季度下滑6.8%,到二季度增长3.2%,再到三季度增长4.9%。刚刚发布的11月统计数字说明,中国三大需求回升明显,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消费增加5.0%,投资1到11月份增长2.6%,11月外贸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增长21.1%。据测算,四季度GDP增长可恢复到6%左右,全年GDP有望增长2.2%左右。中国经济实现了深V型反转,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专家分析,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显著回升,预计全年增长8—9%。受基数影响,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一季度将出现两位数增长,在15%左右,二季度以后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
  
  成果之三,我们成功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国有五千多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整体贫困,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重大成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打下了决定性的坚实基础。
  
  三方面重大决策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文件。4月份出台9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5月出台了10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6月,出台了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实施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9月,自贸区扩围,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相继挂牌,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增至21个;10月,中央在深圳召开纪念特区成立40周年大会,批复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11月,中央召开浦东新区建立30周年大会,宣布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一连串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力度前所未有,向世人宣告了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是新时代加快改革的动员令。
  
  重大决策之二,中央5月正式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
  
  重大决策之三,中央10月召开了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一份加快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的文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了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战略部署。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20工作的同时也强调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面对一个动荡变革的世界。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其中最大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还是中美关系。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中美贸易战,包括后来美国拉动一些同盟国家准备对中国开展政治上的新冷战,在贸易、科技、金融各方面与我国全面脱钩。“十四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不确定因素还是中美关系的走向。目前,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的结构性问题,都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凝神聚力办好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主要是发展和改革。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坚持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必须要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进入新世纪时,我党庄严承诺,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明年上半年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五中全会建议说得很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明年召开的“两会”将通过“十四五”规划,回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特征:
  
  一是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工业体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发展一定是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经济总量再迈上新台阶,实现经济发展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率提升的根本转变。“新四化”的同步发展将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路径和主要任务。
  
  二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就是人的现代化。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说我们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我们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改革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这是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标志,也是“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改革工作的新目标。
  
  三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实际上也是体制机制改革的现代化,因此要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永远在路上。但是市场化的改革一定要加快步伐,要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不能再拖了。为什么?中国的计划经济从1953年到1978年搞了5个五年计划用了25年,中国的改革已经搞了8个五年规划一共4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完成。以前我们说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话是对的,但是市场化改革根本任务是改计划经济,重点是要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核心的问题,到底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陈昌智副委员长讲话中引述了总书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决定做说明时的一句话: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形式。今年“两会”上,总书记在政协分组会上再一次强调,我们要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就必须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加快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夯实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市场体系的基础性制度。
  
  “十四五”期间,改革很重要一项任务是,必须要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取得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实质是真正突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和创新。今年中央9号文件关于加快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非常重要,讲了五大要素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时间关系,我下面重点围绕土地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谈点意见。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改革40多年来其市场化程度是严重滞后的。基本上还是通过国家计划自上而下垂直统一用行政办法进行配置。2018年,国有建设用地一共880万亩,其中还有60%通过政府行政划拨。因此,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和构建发展新格局重要的新的动力源。“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充分应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宅基地,改革土地管理的制度,探索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交易的机制。这其中很重要的任务,也是与地方改革实践有关的,就是要真的建立宅基地自愿退出的机制,允许对存量闲置的宅基地盘活利用。农民对闲置的宅基地既可以自主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同时也要研究宅基地的自愿退出特别是宅基地跨集体流转的问题,这方面亟待取得突破。我的想法是,到2035年,通过逐步减少政府对土地指令性计划管理,直至完全取消高度集中的用地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各地政府从土地的征用出让领域退出,还权市场;土地价格经过竞价方式实现市场定价。
  
  在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我们要重点突破户籍、所有制等身份差异对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化配置的制度障碍,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效流动。现行户籍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需要、适应中国二元经济格局的制度。人生下来实际上就划分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户籍与不同的公共服务标准,以及市场准入挂钩,从制度上限制了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这些年劳动力市场有长足进展,但目前城市常住人口达到60%,城市户籍人口只有45%。我们改革这么多年,还有2.9亿农民工。农民工概念如果不取消,很难说我们实现了人的现代化,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完成了市场化改革。所以,“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放开除个别超大城市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在城市群内探索户口通签、居住证互认的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与长住人口挂钩的机制;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的现象,保障城乡劳动力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力。希望一些地方在这方面步子更大一些,率先改革,通过试验尽快用居住证制度来取代实行几十年的户籍制度。目前的户籍制度将来可作为一个影子制度,主要记录人的出生地和迁徙情况。一个人取得新的地方居住证,就应该享受完全的基本公共服务。最近,有的城市出台抢人才政策,办法是实行差别化户籍制度。这是小进步,但远远不够,差别化的户籍制度还不能实现劳动力要素市场化的配置,我们需要在这一方面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最后,我讲一下在新时期、在“十四五”期间改革推进方式新的探索,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关系。中央五中全会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到2035年我国发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同时,中央也一再强调,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鼓励支持地方开展差别化的改革创新试点。地方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地方改革的积极性和鲜活经验一直是中国改革的发展动力源泉,鼓励地方大胆试大胆闯是中国改革的重要基本经验。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方面充分肯定,为新时代地方改革探索提供了最好的政策支持。中央公布的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通过综合授权、先行示范,以清单式批量授权的方式赋予深圳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的自主权,要求深圳市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大胆试大胆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这一方面向世界宣誓了中国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同时为各地区各部门增强改革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中国改革年会印发了50个典型案例,揭晓了12个年度改革案例,这些案例都为地方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刚刚,马卫光书记介绍了绍兴以改革试点推动面上开花,即,试点先行,打造盆景,然后以点带面形成亮丽的改革风景线。绍兴坚持每年推出一批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集中力量全力打造改革实践的样本,这为地方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改革案例与推进方式方法。希望地方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本地实践出发,抓住改革核心问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在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方面,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方面等等,能够真正取得实质性突破。这样,我们总结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时候,便可以发现更多新的改革样本、改革经验和改革道路。
  
  2021年快到了,在此预祝大家在2021年各项改革事业工作中取得进步和成功。
  
  预祝大家新年快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