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题演讲

文章

王立峰:新时代党建引领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发稿时间:2021-07-26 10:29:58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21年7月24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中共淄博市委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新时代党建引领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淄博实践现场会”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召开。本文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王立峰的演讲主要内容,未经本人审核。
 

  乡村振兴和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什么关系?我想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一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乡村振兴?二是在乡村振兴过程里面中国共产党要扮演什么角色?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想需要从历史说起,总书记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从近代以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乡村,怎么样去建设一个乡村,是咱们中华民族一个历史性的课题。1931年梁漱溟先生来到山东主持乡村建设运动,山东大地一直就是乡村建设探索的先行者。从那个时候梁先生就说中国的未来在乡村,乡村必须要复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这一百年历史里面,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毛主席在井冈山时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研究农村和农民问题。他的结论很清楚,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谁赢得了农民就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取得成功。毛主席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就是这样成功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业一穷二白,也是仰仗着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才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健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所以农村和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中农村率先改革,打响了改革第一枪。我们的农民输出土地、资本、劳动力,因为这些要素输出才造就了我们的工业快速发展。所以,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才有资格才有能力去建成小康社会,解决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福建在浙江时他必定要去调研农村。他有两个很重要的论断我觉得是创造性的: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之上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强调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后,他有一个重大判断。这个重大判断就是说现在的农业农村问题是什么?他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不平衡。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不平衡,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不平衡;第二句话是发展不充分,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两句话奠定了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事实基础。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有一个基本的背景,就是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还有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全局来看,中国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结论?从世界近现代史看,400年的现代化历史,从十七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出现了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问题,出现了城乡关系问题。过去农业社会不存在这个问题,农业和农村成为问题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写《资本论》也研究了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问题。我们看到,在过去400年里面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城乡关系的,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工业和农业关系的。我去欧洲多次访学过,到农村去看,我感觉它们的农村不是农村,没有进了村的感觉。后来我对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总结出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空间便利”。到发达国家农村去交通不是问题,通讯不是问题,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空间便利,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觉。第二个是“流动自由”。人的流动没有身份限制,城市人可以到农村去,农村人可以到城市去,要素互相流通,互通有无。真正实现城乡一体也好,城乡融合也罢,融合关键是要素融合。第三个是“规范有序”。农业农村振兴必须要有法制的保障,公共服务如果没有制度规范监管,公共服务是不会提供有效服务的,所以说现代化国家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人口过亿的发展中国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中国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使命,必须要通过乡村振兴作为总抓手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第二个大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大变局现在是风雨欲来。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即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人说短则十年,长则也就是二十年,马上就要来了。如果数字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同时到来,那真是大变局。疫情之前我在欧洲访学,顺便到北欧国家考察了一番。北欧国家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在搞制度实验。冰岛搞了一个4+3制度实验,一周工作4天,休息3天,这样一个制度安排,有没有影响到社会治理的效率?没有,这是实验的结果。丹麦搞了一个基本收入制度实验。基本收入制度实验是什么?政府挑选几千个志愿者参加这个实验,政府一个月给你发几千欧元,保障你的医疗,保障你的教育,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可以不工作。不工作没有工资,但是你有基本收入。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后,大概未来很多人人是没有工作的,而且是一生不工作的。如果不工作了,这个人的行为模式是什么,这个人心态是不是会发生变化?现在追踪观察幸福指数变了没有,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这个实验历时三年于去年结束了,实验结果也出来了。基本收入制度下人的幸福指数没有降低,但是人的基本需求有所变化。比如,对体育的需求增长了,人越来越需要体育,不是竞技体育。百年大变局其实改变的是我们的生产方式,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了,你的治理制度一定要变,一定要相应的治理。所以说每一次技术的变革、技术的创新对我们人类提出重大的要求就是相应的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一场制度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深刻,他说从深层次上讲乡村振兴本质问题就是领导体制变革,就是国家治理体制变革,所以说必须从制度层面上来理解乡村振兴。如果从制度层面上理解乡村振兴的话,我想我们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定离不开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定海神针。我们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自始至终的全过程。

