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文章

美国对日本的认知转变与策略调整

发稿时间:2014-04-10 00:00:00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一年多来,在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使日本与邻国的关系更趋紧张,而且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究竟如何看待安倍的强军修宪路线和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又如何应对安倍不顾美国利益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狂妄之举?美日关系究竟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美国对安倍政权的期待与疑虑

在美国人眼中,安倍一直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物。早在2006年安倍第一次上台时,《时代》周刊就刊登封面文章指出,在支持者眼中他是一个国家复兴的有力领导者,在批评者眼中他是一个危险的民族主义者。[1]时隔六年,安倍再次上台,美国对他的态度依然夹杂着期待和担忧。在保守派论客看来,一个强硬起来的日本既可以更好地与美国一起应对“中国威胁”,[2]又可以更多地在世界各地支援美军。[3]自由派人士则警告说,如果安倍在日本煽起反动的民族主义,就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使美日关系复杂化。[4]对美国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倍究竟要做一个谨慎的实用主义者,还是要做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

安倍上台之初,美国希望他能吸取第一次执政失败的教训,把政策重心放到恢复经济上,在容易带来内外风险的政治和外交问题上审慎行事,以便在半年后的参议院选举中取胜,为未来的美日合作创造有利环境。在此背景下,2013年2月安倍访美时,原想在解禁集体自卫权和扩大日美联合军事行动范围等议题上得到奥巴马的肯定,以展示日美同盟之牢固,加强对华威慑,但美国却不同意在首脑会谈中提及集体自卫权问题。[5]会谈的重点被放在了要求日本参加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上,这显然是让日本跟随美国的政策步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一开始就对安倍能否遵从美国的意志心存疑虑。安倍上任不到两个月时,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就发表有关美日关系的报告称,安倍及其内阁在历史问题上的言行让人担心,日本可能以损害美国利益的方式搅乱地区国际关系。报告还指出,安倍是个强硬的民族主义者,日本的邻国和美国都将密切注视他在慰安妇、历史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做法以及在日韩领土争端中的言论。[6]这一报告虽不是美国政府的正式政策,但作为官方文件已经明确传达了美国的担忧和警告,实际上给安倍政府划了红线。

那么安倍的表现又如何呢?他一面推出安倍经济学赚取人气,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暂不触碰美国所划的红线;一面又伺机推进自己的民族主义议程。2013年4月靖国神社春季例行大祭期间,安倍虽然选择了只献供品不参拜,但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等3名内阁成员前往参拜,而且168名国会议员的规模也是冷战结束后人数最多的一次。而安倍本人也在国会发表侵略定义模糊的谬论,还放言要修改对侵略历史正式道歉的“村山谈话”。这些言行立即引起中、韩的外交抗议和国际媒体的批评。美国政府也通过外交途径非正式地向日本表达了关切,希望安倍不要刺激中、韩两国,以免影响东亚局势的稳定。[7]

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明言,日本是其东亚政策的基石。随着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美日同盟、特别是驻日美军基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因此,对于自民党的强军修宪路线,美国的态度是利用多于警惕。但美国也并非无保留地支持,原因在于,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还包括与韩国的同盟、与中国的战略关系以及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朝鲜半岛形势一触即发的情况下,美国既不容许日、韩这两个美国的盟友内讧,也不想看到中日发生冲突。针对目前情势,有分析指出,美国的决策者一方面担心不受约束的安倍会把美国拖入不必要的对抗中,另一方面又担心疏远安倍会造成美国的安全承诺不再可靠的印象,因此选择了安静但又明确地要求安倍收敛其修正主义历史观的做法。[8]

美国对日本的“收”与“放”

美国的“含蓄”劝告似乎起到了一时约束安倍的作用,却阻挡不了日本政坛右倾化的狂潮。2013年,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月15日,又有102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如此,安倍凭借经济政策的短期效果赢得了参议院选举,且保持着相当高的支持率,一度传出他将在秋季例行大祭期间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