  有的同志说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行为,乡村振兴涉及到很多经济活动,经济和政治搭什么边?那么,无论乡村振兴过程当中是党的建设还是党的领导,在四方面是需要党的领导、党建引领的。

  一,乡村振兴毫无疑问是政治问题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中国长期执政是靠坚实的经济基础,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农村农民中。农民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还是我们共产党执政的坚实的后盾。所以,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还是今天进入新时代,我们都不能忘记农村和农民。刚才彭森会长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农村就是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我们现在在农村执政基础面临两个挑战,第一个就是信息化自媒体技术导致的后真相时代。大家发现没有,很多人天天刷手机,拿着手机不放下了,手机里什么都有,但是手机里有用的内容几乎没有。你到农村去,群众刷手机看的信息都是二手信息、三手信息,我们不占这个阵地,这个话语权领导权谁拿走了,是自媒体拿走了。共产党不去占领这个阵地,就是技术占领了这个阵地,这是一个挑战。

  二,乡村振兴需要党建引领

  现在乡村里面出现了不仅是城乡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比如,社会公平问题。乡村内部也出现了社会公正结构性失衡问题。我们不通过乡村振兴解决这个问题,老百姓对我们不满意的,人民群众不答应的。所以,夯实我们党执政的基础,离不开乡村振兴这个平台,这就必须要坚持党建引领政治引领。第二经济上也需要引领。很多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这个能力吗?古田会议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决定,红军不仅仅是战斗队,红军还是工作队,红军还是宣传队,所以共产党能打仗,不仅仅是能打仗,还能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没有政治和军事的结合,怎么取得革命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政治本身就是战斗力。放在经济上,政治本身就是生产力。我读党史的时候,学了一个小故事,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自己办染布厂、毛巾厂,后来办了一个烟厂,生产飞马牌香烟,很有市场竞争力,国民党的军官、日本的军官都托关系跑到我们的根据地买我们的香烟。我们把一个香烟搞得这么有竞争力,你说我们没有经济能力吗?事实证明我们也有经济力。新中国70年我们年均经济增长8%,非常了不起,所以说政治也是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党建引领。

  三、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引领

  党的领导、党建引领在文化领域非常重要。文化狭义上讲就是价值。传统的中国乡村社会大家都知道,是面子文化、血缘文化。费孝通乡土中国讲的很清楚,一颗石子扔到水面上,周边就会起一圈一圈的涟漪,人是在中间的,那一圈一圈的涟漪就是需要处理的关系。中国人际关系建立在信任上。我们乡村振兴打造现代新农村文化,我们的信任信用建立在哪儿,不是面子,不是亲情,不是关系,是建立在我们现在的制度基础之上。你建构这样一个文化也需要最大的信任,这个最大信任的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农村老百姓相信谁?相信党支部,相信党支部因为相信党支部上面的党委,相信党委是因为相信中国共产党。

  四、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是制度建设

  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就是制度。制度建设在桓台、在淄博是有底蕴的。齐国的齐桓公时候就是依靠制度治理出名的。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礼论》,里面讨论的就是制度问题,“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因此淄博土地上搞制度建设有它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有它的传统。

  乡村振兴必须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制度建设。我认为从党建角度讲关键是四个方面制度建设。一是要规范乡村的各种行为主体。无论是基层党组织,还是村民自治组织,还是村里集体经济组织,权力运行边界一定要理清楚,即使基层权力也要由制度设立。

  二是探索能人选拔机制。制度如果规范了行为主体的资格,行为边界清楚了,你还需要什么?还需要选拔能人。乡村振兴离不开能人,但是能人需要选拔出来,选拔需要有效机制制度,我们必须推陈出新,探索一条能人选拔的机制。

  三是决策任何一个环节要体现民主。制度就是权力运行的制度。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面提到全过程民主,全过程民主放在乡村振兴里面就是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民主。从村民自治到基层党组织,你决策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体现民主。

  四是建立权力监督和机制。设定制度底线,防止滥用权力。设定这么多行为主体,这么多的权力,这个权力有可能被滥用了,也可能假公济私,怎么建立权力监督和机制防止权力滥用,这是乡村治理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