此时正值美日在东京举行两国外长和防长出席的“2+2”(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会议,美国在这次会议期间的对日态度耐人寻味。一方面,美国不仅在联合声明中对日本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制定国家安全战略、解禁集体自卫权、增加防卫预算、修订《防卫计划大纲》、增强领土防御能力、帮助加强东南亚国家的防卫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明确表示欢迎,而且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宣称,反对任何侵害日本对钓鱼岛施政的单边强制行动,明显摆出了联日制华的姿态。[9]但另一方面,参加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国防部长哈格尔史无前例地主动前往东京的千鸟渊战殁者墓苑献花,[10]实际上表明了对靖国神社所象征历史观的反对。也许是受到美国这一表态的影响,安倍在秋季例行大祭期间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但仍有158名国会议员进行了参拜。

美国为什么一边支持日本强军,一边又反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呢?因为在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中,利用日本制衡中国仍是一项基本的要素,而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言行虽是麻烦,却并不能改变美国的战略部署。事实上,日本上述一系列安全政策的调整都有助于美国进一步提升美日同盟的军事一体化程度,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增加的防卫预算,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支付美国海军陆战队移师关岛的费用以及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这对正在削减国防开支的美国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当然,美国同时也认为,安倍的挑衅会引发地区局势的恶化,特别是损害美国所看重的日韩之间的合作,因此必须加以阻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美国不断以各种方式向日本传递信号,试图劝阻安倍内阁在历史问题上的挑衅言行。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在2013年5月1日和8月2日又发表了上文所提报告的更新版,再次强调了美国对历史问题的看法。[11]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Richard L. Armitage)2013年10月底访日时,警告自民党不要触碰慰安妇问题,并强调如果安倍参拜靖国神社,那么迄今积累起来的一切都将被毁坏。[12]阿米蒂奇是对美日关系有很大影响力的亲日保守派重镇,他的表态体现出美国约束安倍的强烈意志。此外,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以及国安会、国防部的高官们在访问日本时,也都提出了类似的警告。[13]

然而,安倍却仍在蠢蠢欲动。2013年11月,安倍派首相辅佐官卫藤晟一访问华盛顿,探听如果其参拜靖国神社美国会有何反应,助理国务卿拉塞尔(Daniel Russel)不得不再次表明参拜会影响美日关系。12月初,美国副总统拜登历访日、中、韩三国,其间尽力劝说各方缓和关系。[14]但令美方惊讶的是,就在拜登访日之后不到一个月,安倍便在就任首相一周年的12月26日参拜了靖国神社。美国驻日大使馆立即发表声明,“对日本领导人采取恶化与邻国间紧张关系的行动感到失望”。次日,美国国务院也发表了同样内容的声明。尽管有评论认为美国的反应还是过于温和,但需要指出的是,多年来美国政府从未公开反对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这是美国第一次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正式表态。

安倍的参拜迫使美国的分析家和决策者开始重新认识安倍政权的本质及其对美日关系的影响。美国媒体和专家学者也纷纷撰文,从不同角度指出安倍参拜的严重后果。《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对历史的粉饰已成为日本的战略负担,[15]美国对安倍弱化民族主义立场的希望破灭了,安倍的强硬风格让需要日本帮助以制衡中国影响力的华盛顿决策者陷于两难境地。就连保守派分析家、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也表示,安倍参拜给外界造成的印象是美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干预效果越来越差。[16]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希拉·史密斯(Sheila Smith)指出,参拜不仅让美国修复日韩关系的努力失败了,而且暴露出日本对东北亚地区的风险认识与美国不同。未来美国的决策者会怀疑日本调整安全政策的动机究竟是民族主义情绪还是理性的战略选择,美日加强防卫合作的努力将因此而减速。[17]还有美国学者认为,安倍本来有希望成为二战后日本第四个任期超过五年的首相,但参拜已经削弱了他的支持基础;而且对美国来说,如果美日缺少共同的战略认识,那么修订防卫合作指针的计划也就无从谈起了。[18]总之,在美国人眼中,安倍已经暴露出他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本质,美国不再能指望他做一个实用主义的盟友了。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安倍有意选择在冲绳知事接受边野古填海造地计划的前一天参拜靖国神社,企图用美军基地搬迁问题上的进展来缓和美方的负面反应。实际结果是,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虽然发表声明对基地问题取得进展表示欢迎,却推迟了原定与日本防卫大臣的电话协商。可见,即便安倍在个别问题上取悦了美国,美国也决不允许日本偏离其设定的战略轨道。

美国还能管住日本吗?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美国的保守派还是自由派,都认为美日关系终是要重回正常轨道,但前提是安倍政权妥善处理靖国神社和其他历史问题。但对于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仍存在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奥巴马政府迄今的反应过于软弱,美国应该明确同盟关系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宽容安倍制造麻烦的行为,因为如果连盟国日本都公然无视美国的要求,就更别指望中国会信任和回应美国了。[19]但也有观点认为,奥巴马政府不能让历史问题主导美日同盟,日本迄今在安全政策上的合作是令人满意的,美日应该翻过这一页,专注于发展未来的关系。[20]

可见,美国政策圈在对日施压的软硬程度上仍存在分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对日政策的内在矛盾。美国为了制衡中国,鼓励日本在安全政策上自我“解禁”,却给了鼓吹民族主义的日本右倾保守势力张狂的机会。美国本想把安倍的历史认识和美日之间的安全合作分隔开来,在控制安倍挑衅言行的同时推动美日同盟的升级。但安倍的真正目的却并不是加强美日同盟,而是推动其民族主义议程。对安倍来说,强军修宪和为历史翻案都是为了摆脱战后体制对日本的束缚,都是为了重振日本的大国地位。安倍最终选择参拜靖国神社,表明他把自己的政治利益放在了美国的安全利益之前,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美国对日策略的失败。

经历此番教训,美国会改变对日本的政策吗?美国政府官员已表示,正在寻求日本保证安倍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并将要求安倍重申日本政府对二战的正式道歉。美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演讲中称,未来一年里美国亚洲政策的一项重要挑战就是帮助日本处理与邻国之间的历史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将引发紧张甚至不和。[21]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兹(Ben Rhodes)也在记者会上说,所有领导人都应该用行动展示出顾及历史问题的姿态,委婉地表达了对安倍再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对。[22]此外,美国众参两院先后通过包括慰安妇问题的2014财年预算法案。该法案呼吁美国国务卿敦促日本政府遵守美国众议院于2007年通过的慰安妇决议案。[23]

与以往对日本历史认识不评论、不介入的做法相比,此次美国政府确实不得不更加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了。但是,美国的亚太战略和对日政策都不会因此发生根本的改变。2014年2月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华盛顿会见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时称,为了应对朝鲜的核武器及导弹,美日韩三国的合作不可或缺,美日强化防卫合作以应对中国的军事崛起也需要获得韩国的理解。克里认为,同为美国盟友的日韩两国中断对话,给美国将军事战略重点转移至亚太地区的政策蒙上了阴影。但他也表示,中国对解决朝鲜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敦促日方改善与韩国、中国的关系。[24]可以预见,在这样的战略思维下,美国会继续对日本采取既打压又拉拢的策略,只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打压的力度会有所加强,拉拢的热情会有所减退。这样的策略调整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紧张局势,但不足以让日本从右倾化的迷途上折返回来。

日本的右倾化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大的风波,一方面与美国的长期姑息利用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日本政治、社会内部变化的结果。目前的自民党和安倍内阁已经为右倾保守势力政客所把持,日本政坛上还没有出现可以挑战安倍或自民党的力量。尽管大部分日本民众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但安倍政权仍保持着高支持率,其强硬的外交姿态受到社会上一部分激进民族主义者的支持。在此背景下,未来安倍会不会在美国的压力下改弦易辙还是未知数。

美国应该认识到,历史问题已经不是安倍个人的意识形态问题,而是关系到保卫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战略问题。2014年年初,日本广播协会(NHK)的会长在慰安妇问题上发表荒谬言论,还有一个经营委员公开称二战中美军轰炸东京和投放原子弹是“大屠杀”,并抨击东京审判,否认南京大屠杀。此二人都是安倍上台后任命的。[25]他们的肆无忌惮表明,日本右倾化的趋势正愈演愈烈,而且矛头指向了美国。

从近来围绕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动向可以看出,中、美、韩以及国际社会在遏阻日本右倾化逆流的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仍不太可能出现中、美、韩三国联手应对日本的局面。事实上,从小布什政府到奥巴马政府,每当日本与中国、韩国的关系趋于紧张时,美国官方从未公开站到日本的对立面。[26]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美日保守势力之间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已逾数十载。因此,要挫败日本的右倾保守势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中、美、韩等各国以及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进行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正义的力量最终战胜魑魅魍魉,缔造亚太地区的长久和平。(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